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川普開秘密會議討論習讓步 中國經濟無增長全還債了 GDP增速差借債一半 現猛藥後遺症

美中貿易談判正步步向達成協議邁進,不過紐約時報報道,川普總統上周與幕僚討論,中共的承諾是否可信。中國學者表示,鑑於信用額度成長大約的成長相當於負債利息,中國經濟並無成長。而且中國經濟增速僅僅相當於信貸增速的不到一半,經濟質量堪憂。為刺激經濟,中共各地政府推出數千個「重大工程建設投資計劃」,並發行巨額債務,不過經濟學家指這是飲鴆止渴的辦法,使經濟進一步槓桿化。此外,國際金融機構高管稱,2019年債務違約或比2018年更嚴重。

川普表示,他無法保證美中雙方最終能夠達成協議

美中貿易談判正步步向達成協議邁進,不過紐約時報報道,川普總統上周與幕僚討論,中共的承諾是否可信。中國學者表示,鑑於信用額度成長大約的成長相當於負債利息,中國經濟並無成長。而且中國經濟增速僅僅相當於信貸增速的不到一半,經濟質量堪憂。為刺激經濟,中共各地政府推出數千個「重大工程建設投資計劃」,並發行巨額債務,不過經濟學家指這是飲鴆止渴的辦法,使經濟進一步槓桿化。此外,國際金融機構高管稱,2019年債務違約或比2018年更嚴重。

中共讓步是真是假;傳川普與幕僚開會協商

一知情人士向《紐約時報》透露,川普總統上周在白宮召開會議,與副總統邁克・彭斯萊特希澤以及其他顧問進行了磋商,討論中共是認真考慮做出讓步,還是又一次的口惠不實。

上周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及財長姆欽與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通了兩次電話,雙方在協議文本上「進一步取得實質性進展」。

史宗瀚:中國經濟整體無增長

政治經濟學者史宗瀚15日對《德國之聲》表示,中國目前的負債是國內生產總值的300%,而如果利率是6%的話,中共每年得支付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18%的利率。去年底,中國的信用額度成長大約是國內生產總值的15%到16%,而由於利率比信用成長高的緣故,這導致中國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支付利率,固定資產投資可能會因此崩壞。

史宗瀚表示,儘管中共政府已預期這將發生,但他們沒預期到的是,他們以為可以透過消費成長來抵銷資金的不足,但這並沒有發生,這導致整體經濟並無成長。

孫驍驥:中國名義GDP增速不及信貸增速的一半

希望之聲廣播電台引用中國財經作家孫驍驥的文章說,從政府負債、居民負債再到企業負債,中國的整體負債水平近兩年不斷上升。這使得中國的經濟成長真實性存疑。在扣除了債務、壞賬等等各種水分後,中國真實的經濟增長恐怕將會遠低於公佈的數據。

據統計,2009到2015年,中國信貸平均增速為20%,遠遠高於名義GDP增速(同時期的GDP增速則從10.4%猛降到6.9%)。非金融企業信貸與GDP的比例,從1996年的105%上升到2015年的156%,進而上升到現在超過200%,並在2022年預估將達到300%,遠遠高於安全水平。

孫驍驥認為,這一組數據說明,信貸的投入與實際生產回報不成比例,經濟增速僅僅相當於信貸增速的不到一半。造成這個現象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中國企業的生產端效率低下、產能過剩,投入很大但是回報很小;第二是當企業經營者察覺到企業投資回報降低的時候,會將很多資金用於回報更高的金融地產投資,其實這一部分資本沒有真正用於投入生產。

惠譽:2019年債務違約或比2018年更嚴重

陸媒《新投資者網》2月18日發表對國際評級機構惠譽高級董事、亞太區能源和公用事業團隊主管兼中國企業研究團隊主管王穎的專訪。

王穎表示,從今年年初幾個月情況看,政府層面雖然有流動性「放水」舉措,但企業方面,尤其是民營企業並沒有融資放鬆的跡象。特別是一些負債率比較高的行業,如光伏、新能源的企業,現在是非常的緊張。應該說,宏觀層面的放水目前還沒有轉換到微觀層面的銀根放鬆。

王穎推測,2019年至少上半年,流動性風險爆發還是概率比較高,還是會有進一步的違約發生,而且很可能比2018年更嚴重。因為2018年大多數違約是流動性原因引起的,不少企業本身的基本面還行,但從下半年到現在,經濟進一步下滑,處於探底過程之中,這導致目前企業的基本面開始出現了惡化。這樣,即使政府放水,銀行看到企業的基本面發生變化,還是不願意進行放貸。所以,違約可能比2018年更厲害。

王穎預計,有一些民企在這一輪違約中可能會死掉。

「飲鴆止渴」的刺激計劃的後遺症

2019年「兩會」上,李克強宣佈,減稅2萬億元,鐵路投資8000億元、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元等等。

官媒《經濟參考報》3月18日報道,中共2019年將推出「重大工程建設投資計劃,僅上海市就將投資1362億元,為近年來最高水平。

據悉,上海市2019年將安排「重大工程」正式項目138項,預備項目28項,新開工項目23項,建成項目11項。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也表示,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是市場飽和與產能過剩,「四萬億」投下去,又投到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增添了新的過剩產能,供需失衡進一步加劇,「這是十足的飲鴆止渴」。

香港中文大學助理教授胡榮分析,這一輪的投資和信貸大多給了國有企業,銀行也更傾向於借貸給國企,而非民營企業,後者只好用利率更高的影子銀行,這種「擠出效應」進一步加大了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經濟刺激的另一個後遺症是,地方政府短時間承擔債務過高,之後則要把更多的財政收入用於償還債務和利息,影響地方長遠發展,這就是危機之後的「宿醉效應」。

BBC報道稱,在2019年的當下,中國面臨比十年前更複雜的經濟風險,但不知目前是「苦衷」佔了上風,還是「問題」佔了上風。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319/1262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