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易經》、《黃帝內經》、《道德經》合釋:獨立、守道、持德!

人的一生,每年都會發生一些令人高興、自感幸福的事,也會發生一些不稱心、自覺痛苦的事。如果把每年高興的事連成一條線,那就是一生幸福的記憶,反之則會連成一生痛苦的記憶,這就是人生之「道」——人間道。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載: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此載放在小里看,主要指的乃是益壽延年的養生之道;放在大里看,則是指出了人要如何走自己的人生之道的哲理。

1、首先我們看其中的「獨立」一詞。

「獨立」者,最早見於《老子》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

三國曹魏時王弼註:寂寥,無形體也。無物匹之,故曰「獨立」也。返化終始,不失其常,故曰「不改」也。

因此「獨立不改」之義應解釋為「形容道的絕對性和永存性」。由此可見,「獨立」的「立」字並不是指站立之意。

漢初的學者在整理撰寫《素問》時,是以黃老道家之學綜合貫通古代醫家之說的。因此「獨立」之義,應繼承老子之說。所以明代張介賓註解「獨立守神」為「有道獨存,故能獨立,神不外馳,故曰守神」。

可見,「獨立」並非指身體站立之形態,而更多為「自立自強」之意。所以要走好人生之道,首先便是要「自立自強」。

2、那麼我們再好好認識,何謂「道」也!

《周易·繫辭上傳·第七章》說:「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原義是天在上、地在下的位置確立之後,易道就在其中運行了。

所謂「易道」,就是天地變化運行的規律或原理。為什麼天地設立,易道便自然行乎其中呢?根據易理,可以這樣理解:天陽地陽、天剛地柔、天尊地卑,天地恰好是相反對立的,正是由於相反,相反的力量便會推動彼此的變化,而在相反之背後,其實亦有相親之傾向,相親便會促使彼此的結合。

當相反推動彼此的變化時,天陽變化到最後,陽的性質便要改變,因為只有陰和陽,並沒有第三種力量和物質。因此陽極只能變為陰,老子便概括為「反者道之動」。當陽一變為陰,表面上仍然是陽,但微陰開始產生了。「多以少為貴,眾以寡為尊」,因此老陽退位,少陰代而為主,而陰的性質是下降的,故會將天上的陽氣帶領下降,在下降的過程中,陽繼續轉化為陰,當降至大地時,陽氣就會全部轉化為陰氣了。

同理,反之亦然,當大地陰氣變化到最後,陰極就只能變為陽,少陽取代老陰而為主,陽的性質上升,便將大地的陰氣,帶領上升,到天上時陰氣便全轉化為陽氣了。

於是陰陽兩氣永恆有序地升降上下,循環不止,這便是「剛柔相推而生變化」《繫辭上傳·第二章》;

再基於陰陽亦有相親之性,兩氣相融便形成了萬物,這便是「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繫辭上傳·第六章》。

3、最後看看什麼是「德」!

另外,由於陰陽兩氣的循環運動變化,也推動了萬物之變化。於是形成了萬事萬物的出生、成長、壯盛、衰老、死亡的過程。由於這種循環是新新不停(雖然重複,但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生生相續(雖然不同,但每一次都與前一次有關)。這便是「日新之謂盛德」《繫辭上傳·第五章》。

所謂「日新」是在循環中有了演進,天地由於日新,才由原本只有一種的氫元素,演進成為參構萬物的百種元素,天地亦由空無一物,演進而成萬象更新、精彩紛呈的世界,這是天道的規律,而人道的規律則是遵從「陽仁陰義」之理,建立個人關係、家庭、團體、社會、國家。人類便由原始的野蠻、無知演變成為萬物之靈、地球之主。可見天地陰陽之「道」,便是人類的仁義之「德」。

4、《道德經》的真正含義!

由此可見,「道」於天地而言是為「道」也!「道」於人而言是為「德」也!這才是《道德經》的正解。

因此,《易經》、《黃帝內經》、《道德經》都是用以指導人的一生要「自立、守道、持德」之經,這是做人的基本,也是為人的最終信條,它貫穿於天地之間,也貫穿於人生始終!

《道德經》是人類參化天地之「道」,從而明白做人須持仁義之「德」的經。可見,你的人生是痛苦還是美好,持有「德」是多麼的重要!這不只是個人修養的問題,而是生命得以正常生存的基本。因此,無論佛、道、儒,無一例外、最為強調的都是:為人處世、一切修行的核心是——「德」!!!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意識的宇宙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705/1311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