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中國有一句話,叫「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句話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自知者明」,就是說能清醒地認識自己、對待自己,這才是最聰明、最難能可貴的。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最方正的沒有稜角,最大的器具最後完成,最大的音樂沒有音聲,最大的形象沒有形象。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一種美學觀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為的美。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老子認為,最高境界的德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污淖是一種奉獻。逝者如斯夫,人生猶如奔流至海的江水。樂善好施不圖報,淡泊明志謙如水。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合抱粗的大樹,生長於細小的萌芽;九層的高台,築起於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老子向我們闡述了細微積累、認真踏實的重要性,只有踏實付出、積極行動才能把事情做好。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真實的話不漂亮,漂亮的話不真實。真理不會有人辯解,有人辯解的不是真理。有智慧的人並不是無所不知,什麼都知道的人並不一定就是智慧。聖人從不吝嗇,而是盡力幫助別人,盡力給予別人,自己反而得到的更多。上天的準則是,施利與萬物卻不傷害它們。聖人的準則是,幫助,給予他人卻不與他們競爭。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做事情如果到結束時仍如開始時那麼慎重,就不會有失敗的事了。老子告誡人們,做事應謹慎小心,堅持始終如一,才不致功敗垂成。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天下最柔弱的東西,騰越穿行於最堅硬的東西中;無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沒有間隙的東西。我因此認識到「無為」的益處。「不言」的教導,「無為」的益下,普天下少有能趕上它的了。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執持盈滿,不如適時停止;顯露鋒芒,銳勢難以保持長久。金玉滿堂,無法守藏;如果富貴到了驕橫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禍根。一件事情做的圓滿了,就要含藏收斂,這才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道理。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老子對於事態發展的具體分析,貫穿了老子所謂「物極必反」的辯證法思想。他認識到,柔弱的東西裏面蘊含着內斂,往往富於韌性,生命力旺盛,發展的餘地極大。相反,看起來似乎強大剛強的東西,由於它的顯揚外露,往往失去發展的前景,因而不能持久。在柔弱與剛強的對立之中,老子斷言柔弱的呈現勝於剛強的外表。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做大事要從細小處做起。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的時候發展起來的,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