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娛樂評論 > 正文

中美大環境下細究《葉問4》

葉偉信導演的《葉問》系列是為中國的恥辱和驕傲而拍的電影,主人翁詠春拳大師葉問(1893-1972)見證了甲午戰後的佛山和「二戰」後的香港。這一系列的完結篇《葉問4》並沒有讓把中國功夫與反抗西方帝國主義聯想在一起的觀眾失望。故事場景到了三藩市的唐人街,葉問與美國軍官發生格鬥。歷史上的葉問從來沒有到過美國。

華人受到的歧視和排斥被反芻

作為甄子丹的「封拳」之作,將在12月25日美國首映的《葉問4》,在目前中美貿易戰和多層面矛盾的情境下,似乎不可避免地消費了中國日益高漲的民族情緒和「反美」意識。它描述葉問1964年到美國為兒子葉正考察學校的一段經歷,裏面的主軸是洋人對中國人的蔑視和欺凌,不斷在銀幕湧現的侮辱詞語和種族意識,不禁讓人毛髮直豎。

果不出其然,《葉問4》還未在中國上映,已經有自媒體「蓉兒觀娛樂」以近日盛行的「戰狼外交」辭令如此描述《葉問4》:「讓世界看到我們的態度:談,可以;打,奉陪!」

近日在談論NBA火箭隊經理涉港言論所引發的國際事件上,或是針對中美貿易衝突,很多人不時引用了帝國主義強權入侵中華的史實,仿佛這些歷史的傷痕使中國人習慣了以「受害者」的身份來辯護自己所有的行為方式和觀點。

同時,在國際關係和社會輿論里,這兩年來也採取「戰狼外交」的辭令和「亮劍」的態度。有人問,是不是由於經濟的崛起,有一種「老子現在有錢了」的心理補償作用?覺得更需要帶有攻擊性的強硬態度來反擊歷史上所受的屈辱?

即使在海外,《葉問4》裏的中國人情結,不限於特定的國度或時期,而是所有華人的公約數。

我開始對葉問的生平感興趣,是衝着梁朝偉王家衛去的。2013年的《一代宗師》似乎有種國際大卡司的面相,但是王家衛的鏡頭雖然唯美,他並不是一個特別會講故事的人,隨後我追看了《葉問》系列的前三部,論造型和人設,甄子丹的葉問更接近我心目中的大師。

《葉問》系列的前三部,從以一敵十痛擊武痴日本將軍三蒲和他的手下,到與綽號龍捲風的西洋拳拳手泰勒•米諾斯的死鬥,再到和美國黑拳市場老闆費蘭奇(邁克•泰森飾)的對決,在日本帝國主義和英國帝國主義的陰影下,顯現中國武術傳統如何成為對抗種族暴力的雪恥之道。

或許是為了討好中國大陸市場而選擇的戲劇化,《葉問4》在某種程度上把美國白人更為「臉譜化」,除了萬若男的啦啦隊老師和一部分同學,似乎每個白人角色都是充滿對中國人接近仇恨的鄙視。

美國歷史上的確出現過《排華法案》及反華潮,但是我請住在三藩市的美國潮商基金會理事長林志斯代我詢問社區里經歷過1960年代的前輩,他們雖然還沒看過《葉問4》,根據我對於該片大略的描述,認為似乎有點「言過其實」。我希望本片的劇情不會加劇了目前中國輿論的「反美潮」。

華人移民美國的浪潮始於1800年代,當時中國勞工湧向加州參與修建鐵路,激起了美國白人的不滿,導致1871年在洛杉磯街頭發生的大屠殺,造成17個到20個中國人死亡。

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排華法案》,阻止低技能的中國勞動力湧入美國。到1924年,幾乎所有來自亞洲國家的移民都被禁止。根據《華盛頓郵報》2016年的一篇報道,20世紀初儘管美國普遍存在歧視,但仍有許多亞裔家庭定居在加州。那個時代的民意調查顯示,白人美國人對亞裔和非洲裔都存在着極大的偏見。亞洲人也生活在偏僻的社區中,經常把孩子送到偏僻的學校。為了生存,許多人開了自己的店,因為沒人會僱用他們。

