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新冠疫情危機是否讓中國從中受益?

作者:

法國面對的新冠疫情嚴峻形勢仍然是法國各大報紙重點報道的內容。《解放報》重點關注巴黎大區醫院日益不堪重負的困難局面;《費加羅報》和《回聲報》均在頭版關注圍繞法國將如何解除對居民出行的限制措施;天主教報刊《十字架報》開始反思世界各國應當從這次蔓延全球的瘟疫大流行中汲取的教訓。《解放報》重點關注巴黎大區醫院日益不堪重負的困難局面,在頭版標題中,將巴黎大區稱作是「苦難之島」。報道指出,儘管各醫院每天都在調整人員及物資配置,並在全國徵召醫護人員,但巴黎大區各大醫院的應接能力還是亮起紅色警報,患者大批湧來,而下周一可能會是疫情高峰。

《費加羅報》和《回聲報》均在頭版關注目前處於半封城狀態下的法國將如何解封。儘管法國從政界到醫界都一再強調疫情高峰尚未到來,不能放鬆防疫措施,但解封話題似乎已經進入輿論空間。《費加羅報》在頭版凸出可能的解封方式,但相關報道也特別指出,對於政府來說,解封是個敏感微妙的話題。在野黨法國不屈服政黨領導人梅郎雄呼籲政府現在就開始考慮如何解封,認為政府正在一定程度上讓國民畫地為牢,這種狀況不能持續。總理菲利普日前在電視講話中謹慎提及解封措施將會分步驟逐步進行,但並沒有給出具體的可能框架。報道認為,這有可能讓政府的政策信息變得模糊不清。

《費加羅報》網站同時公佈一項民意調查。調查顯示,儘管任何民主國家在此次疫情之前都沒有敢如此這般地限制民眾出行自由,但法國民眾在被迫居家防疫近20天後,69%的人認為政府應該推出更嚴格的隔離措施,認為政府應當放鬆措施的人只佔受訪者的4%。

《回聲報》的社評文章提醒警惕民眾不要太多幻想。限制出行措施不會很快解除,解封措施也只能分步驟逐步進行。對於政府來說,避免疫情二次來襲與應對眼前危機一樣,都是一次需要微妙權衡的挑戰。

天主教報刊《十字架報》開始反思世界各國應當從這次蔓延全球的瘟疫大流行中汲取的教訓。該報的頭版社論文章特別以「歐洲生死存亡時刻」為題,警示疫情對大歐洲建設的衝擊。文章指出,歐盟成員國近期圍繞如何應對新冠疫情衝擊的討論凸顯內部南北分歧。北歐國家政府堅持良性治理模式,南歐國家政府則太過揮霍。這種分歧導致歐盟內部無法就共同承擔債務風險達成共識,也無法通過增強歐盟的預算權限,來推動在歐盟框架下共同抵抗疫情的衝擊。

疫情壓力之下,口罩已經成為各國全力爭搶的戰略物資。法國媒體日前均報道了地方政府在中國訂購的口罩在中國機場被美國人高價買走的消息。《費加羅報》今天轉述法新社消息指出,繼法國三個地方政府負責人指控訂購的口罩被美國人搶走之後,美國一名高層負責人匿名回應:美國政府從未購買任何應該運往法國的口罩。

新冠疫情危機是否讓中國從中受益?

另外,法國國際問題專家Pascal Boniface4月1日在法國調查媒體Mediapart發表文章:「新冠疫情危機是否讓中國從中受益?」(La crise du coronavirus va-t-elle profiterà la Chine)。作者寫到,表面上看,中國通過嚴厲的措施,成功控制了疫情的發展,很多評論都說,只有極權體制才可能採取這樣的措施。作者認為沒有必要停留在一種對中國徒勞無益的,或意識形態的批評上,而是應該思考具體的形勢:我們是否正面對一個新的轉折?在這場中美大戰中,中國是否正在取勝?是否正戰勝美國?作者批評特朗普政府面對新冠疫情的措施遲緩,沒有發揮西方世界領導者的作用,但指出,歐洲也許應當仔細思考:中國之所以正在打贏一場戰鬥,也是因為歐洲沒有開展戰鬥。歐洲是否也應該加速對歐洲戰略自主的思考,包括對公關戰略和衛生政策的思考?如果歐洲不想讓中國節節勝利,也許應該制定出與美國不同的、自主的政策。倘若事實證明,中國政府確實當初低估了疫情危機,確實曾掩蓋疫情,或者沒有充分通報信息,導致疫情快速擴散,那麼中國政府可能將為此付出沉重代價。但對這些疑問給出答案的不會是政治學者或戰略專家,而是醫生和實驗室研究員。我們不能只從意識形態的角度去看待中國。至於中國提出的挑戰,作者認為,歐洲應當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而不是自哀自怨。要制定共同政策。歐洲如果自己不能維護自己的利益,就不能責怪中國維護中國的利益。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404/143209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