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西安事變後戴季陶臨危不亂和戰並用 中共事先知情卻瞞過主子斯大林

作者:
戴季陶的講話受到國民黨高層幾乎全部贊同,可是孔祥熙對此非常不滿。稍後他讓宋子文找到戴季陶,試圖說服他放棄軍事進攻的主張。戴季陶卻說:我同蔣介石的關係,絕不亞於你們這些親戚。老實說,我的這一套正是為了救他,我不反對你們去和張學良談判,拯救蔣介石。但你們也不能反對我的意見,因為這是政治問題,一定要這樣做。最終張楊被迫釋放蔣介石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央軍大兵壓境。

戴季陶是三民主義信徒,三大戰役失敗後,他不願意退居台灣,服安眠藥自殺。

西安事變簡直就像一聲驚雷,把當時整個中國甚至全世界震的啞口無言。可以說,這是自中華民國自1911年建立以來,中國最為重大的一件事情,它決定了中國直到今天的命運。

一石激起千層浪

捉住蔣介石以後,楊虎城張學良立即發佈了對全國的八項主張。其中的主要內容其實就是一句話:捉蔣是為了抗日。至於八項主張中最關鍵的是這幾條:1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派,共同救國;2停止一切內戰;7確實遵行孫總理遺囑。

所謂改組南京政府,也就是讓其他黨派,包括共產黨成為合法的黨派存在。停止一切內戰自然包括不去消滅中共,也不去消滅張楊的東北軍和十七路軍。這兩條是極為重要的,也就是要求蔣介石改變現有政治軍事主張,保證張楊和中共的合法存在。這點在蔣介石看來無異於向張楊和中共投降,等於10年剿共和消除地方軍閥的努力毀於一旦,是不能接受的。

至於遵行孫總理的遺囑內容就很寬泛了,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聯俄容共。

其實本來只有六項主張,不過秘書們認為一旦西安事變爆發,就必然需要邀請中共來西安,紅軍也要靠近西安,將來還會成立西北聯合政府和西北抗日聯軍。這種情況下,國府那邊必然要說張楊勾結赤匪。這在當時是一個極大的罪名,張楊是扛不起的。

除此以外,秘書們還加了一條3.立即釋放上海被捕之愛國領袖。這主要表明西安事變和上海這些文人要求抗日都是同樣的事情,只是採用不同手段的愛國舉動。

這八項主張是張楊身邊的幾個秘書根據兩人的意思倉促搞出來的,所以文告裏面的語句很有隨意性,不像正式的公告文件那麼嚴謹。

話雖如此,八項主張表示的核心意思卻是非常明確的,他們要求中央軍停止消滅張楊和中共的軍事部署,容納中共成為合法政黨,保證張楊的合法割據地位。

這個八項主張一出,全國震驚,世界各國列強也傻了眼。

12月12日,南京方面通過張楊的公告和祝紹周等人從洛陽發來的秘密情報,獲悉蔣介石在西安被捉,頓時炸開了鍋。經過激烈的討論,南京方面分為兩派,一派是以何應欽,戴季陶為首的主戰派。

這一派多是何應欽為首的黃埔骨幹人物,這些相對年輕的軍人一向將蔣介石視為導師和唯一的領袖。在他們看來捉蔣如同弒君,是絕對不能接受的大逆不道行為。他們高喊着血洗長安(西安的舊稱呼),誓死營救領袖,一致要求出兵,還推選何應欽為海陸空軍代理總司令。

除了黃埔系以外,主戰派中另外的中堅力量是以戴季陶,居正為首的國民黨元老派。這一派和相對年輕的黃埔系不同,他們要求軍事行動多是出於營救蔣介石的戰略考慮。這些政界老鳥的政治經驗非常豐富,他們認為這種危急情況下想救蔣介石,就必須首先以武力威嚇西安。

戴季陶是國民黨的絕對元老,認識蔣介石也有30年的時間,極端支持三民主義,並且堅決反共。戴是蔣緯國的生父,舊年將兒子緯國過繼給蔣介石,兩人的關係可謂極好。戴季陶很有政治眼光,他認為如果想救出老朋友蔣介石,就一定需要武力進攻西安,不然蔣絕不可能被張楊輕易釋放。

他引用歷史說:當年明朝英宗也被蒙古人擒去(土木堡之役),因明朝後方鎮定有辦法(另立了新皇帝,軍事上穩住了局面,蒙古人見捉住明朝皇帝也沒用反而惹了天大的麻煩,就做了個順水人情將其放回來),明英宗才能回來。要張楊生命掌握在我們手上(軍事上威脅到他們),蔣介石生命才能有保障。現在蔣介石被張學良楊虎城所劫持,那確實非常危險。我們必須保持全黨全軍的鎮定,不要動搖,迅速出兵包圍西安,將張楊的生命掌握在我們手中才行。

可以說,戴季陶的話在現在看來是很有道理的,也是非常實際的。當時國民黨內大部分人支持主戰派的主張,他們在12日當天召開中央常委會和中央政治委員會臨時會議,最終決定:行政院由孔祥熙副院長負責(蔣介石本人是行政院院長,現在將政府的行政權力暫時交給孔祥熙);由何應欽負責指揮全部軍隊,立即進攻西安。

