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這確實是一篇好文章 百讀不厭

關於什麼是文化,我最最欣賞的回答,是作家梁曉聲的四句概括: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着想的善良。

01

一位叫做「Judy」的空姐,在微博上講了一件關於劉詩詩的趣事。因為是空姐,在飛機上服務,Judy常會遇見各種大咖和明星。

但這些大咖和明星都沒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直到前幾天,她遇見了劉詩詩。那一天,劉詩詩坐的頭等艙。飛機落地後,Judy去整理頭等艙時,赫然發現:劉詩詩座位上的被子竟然疊得整整齊齊。

Judy一下就被電到了:「以前頭等艙的客人,都是把被子團成一團,扔在腳底下就走了,沒想到詩詩竟會疊放整齊,我好感動。」

坐頭等艙的人,一般都是很有身份的人,但是你看,疊被子的人卻這般少,偶爾有一個,空姐就會感動半天。

02

五一,陪媽媽逛街時遇到一位流浪歌手。聽完一曲後,我走過去,隨手把五元零錢扔進了那帽子裏。

但接着,媽媽的舉動讓我大吃一驚。她走到帽子跟前,慢慢蹲下身子,輕輕將兩個硬幣放進了帽子裏,並微笑着向流浪歌手點頭示意。

我媽,沒有念過多少書。但這一刻:我實在輸她太多。對比這幾件事,我想起了白岩松的一句話:「一個人有沒有文化,並非看他的學歷有多高。有學歷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沒學歷的人,不一定沒文化。」

讀很多書,擁有很高的文憑,和有沒有文化,有時完全是兩碼事。

03

吳小閒講過另一個感人故事。一次,他跟着老總去談業務,午餐時,便在酒店點了一桌菜。

吃飯中途,服務生端上一道特色菜,老總禮貌地說:「謝謝,我們不需要菜了。」

服務生解釋:「這道菜是免費贈送的。」

老總依然笑着回答:「免費的我們也不要了,吃不了,很浪費。」

飯畢,老總將吃剩的菜打了包。

回公司途中,老總將車子開得很慢,好像在打量什麼,吳小閒正納悶時,老總把車停了下來,拿起打包的食物,下車走到一位乞丐跟前,雙手遞了過去。

什麼是文化?這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

04

小編在《人民日報》上看過另一個故事。

周末,侄兒跟着一華人去澳大利亞雪梨海域捕魚。每撒下一網,總有收穫。可每次網拉上來後,那華人總要挑揀一番,然後將其中大部分蝦蟹扔回大海。

他侄兒不解:「好不容易打上來,為啥扔回去?」

華人回答:「符合規定尺寸的魚蝦才可以捕撈。」

他侄兒說:「遠在公海,誰也管不着你呀?」華人淡淡一笑:「不是什麼都要別人來提醒、督促的!」

什麼是文化?這就是文化。文化就是無需提醒的自覺。

05

什麼是自由?很多人的理解就是:自由就是由着自己,無拘無束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這樣想的人,還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自由。

美籍華人作家林達寫過一本《歷史深處的憂慮》,這本書呈現了一個事實:

美國既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最不自由的國家。

有一次,他陪中國朋友遊覽美國大峽谷。朋友拿起可樂罐,就想扔進大峽谷:「這麼深的峽谷,不干點什麼多可惜呀!」

林達嚇了一跳,趕緊制止:「這是違法的。」

世界上最自由的美國,其實處處充滿了不自由:

在大街上拿着打開的酒瓶是違法的。

孩子哭鬧,家長上去就一巴掌,是違法的。

連在辦公室講黃段子,也是違法的……

很多中國人不理解,美國為何有如此多約束。其實正是因為這麼多約束,才造就了美國的自由。

哲學家穆勒說:「約束是自由之母。個人的自由,須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自由。」

什麼是文化?這就是文化。文化就是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06

曾經有一位智者,他教導他的弟子,打碎了玻璃製品,要把碎片裝入垃圾袋,並用筆在上面寫道:「裏面是玻璃碎片,危險!」

這樣,撿垃圾的人就不會劃傷手指。喝飲料之後的礦泉水瓶子,也倒空擰緊,這樣方便廢品回收者的收集。

你問我什麼是文化?這就是文化。文化就是為別人着想的善良。

上廁所的時候,要想到下一個上廁所的人。

扔垃圾的時候,要想到下一個收垃圾的人。……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想到下一個人。

責任編輯: 陳柏聖  來源:南師國學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1125/1030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