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假的!這幅照片長期被中共用作「日軍731部隊」活體解剖照

作者:

日本軍醫於1928年5月在濟南病院驗屍的照片,被驗屍的死者是一個被殺的日本僑民,名叫東條彌太郎,這幅照片長期被誤用作「日軍731部隊」活體解剖照。

1928年5月3日,日本帝國軍隊在中國山東濟南,對城內的國民革命軍以及濟南市民大開殺戒,造成了中方死傷數千人的慘劇,這起慘劇,史稱「濟南慘案」。

日本鬼子為什麼要在濟南大開殺戒?他們的動機是什麼?其歷史背景又是什麼?在這篇小文里,我們不妨通過近代史資料,以中立的視角,對這個事件,來一個全景式的解讀。

要將這件事徹底地講清楚,則首先需要指出一個時代大背景,1905年,日本在打贏了日俄戰爭之後,依據日俄《樸茨茅夫和約》以及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攫取了中國的旅順、大連兩處租借地,以及「南滿鐵路」(長春至旅順)等殖民利益,這些利益通過1915年《民四條約》得到了延展。

時間到了公元1926年,在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國民黨率領國民革命軍(時稱「北伐軍」)發動北伐,並於同時公開宣言「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收回東北利權」。所謂「打倒軍閥」,在當時就是打倒吳佩孚張作霖這些人;而所謂「打倒帝國主義」、「收回東北利權」,則是針對日本的,國民黨要收回大清帝國時代以不平等條約形式流失的國家主權:旅順、大連、南滿鐵路。

1927年,北伐軍步步北上,並於當年3月23日攻克南京,據守南京的北洋軍閥張宗昌敗逃,北伐軍浩浩蕩蕩,進入了南京城。

不料,受「打倒帝國主義」思想薰陶的一部分北伐軍將士,在南京城裏面,對城裏的洋鬼子開展了排外行動,事件逐步升級,並演變成了一場騷亂,結果在這場騷亂中,導致了以下數目的洋人被殺:

·英國人:2名;

·美國人:1名;

·法國人:1名;

·日本人:1名;

·意大利人:1名。

其中,一小部分激進的士兵,則衝進了日本駐南京領事館,並對日本領事館進行了洗劫。

這次事件,史稱「南京事件」。

事件爆發之後,英國、美國停泊在長江上的軍艦毫不猶豫地向南京城開炮、對中國人開展報復,並轟死中方大量的平民。在開炮之前,英方、美方都邀請日本軍艦參加炮擊南京的報復行動,但是,日本政府拒絕參加這次報復。

讀者讀到這裏,是不是覺得很奇怪,號稱殺人不眨眼的日本鬼子,在這裏為什麼會是如此的「菩薩心腸」?

其實,這個與當時日本當時那一屆的政府有關。在當時,擔任日本首相(內閣總理大臣)的是若槻禮次郎,他的這一屆政府,叫做「若槻政府」。若槻政府在總體上算是一個相對溫和的政府,這一屆日本政府認為:儘管有日本人在「南京事件」中被殺,日本仍然不應該對中國實施報復,因為那樣會激化中國的民族主義、就長遠來說,更不利於保護在華的日本僑民。

所以,日本政府當年不批准日本海軍參加炮擊南京。但是,這件事在日本遭到了巨大的非議,當時有相當多的日本人認為:你日本政府不保護我們日本人,你還是我們的政府嗎?當時在日本國內,民怨很大,無論是日本政府,還是日本海軍,都遭到了日本民眾的聲討。在這場聲討中,日本艦隊有一名指揮官,剖腹自殺,「以謝國民」。

1927年4月20日,若槻政府倒台。在同一天,在日本民族主義的狂熱聲浪中,另一個人上台了,這個人就是對華激進派:田中義一。

田中義一這個新官上任的日本首相,是軍人出身,他的外交思想是:日本是個軍事強國,日本僑民在海外「受欺負」,不應該從當事國退讓,而應當由日本出兵,出兵到該國,就地保護日本僑民。

時光一晃,到了一年後的1928年4月,此時,北伐軍繼續北上、攻擊山東濟南,駐守濟南的北洋軍閥張宗昌,再次兵敗逃跑,當時,在濟南居住有一部分的日本僑民。

在這個時候,田中義一作出了決定:吸取去年「南京事件」的教訓,出兵濟南,說是要「就地保護僑民」,口號深得民心,馬上得到議會通過。

所以,日本出兵濟南、領先於國民黨北伐軍進駐濟南城,並開始修築防禦工事。

1928年4月30日深夜至凌晨時分,國民黨北伐軍浩浩蕩蕩進入濟南城。

依據當年擔任北伐軍第六十五團團長的李默庵在《世紀之履:李默庵回憶錄》中的回憶,國民黨北伐軍進入了濟南之後,開始在一些街頭張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標語,並搗毀了日本人經營的《滿洲日報》濟南分社。與此同時,國民黨北伐軍第六十四團的士兵,還扯下了濟南使館區的日本國旗,而且,第六十四團的士兵還三三兩兩、成群結隊地向日本駐濟南領事館開槍,通常是放兩槍就跑。

