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奇妙世界 > 正文

李平:史前文明存在和毀滅 有大量線索

作者:
科學家達維內波特和文森緹認為:「這座城市是毀滅於一次核彈爆炸。」因為,他們發現土層中含有黏土和綠色晶體,他們猜測這是土壤遭受高溫留下來的證據。而其他考古學家也發現,這個千年古印度城市遺留下來的殘骸證明,當時,城市建築被一場高溫熔化,溫度不低於1,500攝氏度。

史前人類毀滅的原因備受關注

史前人類毀滅的原因備受關注,來自星際空間的物體(彗星、隕石等)造成地球氣候的異常,或導致人類文明的毀滅等議題也持續升溫,科學家們也在探秘古印度的史前核爆炸之謎。

印度古城遺蹟

大約在1900年前後,考古學家在印度的摩亨約.達羅地區挖掘發現,該地區的地底下竟然藏着一個秘密,一個幾千年前印度古城的遺蹟。在這個古城,居民們生活在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中。但是,這個繁榮的小城,卻在一夜之間毀滅,城中居民也在瞬間全部死亡。

考古學家們嘗試着去解釋古城是如何毀滅的:如果古城曾遭受洪水、地震等自然災難,那麼將會發現大量的動物屍骸,但是考古學家們卻並未發現大量的動物屍骨。同時,他們也沒有找到任何戰爭屠殺毀滅城市的跡象。

更令人驚嘆的是,在幾千年前的這座城市裏,曾遭受了某種空前巨大的爆炸。而且,這種爆炸短暫且威力無比,導致了城市和絕大多數居民化為塵埃。

史前核爆炸

報導稱,科學家達維內波特和文森緹認為:「這座城市是毀滅於一次核彈爆炸。」因為,他們發現土層中含有黏土和綠色晶體,他們猜測這是土壤遭受高溫留下來的證據。而其他考古學家也發現,這個千年古印度城市遺留下來的殘骸證明,當時,城市建築被一場高溫熔化,溫度不低於1,500攝氏度。

他們還在這個高溫中心發現,所有建築都是被瞬間夷平、熔化的。但是,城市郊區遭到的破壞相對較小。同時,還發現,在這個城市上唯一殘留下來的幾十副動物和人類骨架中,輻射超過了一般標準的50倍。

印度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之一,也是人類文明的一個發源地。從19世紀開始,人們在印度河旁的旁遮普郡一帶,發現了一個東西長1,600公里、南北長1,400公里屬同一文明的大量遺址,這就是「印度河文明」。其中,最著名的是兩座古城遺址,即哈拉巴和馬享佐.達摩(印度語為死亡之谷)。

據最保守的估計,這兩座古城距今最少有5,000多年,但在印度的早期神話中沒有這兩座古城的記載,所以更多的人認為,它們的歷史也許比猜想的要久遠得多。考古學家在哈拉巴城出土了大量印章,上面刻有奇怪的文字,與印度發現的任何一種文字都不相同,目前還沒有人能夠解讀這些文字。更奇怪的是,考古學家通過對這裏發現的人體骨骼鑑定斷言:這裏發現的人種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這種人混合了世界諸多人種的要素。

在馬享佐.達摩城裏出土了大量遺骨,有的在街道上,更多的人在居室里。在一個比較大的廢墟里發現了成排倒地死去的人們,有些遺體用雙手蓋住臉,好像在保護自己,又好像看見了什麼害怕的事情。可以肯定,所有的人都是在突然狀態下死去的……

《聖經》記載的毀滅

印度考古學家卡哈對出土的人骨進行了詳細的化學分析後說:「我在九具白骨中發現均有高溫加熱的痕跡。」馬享佐.達摩城的毀滅和《聖經》裏所多瑪城和蛾摩拉城的毀滅有相似之處,都是突然間被與高溫有關的東西摧毀的。

《聖經.創世紀》說:羅得一家住在所多瑪城。神決定毀滅這座城,告誡羅得一家趕快離開:「千萬不要回頭看,免得你也被剿滅。」羅得的妻子沒有聽從神的勸告,回頭望去,結果被一道強光殺死。第二天,他們回望所多瑪城時:「不料,那地方煙氣升騰,如同燒窯一般。」

人們在馬享佐.達摩還發現在許多坍塌的建築物上有承受過某種高溫的痕跡,人們甚至發現一些「玻璃建築」——托立提尼物質。這種物質的形成是由於瞬間高溫溶化了物體表面然後又迅速冷卻造成的。

熱核爆炸的痕跡

據悉,在美國內華達州沙漠地區每次進行核彈試驗時,土壤里也會出現這種特殊的綠色晶體。至今,人們只在熱核武器爆炸現場發現過這些人為的物質。一切證據都在說明:這裏曾發生過熱核爆炸!

在印度史詩中對這些核爆炸的描述,引起了不少學者的關注和思考。前蘇聯學者格爾波夫斯基,在印度恆河流域研究一具古人體殘骸時,曾驚異地發現其體內的放射性比正常人要高出50倍。後來他把這一發現寫入自己的著作《古代之謎》中。

著名物理學家弗雷德里克.索迪固執地說:「我相信人類曾經有過多次文明,並早已熟悉了原子彈,但由於誤用,他們遭到了毀滅。」

英國學者捷文鮑爾特和意大利學者欽吉則認為,在公元前1750年,一艘外星人乘坐的核動力飛船在印度上空游弋時,意外發生了故障而引起了核爆炸。

近年來,不僅在印度,人們在巴比倫、撒哈拉沙漠及蒙古的戈壁灘也相繼發現了類似核戰爭的廢墟,甚至在非洲還發現了20億年前就被開採過的古代鈾礦。

責任編輯: 江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628/1308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