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很少人能悟透:分享越多 擁有就越多

作者:

《孟子·梁惠王下》,講了一段故事,說孟子去見梁宣王,孟子問宣王:「獨自娛樂的快樂,與和人在一起的快樂,哪一個更快樂?」宣王回答:「不如與他人一起娛樂的快樂。」

孟子又問:「和少數人一起娛樂的快樂,與和多數人一起娛樂的快樂,哪一個更快樂?」宣王回答:「不如與多數人一起娛樂更快樂。」

於是,孟子進一步開導宣王,如果你獨自鳴鐘擊鼓為樂,而老百姓卻愁苦不堪;你獨自圍獵高興,而老百姓卻妻離子散。你也就快樂不起來,只有你與老百姓同樂,才能得到天下人的擁戴。

這就是孟子宣傳的與人分享快樂,才有快樂的道理。

有人曾說過:「世界上成倍增長快樂的唯一方法就是,與人分享。」不是嗎?一人樂莫若眾人樂。你快樂時,也把你的快樂傳遞給他人,讓他們和你一起歡笑。因為,一群人的歡笑比起一個人來,更燦爛,更持久。而且你還會因此接受朋友的祝福,也為他們的快樂而歡笑。

有一個故事,說一位猶太教的長老,酷愛打高爾夫球。在一個安息日,他覺得手癢,很想去揮杆,但猶太教規定,信徒在安息日必須休息,什麼事都不能做。這位長老卻忍不住,偷偷去了高爾夫球場。由於安息日猶太教徒都不會出門,球場上一個人也沒有,因此長老覺得不會有人知道他違反規定。然而,當長老在打第二洞時,卻被天使發現了,天使生氣地到上帝面前告狀,說某某長老不守教義,居然在安息日出門打高爾夫球。

上帝聽了,就跟天使說,會好好懲罰他的。從打第三個洞開始,長老幾乎都是一杆進洞。天使又跑去找上帝:上帝呀,你不是要懲罰長老嗎?為何還不見有懲罰?上帝說:我已經在懲罰他了。

直到打完第九個洞,長老都是一杆進洞。因為打得太神乎其技了,於是長老決定再打九個洞。天使又去問上帝:到底懲罰在那裏?上帝只是笑而不答。

長老打完十八洞,成績比任何一位世界級的高爾夫球手都優秀,把長老樂壞了。天使很生氣地問上帝:這就是你對長老的懲罰嗎?上帝說:正是,你想想,他有這麼驚人的成績,這麼興奮的心情,卻不能跟任何人說,這不是最好的懲罰嗎?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成功是需要觀眾的。生活中的快樂和痛苦都要有人分享。沒有人分享的人生,無論面對的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是一種懲罰。

分享,不只是一種行為方式,更是一種美德。分享,是雙向的溝通、彼此的給予、共同的擁有。瑞典化學家諾貝爾,在讀小學的時候,成績一直名列班上第二,第一名總是由一個名叫柏濟的同學所獲得。有一次,柏濟生了一場大病,無法上學而請了長假。有人私下為諾貝爾高興說:「柏濟生病了,第一名就非你莫屬了!」諾貝爾並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將其在校所學,作成完整的筆記,寄給因病無法上學的柏濟,與其分享。到了學期末了,柏濟雖未來上課,成績還是保持了第一名,諾貝爾依舊還是第二。

諾貝爾長大之後,成了一名卓越的化學家,最後更因發明了炸藥而成了巨富。死前,又將他所有的財產全部捐出,設立了著名的諾貝爾獎。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獎勵在國際上對於物理、化學、生理、醫學、文學、經濟以及致力於人類和平有所貢獻的人。因為諾貝爾的開闊心胸與樂與分享的偉大情操,他不但創造了偉大的事業,也留下了後人對他的永遠懷念與追思。最後在歷史上,大家都知道考第二名的諾貝爾,卻鮮有人知道總是考試第一名的柏濟。諾貝爾的成功,絕非只靠他的聰明才智而已,更重要的是他的心胸氣度與分享的態度。真所謂:格局,決定結局;態度,決定高度!

人生活在社會的群體之中,應該是相互的給予者,也是彼此的分享者。所以當你擁有什麼,你就要與別人分享什麼。你擁有喜樂,你就要與別人分享喜樂;你擁有自由,你就要與別人分享自由;你擁有智慧,你就要與別人分享智慧;你擁有一切,你就與別人分享一切。你在分享中擁有,因為你也在擁有中分享。

分享不是減半,分享卻是加倍,你分享越多,你擁有就越多。

未來成功的新典範:不在你贏過多少人,而在於你幫過多少人;不在你擁有了多少,而在於你拿出了多少與人分享。你幫過的人愈多,你與人分享的東西愈多,那你成功的機會就愈大。

分享的快樂,遠勝過獨自的擁有!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讀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315/1260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