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大道榮生:遏止人性醜惡的途經 看巴頓將軍怎麼幹的

作者:
歷史與現實中那些曾經的關於人性善、人性惡的爭論,實際上都是偏狹視角觀,或曰緣木求魚之為。人性善惡皆有,只是或多或少而已;現實中應該做的是,限制人性醜惡的一面,弘揚人性良善的一面;而不是在善惡之間無謂爭辯,徒費口水。

有很多人深受"䓯shi榀""徦乙妙""匹吐屁""塌方式冨敗"等等的困擾和傷害。

這些行為,不僅嗐慘了很多人,給很多家庭帶來沉重打擊,而且嚴重破壞了公理良序,䓯化了社會風氣。

說起來可能有人不信,這些拷問人性良知的事件和現象,不獨咱鍋遇到,外鍋也曾出現過;而且有的也很嚴重。然而,他們沒有等閒視之,而是果斷出擊,及時遏制。那麼,他們是怎麼應對的呢?

不要為不完整的情景所感動!

【1】二戰期間,美國空軍曾因降落傘合格率達不到100%,而使跳傘死亡士兵在非戰爭傷亡人數中排在第一位。剛開始,軍方要求廠家必須讓降落傘的合格率達到100%,而廠家負責人說他們已經竭盡全力了,能夠達到99%就是極限,除非出現奇蹟才能達到100%。

即便99%的合格率,也意味着100個軍士就會有一個因跳傘喪命,一萬個將有100個喪命,十萬個將有1000個喪命;關鍵是,他們不是死在敵人的槍口下,而是死在自己人的不合格產品上。

視生命大如天的米國人憤怒了。此事傳到"血膽老將"巴頓將軍那裏,一向雷厲風行的巴頓親自來到降落傘廠與廠長協商提高產品合格率,但依然毫無結果。想到那些成百上千不是在與敵人廝殺中而是無辜死去的戰友,巴頓忍無可忍,乾脆走進車間,隨機從成品中拿出一個降落傘,命令廠長親自試跳。廠長無奈,只好戰戰兢兢地走上飛機,並從飛機上猶猶豫豫地跳下。

看着心有餘悸的廠長,巴頓將軍接着發佈命令,宣佈從今以後派出一個軍方監督小組,對每批次降落傘隨機抽取若干,都由廠長本人親自登機試跳測試質量。而且以後這將成為一項規則,誰也不許破壞。

從此以後,奇蹟真的出現了,該廠生產的降落傘全部達到100%合格。

所有看似棘手的問題,總有針對性非常強的解決方法;而將這種針對性極強的解決方法上升為規則去持續落實,它所起到的效果往往是出人意料地好。

【2】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由於技術和產品更新換代非常快,很多傳統工人被機器取代,導致大量人員矢業。高矢業率誘發高犯罪率;人窮志短,生活無着的人常常鋌而走險,或偷竊或搶奪,該類犯罪活動頻繁發生。高犯罪率一度導致英國監獄人滿為患,英府有關部門為此大傷腦筋,後來經過多方協商討論,決定將那些輕罪人犯流放到澳大利亞。

從英國到澳大利亞,相距兩萬公里,路途迢迢,運送成了大問題。英府便把運送這些犯人的工作"外包"給私人商船,由一些私人船主承接完成運送犯人的事項。

剛開始,英府在船隻離岸前,按照登船人犯數量支付船主運送費用;船主負責運送途中人犯的日常生活,並將人犯安全運抵澳大利亞。

那時,運送犯人的船隻大多是由一些破舊貨船改裝,條件很簡陋。船主為了牟利,還要儘可能多地裝人,使船倉內擁擠不堪,空氣污濁。

船主在船隻離岸前就按人數拿到了錢,對這些犯人能否遠涉重洋活着到達澳大利亞並不上心。有些船主為了降低費用,追逐暴利,還千方百計虐待犯人,致使很多人犯死在運送途中。

幾年後,英府驚訝地發現,人犯在運送途中平均死亡率高達12%,其中有一艘船運送424個犯人,中途死亡158個,死亡率高達37%。

鑑於人犯的死亡率太高,英府決定:1.向每艘運送船隻派出一個政府官員,監督運送,並給隨行官員配置了手槍;2.對犯人在船上的生活標準做出硬性規定,不得剋扣;3.給每艘船隻配備一名醫生和相應藥品,以便對那些生病人犯進行及時救治。

上述措施剛實行時效果不錯,船主對人犯的虐待行為受到了有效遏制。然而不久,事情就發生了新的變化。長時間遠洋航行的險惡環境和金錢誘惑,使船主鋌而走險,他們用金錢賄賂隨行官員,並對不願同流合污的官員進行暗害,或者乾脆扔到大海里。

據說,當時有不少船上的監督官員和醫生不明不白地死去。面對金錢、生與死,另有不少隨行官員選擇了同流合污。於是,此項監督措施宣告失效。

面對新問題,英府想到了道德教育的新方式。官方將那些私人船主召集起來辦培訓班學習,教育他們要珍惜同胞的生命,不要把金錢看得比生命還重要;要充分認識運送犯人的重要意義(即運送犯人去澳大利亞是為了開發建設澳大利亞,是英聯邦實現'日不落'夢想的百年大計等等)。然而,道德說教並沒有出現預想的效果,人犯死亡率一如既往地居高不下。

