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盲目投資高鐵致負債纍纍 中國經濟元氣大傷

大陸學者趙堅近日撰文直指中國高鐵負債嚴重,將致中國經濟元氣大傷。分析認為,當局盲目興建高鐵,忽略基建的真正作用,大舉負債轉嫁民眾「賣單」,對整個社會形成壓力。

高鐵的「灰犀牛」風險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作為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的趙堅,近日連發兩文《謹防高鐵灰犀牛》和《再論「高鐵灰犀牛」》,引起廣泛關注。

文章表示,人們通常只看到中國高鐵運營里程的世界第一和高鐵的快捷,卻對事件的另一面——高鐵債務和運營虧損的世界第一,及中國交通運輸結構的嚴重惡化視而不見。

趙堅提出高鐵主要面臨兩方面的「灰犀牛」風險。一方面是高鐵的總體運輸收入過低難以匹配其巨額債務導致的風險;另一方面則是高鐵投資擠壓其它鐵路投資,帶來交通運輸結構惡化、物流成本過高、資源配置效率較低導致的風險。

「灰犀牛」一般用來比喻大概率發生且影響巨大的潛在風險。

趙堅引用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數據分析,表示雖然客運收入在2018年上半年達1,693億元(人民幣,下同),但截止2018年9月,中鐵的負債高達5.28萬億元。

他說,出現這些情況,一是高鐵不能用於運貨;二是地方政府透過建設高鐵來增加地方收入及自身政績,而對建設高鐵產生的債務視而不見。

高鐵只能運人很少運貨

高鐵因其快速,而只能運人不能運貨,結果中國運輸貨物的重任就轉移至公路,大量的基礎原材料要依靠公路運輸。不但全國貨運成本不斷上漲,也大大加重了空氣污染。

由此,全國交通運輸系統被高鐵扭曲。中國鐵路貨運周轉量的市場份額從2005年的50%,到2016年只佔有17.1%。而其它交通運輸方式的貨運量都在增加,公路貨運周轉量的市場份額快速上升到2016年49%的市場份額。

本身是高級橋樑工程師的維權人士游精佑同意趙堅教授在文中所說的,當局為了滿足高鐵「高速」的客運要求,令貨運萎縮,忽略了基建真正的作用。

游精佑說︰高鐵其實都是以客運為主,所以貨運量就大量萎縮,因為這種線路資源都傾向於滿足高速這個要求。真正貨運的運線很多都會跑到公路去,等於物流成本增加,生活物資的成本也會隨着增加,對整個社會造成壓力。

大部分高鐵線無經濟效益債務巨大

更重要的是,大部分高鐵線沒有經濟效益。目前,中國高鐵除京滬、京廣通道上的高鐵運輸能力得到較高利用外,其它高鐵項目的運能大量閒置,存在嚴重虧損。

例如,蘭新高鐵每天只開行4對高鐵列車,其運輸收入甚至不足以支付電費,而蘭新高鐵有每天開行160對以上高鐵列車的能力。

天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蔣豪告訴自由亞洲電台,高鐵基建在目前,收益和成本相距甚遠,不成正比。因為投入資金巨大,尤其高鐵已往西部人口稀疏的地區發展,例如甘肅蘭州市與新疆烏魯木齊市的蘭新高鐵,要收回成本恐怕要等待比較長的時間。若繼續大規模建設,必定會對經濟帶來衝擊。

蔣豪認為,若主要以興建高鐵來刺激經濟,對中國來說並不是最佳的投資決策。他解釋,由於高鐵基建項目佔用資金比例較大,因而民企要貸款就更難。

截至2018年底,中國高速鐵路營業里程已達2.9萬公里。中國10多年間建設的高速鐵路已經是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半個世紀建設的高速鐵路總和的2倍以上。

實際上,世界各國的高鐵幾乎沒有一條能夠依靠客運收入支付建設和運營成本,大多處於虧損狀態或靠政府補貼運營。趙堅說,世界最大規模的中國高鐵網絡和過低的高鐵運輸密度(運輸收入)預示着重大金融風險。

2019年的基建投資比去年更高

雖然學者不斷警告,但官方投資繼續增加。年前,大陸各省市地區相繼公佈了一系列的投資項目,國家法改委及後批出上海﹑江蘇等9個交通項目計劃投資。

據陸媒報導,有關批出的項目總金額逾萬億元人民幣。發改委的投資研究所的研究員吳亞平曾公開表示,2019年的基建投資增速可能在5%以上,較2018年要高。

趙堅預測,若繼續進行大規模的高鐵建設,巨額的高鐵債務可能會引發國家的金融風險,成為推擊中國經濟的「灰犀牛」。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209/1243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