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心臟病突發的6種徵兆 早知道可救命

心臟病是死神派來的殺手,全世界死於心臟病的人數佔了死亡總人數的三分之一。突如其來的發作讓人防不慎防。心臟病發作前常常有一些徵兆,注意這些徵兆,早點發現,早點採取治療措施。

1、呼吸困難,頭暈,難以深呼吸

當你感覺難以深呼吸的時候,你也許會以為是你的肺出問題了,但這同樣可能是由於心臟虛弱而導致血液里氧過少的結果。官方認為呼吸困難、短促通常都是系列心臟疾病的第一徵兆。在哈佛的一項研究中,40%的女性心臟病患者在被確證之前的6個月都有呼吸短促等現象。

特徵:你會感覺你像在高海拔地區一樣無法吸進更多的氧氣。你會感覺頭很輕,甚至暈眩。持續性的哮喘或者肺部不適也同樣可以讓你懷疑是否是心臟的問題。

應對:呼吸急促既可能是肺部的問題也可能是心臟的問題,為了避免拖到後面,及早檢查才是王道。

2、心跳加劇,猛烈或者不規律

突然、或者無緣由的心跳加劇,不規律的心跳都能在心臟病發作前幾周或者一兩個月提醒你:你要注意了。如果只是心律不齊,並沒有伴隨着心跳的加快,那麼情況還稍微好一些,可一旦心跳不規律的同時還伴着每分鐘心跳的加快(即醫學上的心室性心搏過速),那麼身體已經明確地指示,你該立馬去醫院了。尤其是在運動之後,一旦發生心室性心搏過速,則極有可能在短時間內突然死亡。因此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尋求幫助。

特徵:上述症狀很容易與驚恐發作(一種病症,亦稱為急性焦慮發作)搞混淆。通常,並沒有明顯的誘因能夠導致突然心跳加速並心律不齊,但是有一種心室性心搏過速是由激烈運動後造成的。當這些現象持續1到2分鐘後,頭暈無力也隨之而來。

應對:立即求醫。

3、噁心,胃痛,消化不良

如果你在沒有任何明顯緣由的情況下有了這些反應,那麼你極有可能是心血管出了問題,從而引發的腸胃不適。動脈由於脂肪沉積物堵塞將會減少甚至阻斷血液傳輸給心臟,而這會引起心絞痛。這些症狀在一些以為是小問題,從而避免去診所或者醫院的婦女身上最為常見。這也是為什麼在過去的一年裏有42%的女性是因為心臟疾病而去世,而同期只有24%男性死於心臟病。

特徵:當你出現了上述症狀,及時休息將能幫你緩解不適。如果是心臟病的徵兆的話,這些症狀不會持續很長時間,但會一直反反覆覆。因此,一旦你吃了過去習慣性服用的抗酸藥、止嘔藥等後,很快又復發了的話,那麼就要考慮心臟問題了。

應對:用幾天來觀察你的這些症狀,健康飲食,從而確定不是胃病或食物問題。如果症狀仍然存在,那麼請到醫院進行專業的胃腸道檢查,別忘了提醒醫生考慮到心臟方面的問題。

4、極度疲勞

如果你有持續幾天、幾周甚至幾月的壓倒性疲勞感,那麼這宣告着你的心臟出了問題。當然,也許你會說感冒了也會感覺疲勞,但持續性的疲勞感可不是簡簡單單的病毒引起的。根據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機構報告,超過70%的女性在確認患有心臟疾病之前的幾周時會極度的疲勞。

特徵:疲勞是突如其來的,並沒有激烈運動、缺少睡眠或者生病等誘因。通常,你會與往常一樣迎來新的一天,但很快你就會陷入極度疲勞里,到了下午你就會完全提不起精神。此外,沉重的四肢也是另外一個信號。

應對:趕緊去醫院檢查吧。

5、不尋常的過度出汗

當你在一段時間裏並沒有進行運動卻會突然出汗的話,那麼這常常是你心臟疾病發作前的一個信號。對女性而言,感覺上更像是更年期里的潮熱或者盜汗。根據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在心臟病發作前,身體上例如頸子、後背、頭皮、手心或者腳掌都會大量出汗。

特徵:類似感冒的症狀,卻並非感冒引起,通常會持續超過一周,或者在很長一段時間反反覆覆,這些便是心臟出現問題的徵兆。

應對:確定自己是不是感冒了,如果沒有,醫院歡迎你。

6、肩膀、脖子、下巴或手臂疼痛

胸部疼痛是最為常見、也是人所共知的心臟病現象之一,也正因為此,人們容易忽略掉其他類似信息:比如肩膀、脖子等處的疼痛。事實上,身體會將心臟引起的疼痛信號通過神經上下傳遞至脊髓周遭,而輻射範圍就包括勁椎附近。因此,心臟出問題後,你會感覺到脖子、下巴甚至連耳朵都可能感覺疼痛。這種痛感可能很銳利,但也可能只是隱隱作痛,以至於你以為它只是簡單的肌肉拉傷。在死於心臟病的患者中,有超過50%的人首次受到心臟疾病襲擊的感覺就是上述症狀。而事實上,清楚的了解這些疼痛感正是得到快速醫治的關鍵,遺憾的是,人們還很難將肩膀疼與心臟疾病聯繫一起。

特徵:這些小地方的疼痛很容易被患者忽視,不過並不是無跡可尋。比如,當你有一天發現脖子有點疼,然後到了第二天脖子就不疼了,可到了第三天耳朵或者下巴卻又開始疼痛起來,那麼這也就意味着是你的心臟動脈有問題了。

應對:如果持續疼了幾天都沒好,那麼你可以放心的去吃止痛藥。可如果疼痛部位上下轉移了的話,那你可得去醫院了。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飛華健康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428/92063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