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千萬口罩捐武漢失蹤僅發不到一成 中共紅會染「官狀病毒」!

武漢肺炎疫情首次爆發至現時失控,中國各機構組織無停過捐贈物資,但偏偏武漢各醫院幾乎沒有停過向外求救要求物資,外界矛頭直指負責協調捐贈物資的武漢紅十字會(下稱武漢紅會)。《蘋果》從武漢紅會在1月22日至2月10日接近5,000個徵發物資清單中追蹤口罩去向,估算出武漢紅會在這段時間約接收1,000萬個口罩,但只向外發放了94萬個口罩發放率不足一成,真正落到醫院的口罩,最多只占紅會總口罩量的6%。如此效率,難怪武漢市內醫護叫苦連天。

中共對醫護人員這群「最美麗的逆行者」歌頌到泛濫,但真正現況是幾乎每天都有武漢醫生求救,一名在武漢市中心醫院的前線醫生說:「目前我們戴的口罩,也不是N95口罩,都是工業口罩。我們早上穿的都是膠袋、一次性的垃圾袋,希望大家都盡手中的力量吧,讓我們醫護人員的血不要白流。」

有金銀潭醫院護士看到武漢紅會的物資發放清單,竟見不到有物資發到守在前線的金銀潭醫院,她直斥:「一天到晚說讓我們保護自己,形式主義做到挺好的,連最基本的防護口罩都沒有,我拿甚麼保護?肉搏?東西呢?物資呢?被吃了?」 。

武漢封城後全國人民及組織都盡力捐贈物資到當地,現時武漢官方指定由武漢紅會及武漢慈善總會接收物資。《蘋果》記者翻查武漢紅會在1月22日至2月10日的所有物資收發帳目,紅會共收到2,671筆物資,發放2,118筆物資。細看這接近5,000筆出納紀錄,已見武漢紅會記賬方式極為混亂,有接近一半記帳是沒有交代物資的品牌及實際數量,只有籠統寫「一箱」、「一支」、「一件」及「一袋」口罩,不知具體數量。《蘋果》記者以一支或一件口罩當一箱口罩處理,儘量尋回口罩的牌子,計算出一箱的口罩數量,還原真正數字。

《蘋果》發現武漢紅會在口罩調配出現嚴重問題,生死攸關的口罩發放率是極低。以普通外科口罩為例,估算武漢紅會接收約1,000萬個口罩,但他們在1月22日至2月10日只能發放94.5萬個口罩,其餘9成(約906萬)口罩相信仍在倉庫。這94.5萬個口罩不是全部落在前線醫院,只有約30萬個發放到前線醫院,現時武漢最少有35間在前線、直接面對病人的醫院,每間醫院還分不到1,000個口罩。

根據2月10日武漢市衞建委公佈的「全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所有醫院留院病床日日爆滿,特別是以同濟中法新城及同濟醫院(省院谷區)留院的武漢肺炎病人最多,但同濟中法新城卻只收到6,800個口罩,同濟醫院(省院谷區)只有4,500個,而黃陂區中醫醫院,更是一個口罩都沒有。

在N95級數口罩方面,武漢紅會約收到40萬個,但只是派發了7.2萬,只佔不足20%,八成N95仍在紅會手中。如此數據,前線醫院分得多少,可想而知。

不在醫院,究竟口罩去哪兒?現時若捐贈人指定受助機構,武漢紅會會發放物資到指定醫院;若未有列明受助機構,武漢紅會交地方抗疫指揮部發放,約三成口罩在各區防疫指揮部,約26.9萬個外科口罩,防疫指揮部聲稱會區內醫院使用,但調配多少是從不公開。就算所有口罩運到醫院,以1,000萬紅會口罩為計,醫院頂多只有6%。數量仍然是杯水車薪,原因是武漢紅會仍在900多萬口罩未發貨。

至於其餘口罩的去向,原來落在政府部門及地區,高達38.9%,如衞健局及地方行政區,合共36萬個,比醫院取得的口罩更多,但區內如何分配,交由地方工作人員?醫院?政府?還是居民?無人知道。中國民眾捐出來的口罩,到了武漢紅會竟像落入黑洞般消失,去向不明不白,已經引起民憤。

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分析指,問題的核心是武漢紅十字會等中國慈善機構根本不是NGO,而是GONGO(Government-organize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官辦慈善組織),他們早已染上「官狀病毒」,故沾上一眾官場漏弊,如無效率、不透明、懶散、甚至貪腐,早已失去慈善機構的精神。當疫情來臨時,他們人工高(平均2.3萬元人民幣,約2.6萬港元),但無人、無心、無力。過往紅會就曾在四川汶川地震做假單侵吞公款,囤積物資在倉庫任其發霉,延誤救災良機。國內大多民眾現時對這些傳統慈善機構心淡,轉為支持歌星韓紅名下的慈善機構,至少韓在疫區病倒,工作有相有片,每日交代,賬目分明。中國紅十字會日前亦急急下令武漢紅會整改,其中要求「加快資調配效率」。

面對真正慈善機構,生死攸關下中央在7日鬆綁,允許直接捐贈,但同日武漢市監局卻出言恐嚇:「對繞開紅十字會直接向有關單位捐贈的防護用品,凡涉嫌違法違規的行為我們將依法處理。」呂秉權認為在現時「戰時狀態」,物資調配就是權力,武漢市政府不願意見到削權,同樣是「官狀病毒」症狀。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220/141188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