會中國民黨元老居正站在黨派和國家的立場上,一再說明必須武力進攻西安。他還對黃埔系將領說,不要命令去打,馬上去打。有了居正的話,黃埔將領一時間氣勢高漲,大有朝發夕至,踏平西安的勢頭。

由此,何應欽立即在12月13日下令剝奪張學良所有職務,要求其投降,並且交出軍隊。對於這種要求,張學良自然不可能從命(于右任稍後奉命組織了一個宣撫團去試圖說服張學良投降,結果被張楊擋在潼關,根本不允許他們進入西安)。

同時何應欽下令最靠近西安的中央軍樊嵩甫46軍立即進攻潼關,控制陝西東大門,保證之後的全面進攻。樊嵩甫隨即進攻,以一個主力師輕鬆殲滅駐紮潼關的東北軍3個營,控制了這個戰略要地。

稍後,在16日,何應欽見張楊沒有投降的意思,隨即正式發佈討伐張楊的命令。何命令在陝西,甘肅,寧夏,綏遠,河北的中央軍立即開赴陝西,對該省做全面包圍的勢頭。同時,全國各地不下20多萬中央軍主力火速向陝西挺進。

何應欽為此次討伐軍的總司令,並且命令從16日開始,中央軍飛機立即轟炸除西安以外的城市(宋美齡強烈要求的結果,怕轟炸誤傷蔣介石)。幾天之內張楊控制的渭南縣城和赤水車站都被中央軍飛機轟炸。

何應欽對軍事進攻是非常賣力的,一時間包括中央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裏面有機械化部隊),稅警總團,全德械36師等大量部隊,全部從南京出發開往西安。

主和派並不示弱

另外一派則是以孔祥熙,宋美齡,宋子文為首的主和派。他們認為不應該用軍事進攻,而是應該通過和平談判解決這個問題。他們認為張楊既然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劫持蔣介石,那必然是準備破釜沉舟了。如果軍事進攻,就有一定可能讓張楊鋌而走險,將蔣介石殺死。

孔祥熙,宋美齡,宋子文都是蔣介石的親屬,從私人關係角度,他們自然不願意作為丈夫,姐夫,妹夫的蔣介石有任何的生命危險。從政治角度上來說,孔祥熙,宋子文都是依賴蔣介石生存的人物,沒有蔣介石他們恐怕也沒有今天的地位。

在何應欽,戴季陶決定出兵的會議上,孔祥熙就說不要這樣急,蔣介石生命要緊,急狠了,蔣介石就沒命了。不過戴季陶不同意,他對孔祥熙說你是外行,這件事非採取主動,非用兵不可,否則很難挽救蔣的生命,張楊沒受到軍事壓力是絕不可能放回蔣介石的。

戴季陶的講話受到國民黨高層幾乎全部贊同,可是孔祥熙對此非常不滿。稍後他讓宋子文找到戴季陶,試圖說服他放棄軍事進攻的主張。戴季陶卻說:我同蔣介石的關係,絕不亞於你們這些親戚。老實說,我的這一套正是為了救他,我不反對你們去和張學良談判,拯救蔣介石。但你們也不能反對我的意見,因為這是政治問題,一定要這樣做。

其實就這一點來說,戴季陶遠比孔祥熙,宋子文要厲害。最終張楊被迫釋放蔣介石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央軍大兵壓境。

雖然兩派鬥爭激烈,卻沒有到撕破臉的地步,至少都是為了救蔣介石。

經過宋子文和孔祥熙的努力,何應欽和戴季陶等人都勉強同意讓他們和張學良楊虎城進行談判。戴季陶在14日的會議上還說:我是信佛的。活佛在拉薩,去拉薩拜佛有三條路,一是由西康經昌都,二是由青海經玉樹,還有一條是由印度越大吉嶺。這三條路都可通拉薩,誠心拜佛的人三條路都走,這條不通走另一條,總有一條走得通的,不要光走一條路。

戴季陶的言下之意就是要各條道路同時走,支持孔宋同時走和平解決的道路。戴季陶這段話說出以後,就沒有什麼人反對同時進行和平談判了。

宋美齡,孔祥熙他們立即派人去西安談判。

此時選擇一個去西安的人選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如果派宋子文,孔祥熙這樣的大角色去太危險,此時西安是什麼情況也不知道。如果中共已經在西安控制大局,這個去的人恐怕一不小心就會落個張贊輝的下場(公審後被紅軍斬首示眾,人頭放入竹筏漂到國統區作為恐嚇)。

如果派個黃仁霖(蔣介石的特勤總管)這樣的小角色去,就等於讓一個中學業餘守門員去擔任世界盃點球決賽的一方主力門將,很難應付如此複雜的局面,很有可能把事情搞砸。

宋美齡他們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個人,就是藍眼睛中國人端納。端納是澳大利亞籍的英國人,這個人以新聞記者的身份在1903年到達中國以後,以自己優秀的政治能力成為中國高層的顧問。