但是到了1950和1960年代,亞裔(包括華人)開始成為美國的「少數群體模範」,美國媒體經常報道亞裔勤奮守法,埋頭苦幹。

根據布朗大學經濟學家納撒尼爾•希爾格的研究,在1940年至1970年之間,亞裔美國人的家庭平均收入超過了非洲裔美國人,而且追趕白人的工資。許多人將這種向上階層的流動性歸功於亞裔重視教育,但是希爾格發現在這三十年中,亞裔美國人的入學率並沒有太大改變;相反地,希爾格認為他的研究表明,亞裔美國人的收入提升是因為美國大眾對亞裔的種族歧視程度降低了。

大約在亞裔美國人攀登社會經濟階梯的同時,他們的公眾形象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在20世紀初,亞裔美國人經常被描繪成威脅、異國情調和墮落的人。但是1966年12月26日的一篇《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卻如此描述:

「在美國人對少數民族的困境充滿擔憂的時候,30萬華裔美國人,憑藉自己的辛勤工作而贏得了財富和尊重。在從三藩市到紐約的任何唐人街中,你會發現年輕人對他們的學習充滿了興趣,很少犯罪和違法行為。訪問『美國華埠』,你會發現一個重要的少數族裔擺脫困境和歧視,成為當今美國自尊和成就的典範。」

該文還指出,聯邦調查局在1965年接到的470萬人逮捕報告中,只有1293名涉嫌中國血統的人。

從這些報道看來,《葉問4》片中描述的1964年的三藩市,可能「言過其實」,當時華人的地位應該已經開始提升,但是為了戲劇效果,電影反芻了歷史上華人受到種種歧視和排斥的描述。

《葉問》的價值觀

但是我認為重要的是,葉問抗衡種族主義的方式並不是罵街或是排外,也不是變成像壓迫華人的人一樣好勇鬥狠。相對於片中許多如「黃種狗」、「黃猴子」、「懦弱的有色人種」等不堪字眼,片中的華人也是滿口嚷嚷「鬼佬」、「洋鬼子」等等。

片中葉問剛到三藩市的時候,拜會了中華公會的會長萬宗華,希望能夠為兒子拿到一封就學的推薦(擔保)信。當時在座的各派武術領袖分別對他表示輕視的態度,因為他的徒弟李小龍不但教外人武術,還寫了一本關於中國武術的書。在唐人街的中國武師看來,美國的華人武館必須遵守一個規矩,就是不教外國人中國武術。

但是葉問有不同的看法,他支持李小龍借着教外國人武術來傳揚中國的文化和精神。

在萬宗華拒絕為葉問的兒子寫推薦信之後,葉問的友人介紹他去見一個美國律師。但是在律師的眼裏,中國人要麼是一個犯罪逃犯,要麼是非法移民,這些偏見一直跟隨着唐人街的華人。然而即使中華公會的武師們都嘲笑葉問不知道什麼是美國生活,根本就不懂華人遭遇到的老外偏見,葉問依然認為,即使是面對歧視,也應該走出唐人街與外人直接溝通,而不是自鎖在唐人街里。

身為太極拳傳人,萬宗華對中華武術傳播的態度也很保守。他一方面要求女兒若男習武,又強制她在面對洋人的校園霸凌時採取「隱忍」的態度。由於若男被選為啦啦隊長,遭到白人女同學(移民官員之女)的嫉恨,帶了一群男同學欺負若男,甚至強行剪她的頭髮。正好葉問在校園拜訪校長,遂出手解救,甚至傷了自己的左手臂。

萬宗華挑戰葉問,兩個人做了一番精彩的打鬥,把公會裏許多珍貴的家具都打得一塌糊塗,但是突然來了一場地震,連天花板的水晶燈都落地粉碎,兩人只好停打。萬宗華約葉問另打一場來分勝負,但是葉問反問:中國人你我之間分勝負有什麼重要?更重要的應該是如何改變外國人對華人共同的偏見。

