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大消息!韓國要遷都了

—韓國總統文在寅宣佈遷都 金正恩威脅失效?

韓國總統文在寅近日宣佈,將行政首都正式由首爾南遷至世宗市,同時還修憲取消總統任期的限制。據維基百科介紹,韓國遷都主要是考慮三個因素,首爾地利漸失、都市化惡象呈現以及政治因素。

韓國總統文在寅近日宣佈,將於六月十三日地方選舉前完成修憲的工作。除了放寬總統連任限制備受矚目,將行政首都正式由首爾南遷至世宗市,亦關乎韓國的國家安全大局。

港媒東方日報28日文章稱,韓國總統現時五年一任,只准擔任一屆。有人分析文在寅上任後大搞政治報復,其前任朴槿惠及再前任的李明博均是貪腐醜聞纏身,文在寅取消總統連任限制,是想進一步獨攬大權,但平情而論,韓國總統之所以淪為「危險職業」,大都「不得善終」,總統任期過短,對在位者形成「有權不用,逾期作廢」的誘惑,正是原因之一。與此同時,朝野間總統爭奪戰頻繁上演,亦為政局平添不穩定因素。

跟取消總統連任限制一樣,文在寅鼓吹遷都,亦只是「繼志述事」而已。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朴正熙執政時代,漢城當局已着手研究遷都計劃。直到二○○二年盧武鉉競選總統時,建議在首爾以南建立一個新的行政首都,以減輕首爾的壓力,惟於在野黨反對下,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將部分中央機構的功能遷往新都。

據維基百科介紹,1948年8月,大韓民國成立,建都漢城(於2005年正名為首爾)。建國不久便經歷韓戰,其後大韓民國經濟不斷發展,首爾作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到2000年左右,首都圈(包括首爾、仁川及其他周邊衛星城鎮)面積近2000平方公里,人口激增,近一半人口居住在首都圈。

東方日報文章稱,韓國遷都,一方面是經濟上的考慮,首爾經濟圈僅佔全國面積一成二,卻擁有超過一半人口,GDP更佔到近七成,遷都有助平衡全國經濟發展。更重要的是,首爾距離兩韓軍事分界線僅四十公里,在北韓數以千計野戰炮和火箭炮的射程範圍之內,韓戰期間更曾被北軍攻陷,首都長期暴露於「敵人」威脅下,亦令國家在應對時,除了和談,缺少戰略選項。

相對而言,世宗市位於首爾以南一百二十公里,位置更優越,加上駐韓美軍不斷南移,遷都擺上議事日程顯得更為迫切。

台灣中時電子報2016年10月31日文章稱,離首都首爾有120公里遠的世宗市,是蓋起來的「行政首都」。從數字來看這座城市,從2012年運作以來,除了青瓦台(總統府)、國會、國防等中樞機構仍留在首爾外,包括總理辦公室在內,已有36個中央機關、19個政府研究中心進駐;共有11,707名公務人員及3,594名研究人員在此工作,常住人口則約15萬人。

據維基百科介紹,韓國遷都主要是考慮以下三個原因:

首爾地利漸失

首爾位處漢江,最北的地方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的臨時軍事分界線(三八線)只相距40公里,朝鮮和韓國南北兩大政權自韓戰以來,兩國只簽訂了停戰協議,實際上維持在作戰狀態。早在1970年代冷戰時期,首爾地理上的弱勢,促使當時大韓民國政府動議遷都。

都市化惡象呈現

韓國戰後的城市經濟發展着重於首爾,令首都圈集中了全國半數的人口和七成的經濟力量,相對制約了其他地區的發展。同時,不均衡的區域發展及過大的都市規模(首爾為世界上第十大都市圈)伴隨著人口密集、地價飛漲、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城市化惡象,阻礙可持續發展。

政治因素

前總統盧武鉉在2002年底總統大選期間將遷都作為競選口號之一,贏得中部選民的選票。而在野大國家黨的總統候選人李會昌也因為反對遷都對因素,以致失去支持而在選舉失敗。

不過韓國國內也有反對聲音,主要是來自在野黨大國家黨、及在首爾和新首都選址的反對人士。

多數的反對意見是認為建新首都花費巨大,初步估計建設和搬遷政府機關的費用達45.6萬億韓元(約391.7億美元),政府需要用民間籌資34.3萬億韓元,會令國家財政負擔加重。另外,首都由首爾撤走,令原本在首爾投資的投資者卻步,破壞首爾的國際地位和形象。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328/109129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