他先後擔任孫中山,北洋政府,張學良,蔣介石的政治顧問,對這幾個政府都很有幫助,和中國政治最上層的關係非常好。

端納和張學良頗有私交,當年他推動了張學良東北易幟,後來又幫助張學良在歐洲戒毒成功。而端納和蔣介石的關係自然也是極好,1936年端納成為蔣介石政府的高級顧問,常和蔣宋居於同一官邸,出入蔣家如入無人之境。宋美齡小時候就認識端納,當時叫端納為叔叔。後來端納在南京政府服務時,宋美齡和他關係更是極好,每次出去宋美齡都是攙着端納的胳膊,宛如家人。

和張學良的關係好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端納在中國呆了30年,對中國的政治非常熟悉,能夠應付這種可拍的局面。加上他還有個外國人身份做護身符,想來張學良就算翻臉也不會隨便殺他,不然就是嚴重的國際事件。

於是端納這個老外成為第一個去西安調停的人。

中共的態度

中共的態度又是怎麼樣呢?

根據現有資料,諸如葉劍英的回憶,中共在西安事變之前就已經知道張楊準備捉蔣。但具體什麼時候捉,怎麼捉,中共都是不知道的,甚至張楊決心捉蔣的主張是否是堅決的,中共也不知道。

而張楊由於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在動手之前眾多準備工作也確實沒有告知中共,直到12日頒佈捉蔣的命令後才讓秘書劉鼎(中共派在張學良身邊的代表)電報告知陝北中共中央。

不過就是這樣,中共顯然是中國甚至全世界各黨派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知道張楊很有可能捉蔣的黨派。中共知道,蘇聯卻並不知情。

根據現有蘇聯解密資料,蘇聯在事變之前根本不知道張楊有捉蔣的任何主張,甚至連一點風聲也不知道,不然他絕對不可能坐視不理,斯大林也不會在事後憤怒到那樣的程度。

作為中共來說,他不應該同意這樣的事情,這是因為它的上級蘇聯和共產國際是絕不容許這種事情發生的。

蘇聯早在1935年已經開始考慮讓中共和國民黨合作,到了1936年蘇聯見蔣介石並不同意停止消滅中共,於是轉而支持張楊和中共建立所謂西北聯合政府和西北抗日聯軍。也就是利用張楊的力量和中共割據西北,保證中共的生存。畢竟張楊有陝甘兩省的地盤和20多萬軍隊,是地方的實力派,對中共是有幫助的。

蘇聯之所以同意支援張楊,就是標準的愛屋及烏,完全為了中共能夠通過與張楊的合作繼續生存下去。

1936年德意日結盟以後,蘇聯深深感到軸心國對其的極大威脅,於當年明確告知中共,讓他們停止內戰,和蔣介石合作。同時蘇聯一再向蔣提出以兩國合作為擔保,換取中共繼續生存下去。

蔣介石在此時也有鬆動,他的代表陳立夫和中共,共產國際的代表潘漢年經過幾次談判,商討中共投誠的問題。山城堡戰役胡宗南被擊敗以後,蔣介石提出紅軍保留3萬人,軍官留任,暫時保持現有根據地等還算不錯的條件。這些卻都讓中共覺得無法接受,因為他們有更好的出路,就是和張楊合作的聯軍和聯合政府。

如果聯軍和聯合政府得以成立,在蘇聯的大力支持下,至少閻錫山等地方軍閥也會倒向他們,這樣他們總兵力不下40萬之眾,有陝西,甘肅,山西,綏遠四個省的地盤,完全是割據一方了。加上蘇聯的大量軍事和經濟援助,足可以讓他們的軍隊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幫助這個聯軍抵禦住中央軍的進攻。

那麼蔣介石見短時間內無法消滅這個聯軍和聯合政府,就只能仿效之前兩廣事變容忍廣西一樣,讓張楊中共閻錫山保持獨立的地位。這樣中共的生存自然也就保住了。

至少在1,2年內沒有太大危險,而1,2年以後很有可能爆發中日全面戰爭,那時對他們就更為有利。

因此,中共一不向蘇聯匯報,二不堅決制止張楊的行為。

蘇聯知道和德國意大利開戰只是時間問題,一旦蘇聯和德意開戰就是決定民族存亡的戰爭。如果此時東線日軍也進攻遠東和西伯利亞,按照日本的國力,至少可以出動關東軍的近百萬大軍入侵蘇聯。蘇聯雖然強大,但在對付德國的同時,不可能有餘力將100多萬大軍再抽調出來去對付日本。在這樣的兩線作戰中必然顧此失彼,失敗幾乎是必然的。

斯大林心中非常明白,如果蘇聯同時在兩線作戰,是很有可能亡國的,所以希望日本不能夠在東線發動進攻。但想實現這一切的唯一希望就是依靠中國拖住日本。

當時的中國的國力軍力遠不如日本強大,國內又在內戰階段。從蘇聯的角度出發,就需要中國國民政府領導全國力量對抗日本。而國民政府中,蔣介石又是軸心一樣的領袖人物,一旦蔣介石被殺,國府等於憑空縮減了一半力量,再無人能夠控制大局。國家必然又將陷入分裂和內戰,根本無力拖住日本了。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611/1300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