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民俗風情 > 正文

美國的強大無關科技 無關武器 無關金錢

美國是一個建國只有兩百多年的國家,卻後來居上,超越歐洲豪強。

美國是一個建國只有兩百多年的國家,卻後來居上,超越那些比它更早進入現代化工業革命的英、法、俄等歐洲豪強。

究其原因,其實並不是像我們想的那樣,科技高新、武器尖端、金錢充裕,這些,不過是表象而已。

美國人的公民意識

人權比主權更重要,自由比愛國更實際,教育能讓人看到希望。

人權比主權更重要;

自由比愛國更實際;

法律比總統更可靠;

民生比政治更符合需求;

教育能讓人看到希望。

公民挑剔政府和批評其政策,便是愛國。

法治國家

在美國,新移民都要考公民常識,其中一個問題是:

「美國是法治國家,這是什麼意思?」

很多人可能回答是:

「公民必須守法。」

但美國給出的標準答案之一卻是:

「政府必須守法。」

美國之所以是法治國家,就是因為它要求每個公民行使監督政府的權利,來確保政府權力受到約束!

言論自由

在美國,任何機構和個人都可以自由辦報或其他媒體,唯獨政府不可以,憲法不允許。這是為什麼?

美國允許各種奇談怪論,允許各種看似荒誕的思想橫行,容忍各種反對的聲音,但美國不允許權力控制輿論,不允許權力主導思想,不允許少數人左右整個社會的思想。

美國的言論自由保障一切普通百姓,但卻不保障公眾人物。你可以罵總統是任何東西,但是辱罵普通人,並對其造成了實際危害,就會被嚴懲。

美國孩子第一課學什麼

胡適就讀於美國康乃爾大學時,適逢小學新生開學上第一課,他跑去偷聽。

整堂課的內容是小學生們跟着老師反覆背誦着誓詞:

「我保證使用我的批評才能,

我保證發展我的獨立思想,

我保證接受教育,

從而使自己能夠自作判斷。」

這段誓詞是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為美國學生親自撰寫的。

力量

美國著名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說:

「一個國家的繁榮,

不取決於它國庫之殷實,

不取決於它的城堡之堅固,

也不取決於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

而在於它的公民的文明素養,

即在於人們所受的教育,

人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

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

真正的力量所在。」

溫暖

美國某地某年下大雪,學校要求所有學生到校,有家長反對。學校說這是為了那些貧困無暖氣的孩子,他們到了學校至少有暖氣、有熱湯。家長說,那就讓那些孩子去學校好了,為什麼要全體都去?

學校說:這樣做,是為了維護他們的自尊心。

遺骸

30多年過去了,美國仍然在尋找那些在柬埔寨、越南和老撾等國家失蹤的美軍士兵遺骸。美國「掘地三尺」,就是為了兌現「讓每個人回家」這句承諾。這項工作從來沒有停止過。任何人只要找到陣亡美軍遺骸,可以得到25萬美元,幫助申請移民美國。

平等

美國阿靈頓國家公墓,無邊無際潔白的墓碑。(以上皆為網絡圖片)

將軍與士兵相連,死而平等。

美國在唱衰自己中強大自己

美國是全世界最熱衷唱衰自己的國家,知識份子和新聞界幾乎永遠站在政府對立面,唱衰制度、唱衰政策、唱衰政府。

二戰後美國至少發生八次唱衰自己的討論,每次都把美國的內在缺陷掀個底朝上。幸運的是,美國領導人總是認真傾聽並不斷矯正,從而在自我唱衰中完善了自己。

他國內政

1994年,盧旺達爆發80萬人被殺的部族仇殺。

美國因未及時干涉,受到非洲各國唾罵:「難道幾百美軍士兵的生命比幾十萬黑人生命更重要?」結果,克林頓總統親赴盧旺達道歉和贖罪。人不是美國殺的,美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何罪之有?

因為,你有能力阻止犯罪,卻沒有及時去阻止犯罪,就是一種犯罪。

揭露美國乞丐的不同

美國乞丐以青壯年為主,很少老弱病殘。這說明了,美國乞丐主要是因為懶。美國政府不養懶人,但照顧老弱病殘。

普世價值觀

美國傳教士密迪樂到很多國家傳教,他看到了種種匪夷所思的苦難,然後做出診斷:很多地方最需要的不是現代科技,而是基礎文明。

所謂基礎文明,指的就是契約精神、權利意識,還有對民主政治和個人自由的理解,這些東西現在稱為普世價值,意思就是,每個人都該懂得,除非你還是個野蠻人。

對待歷史

讀美國歷史教科書你會發現,越是丟臉的事越寫得細,比如歧視黑人、大蕭條、虐待華工等,但沒找着幾段說他們「偉大成就」的。

原來美國人是把家醜揚給下一代警醒後人,絕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給歷史整容,會唐突了現實,蒼白了未來,弱智了後人,最可怕的是家醜還可能重現!

校車

美國對孩子生命安全的保護是最大限度的。校車有鮮明的顏色和最牢固的設計,學生放學時,所有的車輛必須無條件停下來讓孩子先行,這是法律規定。

他們的理念是:要像保護總統一樣保護孩子的安全,因為你不知道,這些過馬路的孩子中,不知道哪個會成為美國未來的總統。

責任編輯: 李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319/142486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