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2000億美元欠條 中國民營企業面臨「活下去」

中國深圳——張之楊創辦自己的建築事務所時,中國正在進入世界上未曾有過的最大建設熱潮。那是2007年,幾個住宅小區和一座展覽館的設計合同給他帶來許多收入。這些日子裏,隨着中國經濟放緩,以及他本人的生意下滑,張之楊似乎已無法按時拿到酬勞。現在,三分之一的客戶給他的是相當於欠條的金融票據,而不是現金。

他說,「原來不是這樣的。」但又說,「總比什麼都沒有強。」

中美貿易戰已在最近幾天升級,這對中國已經放緩的經濟構成的威脅越來越大。中國政府需要像張之楊那樣的民營企業和他的客戶來幫助恢復經濟增長,為勞動者提供收入。

但許多民營企業都面臨現金短缺的問題。中國政府的數據顯示,中國金融系統中流通着約2000億美元的欠條,用枯燥的金融語言就叫「商業承兌匯票」。

中國並不缺錢。但中國的銀行不願把錢借給私營企業,它們認為大型國有企業在償還債務上更可靠。隨着監管機構近年來打擊所謂「影子銀行」的非正規貸款業務,其他的資金來源已經枯竭。

因此,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給它們的供應商開欠條。有的供應商轉過身,又用這些欠條來支付其他供應商。然後,有些公司甚至以低於面額的價格出售這些欠條,中國企業對現金的渴求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近期的中國歷史表明,這些金融交易可能會以不好的結局收場。20年前,中國經濟有過一段增長過快,讓監管機構應接不暇的時期,國有企業在那段時間裏發放了按今天的貨幣計算估計約合860億美元的欠條,占當時中國經濟產出的近五分之一,欠條總額高到了讓中國商業活動凍結的程度。政府不得不進行干預,對債務進行重組,勾銷了其中的大部分。

「有些公司握在手裏的是一堆欠條,」芝加哥保爾森研究所(Paulson Institute)的研究員、作者丁尼·麥克馬洪(Dinny McMahon)說。

「這些東西在經濟頑固低迷的時候再次大量出現,應該是表明企業陷入了何種程度困境的一個信號,」麥克馬洪說。

商業承兌匯票不是法定貨幣,而是一種承諾未來支付的票據。據可獲得的最新政府數據,截至2月,中國企業今年已經開出了高達2110億美元的這種非正式票據,比前一年增長了三分之一以上。

如果這些欠條以低於面值的價格進行交易,那麼中國企業界的流動債務可能更高,並且無法追蹤。已出現了一個圍繞着商業承兌匯票(以下簡稱商票)的市場,公司在這個市場上根據商票兌現的可能性買賣這些票據。開出商票的公司規模越大、知名度越高,人們認為商票的安全性就越大。

在作為中國經濟支柱之一的房地產業,資金短缺問題尤為嚴重。自2017年末以來,銷售一直在放緩,這使得開發新項目面臨資金困難。與此同時,政府也在打擊房地產公司通過其他方式融資,比如影子銀行系統。

據記者的採訪,以及數十家房地產開發商及其供應商(如鋼鐵廠、設計事務所和建築公司)提交的文件,房地產公司對融資難的響應是,將商業承兌匯票實際上變成了一種貨幣。

南方城市深圳的建築和城市規劃公司築博設計的徐江說,公司的客戶兩年前開始用商業承兌匯票來支付設計費。他說,這些客戶包括中國一些最大的開發商、地方政府以及國有企業,如今它們使用商票支付的頻率超過了使用現金。

「甲方最初付商業承兌匯票的時候,我也不能接受,」築博的首席運營官徐江說。「不知道什麼機構能給我錢,債務還在我身上。」

「但如果不接受就是拿不到錢,」他在提到客戶時說。「我們這些供應商就被迫成為他們金融鏈的一部分。」

築博這樣的大公司說,目前還能夠應對這種現金短缺問題。公司通過協商,可以在商票到期時除了面額還能獲得利息。公司也可以低於面額的價格把商票賣給投資者。

徐江說,等上好幾個月才能拿到工錢,對規模較小的公司來說要難得多。許多房地產公司在這種轉變中垮掉了。法庭文件顯示,截至今年7月,已有281家公司宣佈破產,去年同期宣佈破產的公司約有200家。

如今,開欠條最多的公司之一是中國最大、最知名的房地產企業恆大地產。截止去年年底,恆大已經向供應商開出價值近200億美元的欠條。恆大有高達1000億美元的債務,又喜歡用發行債券的方式來償還利息,這家企業似乎已經轉向用商業承兌匯票來幫助支付各種費用。

「商業承兌匯票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恆大發言人陳朝華說。他還說,這是「交易雙方約定的一種交易方式」。

為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提供設計和建材的大型供應商寶鷹建設控股集團披露,恆大開給寶鷹的欠條總額已達9640萬美元。寶鷹最近還披露了一長串其他以類似票據欠公司錢的企業名單。寶鷹發言人高升拒絕置評。

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企業恆大地產是開欠條最多的公司之一。

另一家欠寶鷹錢的公司是國有企業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中建總公司說,截止去年年底,公司向供應商開的欠條總額為4.9億美元。

另一家大型房地產開發商綠地控股的年度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年底,綠地尚未向供應商支付的票據大約值5.5億美元。這家公司是上海政府出資成立的,在中國幾十個城市有開發項目。公司年報顯示,其2018年的未清償債務是2017年的10倍。綠地沒有回覆置評請求。

國有企業集團華潤股份有限公司的業務涉及從建築到醫療保健等眾多行業。截止去年年底,華潤已開出相當於27億美元的未付票據。華潤沒有回覆置評請求。

商業承兌匯票劇增讓一些監管機構感到擔憂。據公司年報顯示,至少有一家房地產開發商和五家房地產開發商的供應商收到了來自其股票上市交易所的問詢,引發了人們對這些商業承兌票據突然增多的疑慮。

大型開發商榮盛房地產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最近在海外開發計劃上遇到了麻煩,榮盛在對交易所問詢的回覆中披露,公司2018年使用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與商票類似但有銀行擔保的票據)支付工程款的金額與2017年相比增長了近13倍。榮盛2018年欠合作夥伴和供應商的商業承兌匯票總額為4.6億美元。榮盛發言人薛澤拒絕置評。

對企業不兌現匯票的做法,像建築師張之楊這樣的小企業主有切膚之痛。不久前,他拿着一張開發商未支付的欠條去找這家開發商的銀行。「銀行說甲方把錢挪走了,」他說。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紐約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808/1326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