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由武入道的一代宗師民國武林高手孫祿堂

作者:
孫祿堂,名福全,字祿堂,晚號涵齋,咸豐時期生人(1860年12月),河北完縣人。自幼聰慧絕人,性情沉毅。其父為正七品文林郎,樂善好施,聞名鄉里。孫祿堂7歲入私塾,隨拳師習拳。孫祿堂是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的名家,自創孫氏太極拳,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稱號,一生中與人交手無數,未曾有一負。

峨眉山最高峰萬佛頂(公有領域)

一位留洋學物理專業的朋友,要見識他的功夫,他勉強同意了。說話間,滿屋人個個虛汗立下,無力起身,都說心口難受。須臾,孫祿堂問:「現在好點了嗎?」大家緩了口氣,都說好些了。

孫祿堂說:「這是一氣之作用,不知物理學可否解釋?」

眾人驚駭不已,連聲說:「神人!神人!」無人能解釋其中之道理。

高深功夫並非神話

孫祿堂,名福全,字祿堂,晚號涵齋,咸豐時期生人(1860年12月),河北完縣人。自幼聰慧絕人,性情沉毅。其父為正七品文林郎,樂善好施,聞名鄉里。孫祿堂7歲入私塾,隨拳師習拳。

孫祿堂是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的名家,自創孫氏太極拳,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稱號,一生中與人交手無數,未曾有一負。

孫祿堂動作非常靈敏,人稱「賽活猴」,其輕功尤絕世。孫祿堂跟隨郭雲深時,郭雲深常騎馬奔馳,孫祿堂則提氣騰空,手攬馬尾,奔逸絕塵,日行百里,全然不覺疲憊。一旦馬撒疆驟馳,孫祿堂便兩腳縱起,如飛燕落檐,似蜻蜓點水般着附馬背,郭雲深一路竟渾然不覺。

一次孫祿堂外出,一個車夫拉他回來後卻不肯要車錢,說:「這回我開了眼界了,拉先生上坡,比每次拉着空車還要輕。我起先還以為車裏沒有人了,回頭一看先生就在車裏。這回我才知道先生有騰雲駕霧的功夫。我怎敢要您這位老神仙的錢。」孫祿堂仍不點破,說:「哪兒有這回事,那一定是你今天早晨多吃了兩碗飯,身上有力氣唄。」

孫祿堂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稱號。(公有領域)

孫祿堂的內功非常深厚。在上海的一次武術名家聚會上,有人提議要孫祿堂表演絕技。孫祿堂不願在眾人面前顯擺,於是走到屋子的一面牆下,將身體一側(左或右)貼靠在牆上,靠牆裏邊的腳外側和同側的肩緊貼在牆上,同時把另一隻腳抬起來,保持十幾秒鐘後,回到座位上。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卻是世上少有人能做出來的。孫祿堂解釋說,這個是要通過內功來改變重心才能達到的。

民國時期的報界及民間曾報導和傳說過孫祿堂踏雪無痕、飛躍紫禁城、人體懸空的神跡。當時在上海講述拳法功理的時候,孫祿堂解釋過這種現象:「此乃神氣之用,重在修為心性,心性未抵,枉費精神。」「習此藝者,非欲以藝勝人也。志士仁人養其浩然之氣,志之所期,力足赴之,如是而已。」

越是高手越尚武德

作為一代武學宗師,孫祿堂懂得,高深的功夫並非神話,但絕非是通過簡單苦練筋骨就能得到的,更不能拿出來隨意顯示、與人爭鬥的。

孫祿堂曾告誡他的子女:「練武術首先必須講究武德,武德分為兩方面,一是口德,二是手德。」「要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不要以力服人,這樣才能使人心服口服。」

