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人體解剖圖譜《存真圖》誕生記 (下)

解剖巨著終誕生

上篇說到名醫楊介發現《煙蘿子五臟圖》等人體解剖著作的內容有諸多錯誤,決心繪製一部較準確的人體內臟介紹圖譜。他將《煙蘿子五臟圖》等著作進行比對,結合《黃帝內經》等醫典,親自繪製了若干人體內臟圖,再對各部分圖片編撰文字,包括內臟的位置、大小、形狀、功能等。整理過程中,他時不時去城裏找當日親臨刑場的畫師面談,以免出現錯誤。

《煙蘿子五臟圖》(左為內境背面圖,右為內鏡正面圖)

如此這般,楊介花一年多時間繪成了一部圖文並茂的人體解剖圖譜——《存真圖》。

《存真圖》,又名《存真環中圖》(據傳,楊介六年後在《存真圖》中加入內臟的「經絡」部分,並改書名為《存真環中圖》,環中即「經絡」之古意,並非有的學者認為這是楊介兩部不同的醫典。)存真,古意即「臟腑」,點明此書主要用圖文方式直觀介紹人體的五臟六腑。《存真圖》清晰展示了從咽喉到腹部的內臟構造情況,並對經脈聯絡、精血流轉等進行了細緻描述。書中包括肺側圖、脾胃包系圖、氣海橫膜圖(氣海穴,位於肚臍正下方一寸半處)、二分水闌門圖(闌門穴,位於肚臍正上方一寸半處)等若干圖。

劃時代的《存真環中圖》(網絡圖)

由於《存真圖》在人體解剖內容介紹方面比《煙蘿子五臟圖》、《歐希范五臟圖》更詳細,更科學,所以它被公認為宋元時期人體解剖學的代表作。正如南京中醫藥大學陳道瑾教授如此評價《存真圖》,「(它)在我國解剖學上享有突出的歷史地位。」

幾經波折留孤本

且說楊介完成《存真圖》書稿後,並沒想到刊行流傳,畢竟時人對人體解剖還不理解,認為這是不忠不孝之舉。三年後的1111年,兩浙(古時稱浙東和浙西,大致為現在的浙江省)轉運判官賈偉節見到此書書稿並提出若干鼓勵的話語後,楊介終於改變了想法。

賈偉節是京都汴梁人,進士及第,先後當過戶部侍郎、顯謨閣直學士等職。兩浙轉運判官主要考察兩浙的漕運、茶鹽等情況,及時到京城汴梁向朝廷報告。兩浙與京城往來之間,他在泗州偶遇老友楊介。把酒言談之際,賈偉節看到《存真圖》手稿,甚感驚嘆,主動要求為之寫序,並希望楊介能向同行贈送,以免造成遺珠之憾。楊介應允。

《存真環中圖》書影(網絡圖)

帶序版《存真圖》書稿被抄成若干樣本,在當時的醫家手中流傳。楊介則繼續懸壺濟世,著書立說,先後完成《傷寒論脈訣》、《四時傷寒總病論》等醫典。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他從異鄉行醫回泗州途中,不幸被賊人誤殺,享年70歲。

楊介雖逝,但《存真圖》受到了歷代醫學家的重視,圖畫、文字經常被引用。南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載有《存真圖》一卷,據考證這是最早的寫本,也是目前可見引用它的最早醫典。所謂寫本,是指用依靠手寫形式來流傳的古籍,與刻本、活字本等有本質區別。最早對《存真圖》進行直接介紹和推廣的醫典,當屬《藏府指掌圖》和《經穴指穴圖》。兩書作者施沛(字沛然,號元元子,明末醫學家)在「凡例」中講道:「余得宋時楊介所繪《存真圖》原本,及王海藏《大法》等書,互相參校纂為是編……」

《存真圖》也受到日本等國醫學家的重視。日本僧醫梶原性全1302年用和文(即日文,因日本又名大和,故日文又稱和文)寫成《頓醫抄》一書;1315年將此書擴充改寫,再譯為漢文出版,並改名《萬安方》。原來,《存真圖》傳至日本後,被數位醫學家收藏,其中梶原性全將部分內容錄入《頓醫抄》中。

雖然《存真圖》原本在戰亂中散佚,但可從其它醫書中可窺其全貌。後人根據《郡齋讀書志》、《藏府指掌圖》、《萬安方》等醫學典籍,整理成《存真圖》孤本。可喜的是,經歷滄桑的孤本現完整地保存於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館。這也是中國醫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後記

《存真圖》的出現,雖然激發了宋朝醫學界研究人體解剖的熱情,但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人體解剖仍沒有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展。直到明朝萬曆年間,隨着西方生物學知識通過傳教士傳入中國,學者鄧玉涵、畢拱辰等合作編譯《泰西人生說概》一書,終於將西方解剖學介紹到中國。國人終開始正視人體解剖學。清時,醫林聖手王清任編撰《醫林改錯》一書。此書是中國繼《存真圖》之後,又一部重要的人體解剖學著作。

《醫林改錯》(網絡圖)

不論是《存真圖》還是《醫林改錯》,在那個思想僵化、科研條件匱乏的年代都顯得尤為可貴,楊介和王清任對我國中醫實驗解剖的開創性貢獻世所公認。

「楊介對祖國醫學最大貢獻為繪製《存真圖》。此圖實體繪製,乃真正之解剖圖,是解剖史上之名作,影響深遠。」《中國歷代名醫碑傳集》這樣評價楊介之功,可謂中肯。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蝌蚪五線譜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419/1277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