直到後來,英府中的能人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運送犯人的制度設計存在弊端,並對原有運送規則進行了改良;這就是由原來的"離岸付費"改變為"到岸計數付費":政府不在船隻離岸前支付船主運費,也不再派出隨行監督官員,不再配醫配藥,而是按照人犯到達澳大利亞目的地的人數和健康狀況,支付船主運送費用。若是死了一個犯人,或者犯人的體重減輕超過要求,英府都會減少支付一定運費。

這樣一來,那些私人船主為了能夠拿到足額運費,必須在途中細心照料每個犯人,不讓犯人體重少於出發前,更不能讓犯人中途死去。

據說,有些船主還主動請醫生跟隨船隻,備足藥品,改善犯人的生活條件,盡最大可能讓每個犯人都健康地到達目的地。有資料說,自從實行"到岸計數付費"的辦法以後,人犯的死亡率降到了1%以下,有的船隻甚至創造了零死亡記錄。

這則故事的啟示是:建立簡單有效,便於操作的激勵約束機制,至關重要。將船主的利益與"人犯安全抵達"的英府需要相結合,既實現了雙贏,又能保障人犯運送的質量,還收穫了人道主義的讚譽。

關鍵是,此舉還將"唯利是圖,草菅人命"的壞船主,改造成了好人,遏止了同胞互害的醜惡行徑;達成了"壞規則使好人變壞,好規則令壞人變好"的奇蹟。

【3】德國人有個習慣,每到門口,前面的人喜歡幫後來者扶門,等一行人都離開了,扶門者最後才走。對此,有人說那是因為德國人天生素質就高。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姑且不論納粹德國時期,德人愚蠢地緊緊追隨大魔頭希特拉,將戰火燒遍歐亞非,使數以億計的人失去寶貴生命,無數家庭遭遇滅頂之災,給人類造成的傷害無法估量。那時的德人素質高嗎?

單說在良法良序建立前的德國人,他們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他們都具有七情六慾,都容易為眼前利益,眼前的假象所迷惑,他們不比別國的人素質高多少。

跟德國人差不多的日本人,戰後逐步變得文明了,連街道也變得出奇地乾淨。同樣,日本人起初素質並不高,是戰後強制性制度約束才讓他們的素質提高的。比如街道衛生,就是在高罰款、嚴要求的規則約束下逐漸乾淨起來的,以至於使日本人在居家日常生活和外出旅遊、觀看演出等場合,都形成了自覺撿垃圾,把垃圾裝袋裏帶走扔進垃圾桶的好習慣。

而使德國人變得有素質的真正原因則是,在二戰結束聯邦德國成立後,歷屆正府相繼制定了一整套法律規則,用來約束不良習慣和違法行為,而且行之有效。比如德國有法律規定,誰關門時不小心把別人撞傷了,誰就要無條件地幫人醫治,並賠償對方由此造成的所有誤工等損失。

還有遵守交通規則、按秩序排隊等等,有關這些法律規定製定的都很具體,而且操作性很強,一以貫之,不留死角,不徇私情。隨着這些律法和規則的切實執行,隨着時間的推移,遵守這些律法與規則的行為,逐步變成了德國人良好的習慣;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整個社會就變得文明起來了,德國人也被世人看作是高素質的人了。

<以上"事例"選摘自網文,在此感謝原創作者的辛勤付出>

關於人性善惡,古今學人的辯論難以計數。幾千年過去,至今無一定論。

歷史與現實中那些曾經的關於人性善、人性惡的爭論,實際上都是偏狹視角觀,或曰緣木求魚之為。人性善惡皆有,只是或多或少而已;現實中應該做的是,限制人性醜惡的一面,弘揚人性良善的一面;而不是在善惡之間無謂爭辯,徒費口水。

西方諺云:正因人性本惡,岷主是必須的;正因人性向善,岷主是可能的。一句諺語,勝過萬千無謂爭論與鴻篇巨製。

正因人性本惡<意即人性中與生俱來的自私貪婪及其所引發的殘暴互害>,岷主是必須的<體現多數人意志的系統;限制個別人的貪慾,保障絕大多數人的基本需要>;正因人性向善,岷主是可能的<抑惡揚善成為可能>。

人性有光輝的一面,也有陰暗的一面;類似有句話說的好:不背叛,只是因為背叛的籌碼不夠大;利誘大到一定程度,人性陰暗的一面就會被激活。

在管理學裏,關於人性的討論也很多,諸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赫茨伯格雙因素理論、麥克利蘭成就激勵理論;弗羅姆期望理論、波特-勞勒激勵理論;斯金納強化理論、班杜拉強化理論;麥格雷戈的X理論和Y理論、不成熟—成熟理論、人類特性理論,等等。

"萬法歸一":好的規則,能令壞人無法"任我行";能夠自行"區別真偽",自行提供讓人們學好的引導與激勵功能。而壞的規則,則會使好人無法行好事,甚至不得不做壞事變壞人;更使壞人幹壞事通行無阻。

人類社會實踐,從茹毛飲血,到低級農耕文明,再到初級工商業文明,以及今天的現代文明。期間的經歷可謂波瀾壯闊,跌宕起伏。但可以明確的一點是,人類文明的發展提升,都離不開好規則的規定、引導和激勵;而且,這也是有效遏止人性陰暗醜惡的最好途徑。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微信號社會學方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218/1247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