在當時的緊張情況之下,北伐軍總司令部高級參謀賀國光耳聞目睹,並於事後寫下了一些回憶證言,取名為《賀國光先生訪問紀錄:濟南慘案平心論》。在這一份資料當中,賀國光說:

若我應付得法,仍有商洽餘地。第一、當我方向日軍交涉要求其撤除防禦工事時,日軍於夜晚已進行撤除,此乃余所目睹者。第二、雙方發生衝突之後,我方20-30人尚在日軍轄區內之澡堂洗澡,經交涉,日方派憲兵多人護送歸還。第三、事體未擴大之前,日本軍官佐佐木到一曾建議雙方派憲兵隔開,俾避免衝突。

當然,賀國光筆下的日本鬼子,依照北伐軍的要求,拆卸防禦工事、將我方人員送回、日本軍官的隔離建議等,是日本鬼子的「真心防止事態」、還是「假惺惺」的忸怩作態?不得而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賀國光在這冊史料中接着說:

可商洽而未商洽,終而發生慘案,雙方都有責任。當時濟南市中,我軍十數萬人麕集,兵驕將橫不亞於日軍,加上雙方仇視,衝突在所難免。某日,余在高桂滋部稍留,即見其部下十餘人高聲大嚷:我一排槍就殺日本人十幾個。

賀國光筆下的國民黨北伐軍部分士兵,思想激進,抗日士氣激昂,這倒是相當可信,當年的北伐軍,喊的正是「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的口號。

賀國光還說:

日本控制區內之商埠,在事件發生時,即下令戒嚴,我方人員被送出後,日本武官曾來聯絡,要求我於商埠四周置國旗,並派衛兵把守,則彼此不致衝突,楊傑亦不採納此種辦法。慘案屬於偶發,並非日方有計劃之行動。

賀國光的證言僅供參考。

5月1日,濟南開始流血,依照日方的資料,是北伐軍開始向日軍開槍;而中方的資料則顯示:是日軍首先開槍殺害中方的人員。

總之,從5月1日到5月2日,一連兩天,在濟南城內的日軍和國民黨北伐軍,發生了零零星星的槍戰,打打停停,為什麼會打打停停呢?因為在衝突的期間,雙方的軍事指揮當局,不斷在接觸、談判,例如日方福田師團的佐佐木到一,就曾經來到北伐軍指揮官的辦公室,拍打着辦公桌,大喊大叫,說什麼「你們欺負我們日軍人少,再這樣下去,大戰將無法避免」等一類的話。

5月3日,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北伐軍交涉員蔡公時在濟南「交涉公署」辦公樓內被闖進來的一小隊日本兵殺害。這件事又是怎麼回事呢?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5月3日當天,在交涉公署門前,不知何故出現了兩具日本兵屍體。日軍一個小隊發現了這兩具日軍屍體之後,認為是交涉公署內的人從裏向外開槍、射殺了這兩名日本兵。於是,這一小隊日軍撞開交涉署的大門,當時在裏面辦公的蔡公時率員出來,接見了這群日本兵。

日本兵問蔡公時:你們門外的這兩具日軍屍體是怎麼回事?是不是你們開槍殺死的?蔡公時回答道:不是我們殺的。我們也不知道是誰殺的。

於是,日本兵將包含蔡公時在內的公署人員全數捆綁了起來,並開始在公署樓內翻箱倒櫃,這群鬼子想着能從樓內找到槍支彈藥、進而可以「證明」蔡公時及其下屬開槍殺死日本兵的「事實」。

不料,這一隊日本兵在樓內什麼都沒有搜到,惱羞成怒之下,他們竟然喪心病狂,對蔡公時一伙人,大開殺戒,蔡公時不幸殉國,在此期間,交涉署有一名人員僥倖逃出、並記錄了上述的前因後果。

雪上加霜的是,當天,有人在濟南城內,殺死了十三名日本僑民,讀者們從本文封面圖片裡看到的屍首,就是這十三人的其中一個。

事發之後,日本駐濟南領事館武官酒井隆向日本發去電報,將這個被殺的數字,從十三誇大至二百八十。

新聞火速見報,這下,日本國內輿論譁然,日本軍隊也獸性大發,他們瘋狂炮轟濟南城,殺死中方軍民數以千計。

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濟南慘案」。

那麼,濟南慘案後來如何平息呢?

日軍大舉攻打濟南之後,北伐軍在蔣介石的令下、放棄了濟南,繞道北上,同時也頗為令人意外的是,日本軍隊並沒有對北伐軍進行追擊,衝突到此而止。

慘案發生之後,日本部隊賴在濟南城不走,一直賴到什麼時候呢?一直賴到了第二年。

1929年3月28日,中日雙方簽署了《中日濟案協定》,日本軍隊才從濟南撤走,至此,濟南一案得以收場。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528/936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