《葉問4》裏的種族歧視雖然有些陳腔濫調,但是葉問認為學武的初心,就是遇到不公正的事情,不能夠不管。這是葉問的態度。

片中還有不少令人髮指的華人受辱情節:美國海軍陸戰隊華裔軍官赫文是李小龍徒弟,熱衷習武,希望把詠春拳引入軍隊的訓練教程,引起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巴頓(斯科特•阿金斯飾)的憤怒,甚至把赫文用來練習詠春拳的木人樁當眾焚燒。

作為極端的白人優越主義者,巴頓認為美國是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自然沒有必要向中華武術學習。反諷的是,他派出旗下的空手道教練來與赫文比武,但是空手道難道是美國的「土技術」?後來巴頓手下在中國城的擂台上被打敗,激怒了巴頓,便聯手移民局的官員向萬宗華報復。

巴頓在美國海軍軍營里與萬宗華比武,打傷了萬宗華後,接受葉問的挑戰。已經被診斷出得了癌症的葉問,在困難的搏鬥後,用兩隻手掐住了巴頓的咽喉。赫文帶頭鼓掌,開始沒人響應,後來逐漸整場的美國士兵擊掌向葉問致意。片尾的字幕顯示2001年,美國海軍將中國武術列入訓練教程。

香港學者張少強和羅永生曾經在評論《葉問》系列時說,大多數香港電影製片人尋找與中國電影製片人合作,以犧牲香港本土風格和敏感度為代價來吸引大陸市場。他們認為《葉問》和《葉問2》系列提供了一個典型的電影合拍案例,它們推銷中國功夫的技巧,反芻了中國對日本和洋鬼子(鬼佬)的「過度民族主義」。

儘管如此,我認為從美學和風格的角度來說,不認慫也有不同的方式和格調。雖然都觸及白人的優越意識和種族歧視問題,但相對於《戰狼2》裏更激進燃爆的荷爾蒙、帶有教條性質的民族主義,《葉問4》避開了「雖遠必誅」的信息,講究的品質是內斂、堅忍、不張揚、有擔當。

正如《葉問2》中葉問曾經對徒弟阿梁說:「貴在中和,不爭之爭,阿梁你學的是拳腳功夫,我想要你學的是中國武術的精神,貴在修養。」

有人認為詠春拳特別適合弱女子和身材瘦小的男人(葉問本人身高1米63),不在乎高大威猛,而是以速度為主,講究小、快、巧,對悟性要求高,特點是以柔克剛,後發先至。上半身筆直,大多數時間除了拳手之外保持靜止,但是一抓到對方要害,便會閃電般地加碼出擊。在整個對打的過程中,自製比憤怒重要。

那麼,什麼樣的狀況應該出手反擊?在《葉問3》中,葉問曾經說過:「社會是不公平,但是在道德面前,應該人人平等。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權人的世界,是有心人的世界。」

《葉問2》中葉問擊倒西洋拳王后說:「今天的勝負,我不是想證明我們的武術比西洋拳更加優秀,我只是想說,人的地位雖然有高低之分,但是人格不應該有貴賤之別,我很希望從這一刻開始,我們大家可以懂得怎麼去互相尊重。」

因此,不論是《葉問4》的情節,或是貿易戰的爭端,甚至NBA經理的失言,我們應該擺脫相應於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受害者情結,認為歷史賦予中國人憤怒和反擊的「特權」。

《葉問》中的每一部都圍繞着近代中國人所受的屈辱。在第一部中,當日本三蒲將軍問葉問叫什麼名字時,他的回答是:「我只是一個中國人。」也因此,《葉問4》必定在某種程度上點燃中國觀眾的代入感。

但是葉問給我們的啟示是,真正最好的「報復」,就是練有一身傲人的功夫和柔軟的情懷,當對手用不同的招式張牙舞爪時,宗師仍然動靜自如,進退有據,極其優雅,極其沉着。

因為,被歧視的人沒有反過來歧視別人的「特權」。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FT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1228/1388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