八卦拳宗師董海川的得意弟子程庭華遇見孫祿堂,知道自己的功夫不在其上,想主動傳他八卦掌,要與他結拜兄弟,孫祿堂一再謝絕,堅持拜程庭華為師,程庭華只好收其為徒。

保定武術摔跤名家平敬一曾提議與孫祿堂比試摔跤,兩人一接手,平敬一就將孫祿堂背起來了,眾人一片喝采。可是接下來,敬一使盡各種辦法,孫祿堂始終安臥在平敬一的背上不下來,平敬一隻好認輸。孫祿堂以武會友,百年實戰沒有敗過,但很少傷人,即便是外夷挑釁,孫祿堂往往都是手下留情。

據當時的《世界日報》記載,民國八九年間,日本著名柔術家阪垣較力孫祿堂。二人並臥地毯上,阪垣以雙腿夾住孫的雙腿,兩手攀抱孫的左臂,說:「我只需兩手一搓,汝左臂將斷。」孫笑答曰:「我的意念能制止你。」阪垣沒反應過來是什麼意思,開始發力,剛一發力,兩臂、全身如受重大打擊,滾至離孫兩丈遠的外室牆角處。

阪垣惱羞成怒,爬起後,突然由身旁掏出手槍瞄準孫祿堂,孫祿堂紋絲不動,阪垣自意必中,誰知槍聲響畢,阪垣身後忽有孫祿堂笑聲發出。觀眾譁然大笑,阪垣垂頭喪氣。數日後,阪垣請託多人慾師從孫祿堂學藝,孫祿堂始終沒有同意。

1930年,祿堂已是70高齡,五個日本武士挑戰孫祿堂,孫祿堂說:「過招易傷人,你們五個壓在我身上,數到三,我要起不來,就算我輸。」日本武士聽說孫祿堂有內功,不敢怠慢,五人緊緊壓住孫祿堂,旁邊有人數數,「一、二」,「三」還未出口,五人突然被彈崩出丈外處摔倒,孫祿堂趕緊起身移步上前,問他們摔壞沒有。

真正的武術是一種修行

現代人理解,在格鬥中打敗對方甚至打慘對方的武術才是真功夫。其實恰恰相反,真正的傳統中國武術是一種修行,也是傳統中華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漢字「武」字本身就包含止戈之意。高手真正的崢嶸,往往體現在日常為人處世的道行上。

早年,孫祿堂雲遊時訪少林、朝武當、上峨嵋,曾遇到多位異人道士傳授修心養氣之法,後在四川從一位高僧研修《易經》數月。文武全才的孫祿堂,不僅辦武館、教國術,還著有《形意拳學》、《八卦拳學》、《太極拳學》、《拳意述真》、《八卦劍學》等武學專著。他的書法、學問和修養也很高,甚為翰林出身的徐世昌所景仰。

孫祿堂雲遊時訪少林、朝武當、上峨嵋,曾遇到多位異人道士傳授修心養氣之法。圖為武當山玉虛宮景觀。*

徐世昌曾保舉孫祿堂擔任知縣、知州,孫祿堂說:「平生之志不在仕途,而是提升武學文化。」由此徐世昌對他更加敬重。每到新年,二人各寫一幅字互送,以示君子之交淡如水。徐世昌號弢齋,他建議孫祿堂號涵齋,孫祿堂欣然接受。

北平一些很有功夫的國術拳師,生活非常困難,孫祿堂給他們推薦工作,接濟他們的生活。只要有拳師到他家來,孫祿堂都是兩葷兩素四菜一湯款待,臨走還送他們盤纏。河北老家臨村有一少婦的丈夫幾年未歸,要改嫁,孫祿堂就對婦人說她丈夫托自己捎錢回來,並拿出十幾塊大洋給那婦人,並安慰她說,她的丈夫不久後就會回來。丈夫年底果然回來了,婦人才得知丈夫和孫祿堂根本就不認識,更沒有托孫祿堂給家裏帶錢。

