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摩訶:中國的崩潰 可能從中產階級的憤恨開始

—中國:潰而不崩

作者:
這種崩潰可能不是最底層的崩潰,而是中間層的崩潰。所以書中提到中國中產階級的減少,原本受益於改革開放而出現的中產階級,如果因為種種因素無法維繫,這些有經歷過富裕環境的「前中產階級」,遠比一直都處在底層的人民,更容易成為社會不穩定的因素。剝奪政治權利或許還沒有什麼,但失去原有的經濟地位與支配能力,那種積累的忿恨是非常驚人的。

作者何清漣程曉農夫妻檔,曾寫過《中國的陷阱》闡述中國所面臨的問題,後來遭受迫害遠走美國。《中國:潰而不崩》可以說是前書的後續,中國在二十年發展之後,未來如何發展,可謂全世界都極為關注的議題。

中國的社會潰敗,但政治不會瓦解,我也有類似的看法,因此書中內容,於我而言只是用更多的事件及數據來確認我的判斷。但中國「潰而不崩」的狀態會怎麼變化?此書其實沒有明確的言及。書中僅是含煳的認為,這樣的狀態大概還會延續十到二十年,可是明眼人皆知,以中共這樣的操作方式,要長治久安,幾乎是緣木求魚。所以最後中國仍會面臨變化,只是這個變化會怎麼發生,沒有人敢驟下結論。

我看此書,可以從兩方面來看。第一,無論願不願意,台灣終究深受中國影響,最直接的,就是台灣的安危。此書主要講的是中國二十年來發展的狀態,認為中國終將難以為繼。對台灣來說,這並不是可喜的消息,中國無論在經濟或政治上發生劇烈的波動,勢必殃及台灣。但台灣人更應嚴肅思考的,是中國有沒有可能以攻打台灣作為轉移國內問題的方法。雖然作者認為,中共由於內部維穩的困境,不太可能對外用兵,但台灣作為中國最常用來挑起民族情緒的標的,以攻打台灣來轉移中國國內的困境,不是不可能發生。首先,由於中國成功的洗腦教育,多數中國人不會質疑中共攻打台灣的動機;其次,中國不太重視國際輿論的壓力,所以即便攻打台灣對中國的國際形象有嚴重的傷害,我相信他們更希望維繫自己政權而出兵。台灣必須要審慎因應中國的困境,中國如果瀕臨崩潰,台灣的處境恐怕也很危險。

也因為如此,我認為,台灣人對台灣這塊土地的認同,甚至是為了台灣不惜執干戈的精神,必須儘快建立。馬政府八年已經證明,一味委曲求全換來的只有中國的恣意妄為,所謂友善的中國,從來只是宣傳部門的話術跟泛統群體的一廂情願。發展出強烈保護台灣的意識,才有辦法應付與對抗不穩定的中國。

第二,對中國人而言,政治的變革他們無力參與,但社會的壓迫卻是一直存在。書中明確提到,中國「八九」後的民眾運動,幾乎全數是跟生存環境受到壓迫有關。強迫拆遷、執法不公、職場壓榨、環境污染,這些被壓制下來的抗爭,其實反映中國人的生存環境不斷惡化。這樣的困境從鄉村逐步蔓延到都會,也促使中國不斷以高額的維穩費用來壓制這些聲音。但,這樣的困境總會有個臨界點,這臨界點到底會出現在什麼時候,實在難以預測。要出現變數,大概是中共無法控制的因素,比如嚴重的氣候異常,或是隨之導致的農作物歉收。阿拉伯出現一連串的政治動盪,其原因也在於氣候異常導致糧食價格飆高,底層勉強維繫的生活崩潰。

這種崩潰可能不是最底層的崩潰,而是中間層的崩潰。所以書中提到中國中產階級的減少,原本受益於改革開放而出現的中產階級,如果因為種種因素無法維繫,這些有經歷過富裕環境的「前中產階級」,遠比一直都處在底層的人民,更容易成為社會不穩定的因素。剝奪政治權利或許還沒有什麼,但失去原有的經濟地位與支配能力,那種積累的忿恨是非常驚人的。台灣就曾經經歷過類似的情況,在戰後被剝奪經濟能力的地主階層,成為日後反對勢力的重要支撐。

因而就這點來說,台灣在政治上要一直自外於中國,其實極為重要。戰後初期的經驗可以知道,穩定的台灣被動亂的中國所統治,台灣一定會慘遭犧牲,國民黨已經犧牲過台灣一次,比國民黨更惡劣的共產黨絕對只有更糟。獨立能不能成功固然難以測知,但統一的結果一定下場慘烈。就算不能避免,至少不能讓台灣成為溷亂中國的陪葬。

所以就結果而言,中國的崩潰對台灣絕非好事,但不斷膨脹的中國,對台灣、對世界,也不是太好的發展。終歸了解中國的同時亦要認清事實,依靠中國單方面的「善意」是不可能的,中國是好是壞,都會讓台灣面臨程度不一的危機,唯一的解決之道,只有加強台灣自救的能力。日本處在天災頻繁的環境,培養出一套周延的防災概念與制度,我覺得台灣無論是面對真實的環境災害,或是強鄰中國之「災」,也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措施,才能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痞客邦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1208/1036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