1933年華北水災,孫祿堂欲傾其家資賑濟鄉民。他所有的錢都存在弟子雷師墨工作的中國銀行處,共六萬塊大洋,孫祿堂不管錢的事,也不知道有多少。雷師墨將存單分成五萬和一萬兩份,五萬存單交給了師母叮囑日後防老,一萬大洋的那份存單,交給了孫祿堂,孫祿堂將裏面的錢全部取了出來用於賑災。

孫祿堂一生不納妾,對待子女非常開明,從不強求他們習武。老三喜歡英語,孫祿堂就讓他進英語業校。老三畢業後在太倉四中任教,教外語和武術。對五女,自小就教她寫字畫畫,孫祿堂曾帶她到名家方曼雲處學畫。晚年的孫祿堂常以書畫寓意詠志,喜畫蘭草、梅花。

隨着「五四新文化運動」對傳統文化的否定和批判,時人越來越在武術的動作上下功夫,很少人意識到真正的武術是依於傳統文化的深厚養分才能賴以生存的。孫祿堂雖武學著作等身,但也不無遺憾地感慨道:「吾言雖詳且盡,猶慮能解者百人中無一二人。吾懼此術之絕其傳也。」事實上,傳統國術武學,在孫祿堂之後,便出現了明顯的滑落。

由武入道的一代宗師

民國武界名人杜心武的道學老師趙壁塵先生認為,孫祿堂是近代由武入道的修行人。近代的修行人還是不少的,但由武入道、修煉有素者卻寥寥無幾。而孫祿堂的道學、輕功、武功近代人無人能比。

據孫祿堂家人回憶,民國十五年前後,一位姓關的大叔常到孫祿堂家中,二人在屋內修煉道功,外人從不打擾。年余後的一天,關大叔的家人來找關大叔,孫祿堂說:「不要找了,你們是找不到的,他已經走了。」孫祿堂去世前,家人哭,孫祿堂厲聲道:「要不是為了你們,我早就走了,還用拖到今天才走?!你們還哭什麼。」

孫祿堂的孫子孫保安回憶說,每當街口有化緣的和尚、道士,孫祿堂在屋子裏總是事先就知道了,就讓小孩兒們拿一些饅頭到街口去等着。孩子們剛到街口,化緣的和尚、道士不前不後正好到。直到現在,誰也不知道孫祿堂是怎麼知道的。

孫祿堂的道學、輕功、武功近代人無人能比。示意圖。圖為在懸崖峭壁練功的武當道士。*

1933年,孫祿堂對家人說出了自己將駕鶴之日。孫夫人大驚,趕緊讓女兒帶孫先生去德國醫院(今北京醫院)做全面體檢。孫祿堂笑曰:「吾身體無恙,去何醫院。只是到時將有仙佛接引,吾欲一游耳。」家人哪裏相信。

檢查後德國醫生史蒂夫說:「孫先生的身體無任何不良跡象,比年輕人的身體還要好。」回來後,孫夫人還不放心,又請名醫孔伯華來家中為孫祿堂檢查,結論是:「孫先生六脈調和,無一絲微暇。這麼好的脈象,我還是第一次遇到。」

同年秋,孫祿堂回到故鄉河北,兩旬不食,每天就是習拳練字。1933年12月16日早上卯時,孫祿堂對家人曰:「仙佛來接引矣。」6點05分,孫祿堂面朝東南、背靠西北,端坐戶內,囑家人勿哀哭並曰:「吾視生死如遊戲耳。」遂離世而去。

孫祿堂離世後,國民政府行政院及中央國術館、江蘇國術館、浙江國術館、上海國術館等數十家武術團體在上海功德林為先生舉行公祭。

形意、八卦名家張兆東晚年評孫祿堂:「以餘一生所識,武功能稱神明至聖登峰造極者,獨孫祿堂一人耳。」國術名家李景林則評:「環顧宇內能集拳術之大成而獨造其極者,唯孫祿堂先生一人。」

參考:

孫劍雲《憶父親孫祿堂》

王永娟編《形意神武孫祿堂》

光俠《孫祿堂小傳(上、中、下)》,《武當》2009年第4、5、6期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610/1300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