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最強大腦》神童因校園欺凌 赴澳大利亞學習和生活

「我最近一直在關注武漢晚報關於校園欺凌事件的報道。昨天,看到新聞說《最強大腦》節目裏的『神童』孫亦廷因為天賦過人,被同學視為異類,受不了欺凌移民國外。我想講述一下我的類似遭遇。」據武漢晚報1月23日報道,昨天,讀者閔建(化名)稱,因為初中時代被同學欺負,原本成績優異的他,高中沒讀完就外出打工了。近年來,我國校園欺凌事件頻發,引起無數家長關注。

上周五,擁有億萬觀眾的《最強大腦》節目,在其官方微博上發佈了一篇與節目似乎無關的長文章,引起一萬多轉發,原微博下有近5000條評論。文章說,備受觀眾喜愛、與機械人大戰打成平手的「聽音神童」孫亦廷,因為對聲音有着過人的天賦,被同學當做異類對待,每天都遭受推搡和強拿學習用具。得知他在學校被欺負,孫爸爸曾向學校反映,卻沒有引起學校重視。在孫亦廷上節目之後,他遭遇的欺凌更加變本加厲。無奈之下,孫爸爸賣掉學區房,帶着孩子移民國外。

《最強大腦》微博截圖

閔建說,他在初三的時候也遭遇了長達一年的校園欺凌。「我們是住校,兩個星期回家一次。隔壁班的幾個男生,經常欺負我。」閔建說,他當時個頭矮小,那四五個男生總是喊他「小矮子」,經常在廁所里、宿舍里把他像皮球一樣推搡取樂。有時候,這些人還會把垃圾桶扣在他頭上,讓他靠牆站着。

「他們還曾在我的床鋪上撒尿。我告訴老師之後,這些人在早操的時候被廣播通報批評。但這沒能阻止他們的行為,反而讓他們對我報復。」閔建說,這些人把他拖到廁所毆打了一頓,並且威脅他不准告訴老師。

毆打事件之後,這些人還散佈謠言,說閔建偷看女廁所,班上的女生都遠遠躲着他,一些男生看不過去,想替他出頭,但懼怕對方的「勢力」,也都選擇了沉默。

「那時候家裏把孩子送到學校就不管了,我天天生活在擔驚受怕中,沒人替我伸張正義。」閔建說,他初二第一次年級考試考了年級前十,但在初二那一年年底已經落到了倒數50名左右。最終,他沒能考上重點高中,高二的時候就放棄上學,到處打工。

「從那以後,我不敢跟人交流,走路都是貼着牆走。我爸爸罵我,說我像喪家狗一樣。」閔建說,他在武漢打工七八年,做過很多種工作,幾乎無法跟同事融合,跟人打交道比較多的工作都做不了,在與人交流方面有很大的障礙。

武漢理工大學心理研究專家何放勛博士說,青少年在遭遇欺凌向外界求助時,如果沒有有效阻止欺凌的繼續發生,又沒有對受害者進行心理安撫,很容易造成長期的心理問題。何放勛建議,青少年遭遇欺凌時,要堅持尋找外界求助,甚至可以要求更換新環境。而家長和老師,不能將其所受的欺凌簡單看做同學之間的玩鬧,要斷絕以後可能再次發生的欺凌,同時對受害者進行心理安撫。

資料圖

「校園欺凌」行為該如何界定?

日前,北京中關村二小「欺凌事件」經網絡發酵,引發社會熱議。學校、家長和社會對此事是否是「校園欺凌」存在分歧。

據中國教育報報道,「校園欺凌」的界定相當於一個「篩子」,它是教育行政部門和司法機關作出判斷的標準。最高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史衛忠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嚴格來說,『校園欺凌』或者『校園暴力』不是法律用語。」

他介紹,目前,檢察機關對校園欺凌的認定標準,參考的是2016年5月國務院教育督導辦印發的《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中的表述,即「發生在學生之間蓄意或者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傷害的校園欺凌事件,損害了學生身心健康」的行為。

史衛忠介紹,從近期檢察機關辦理的案件情況來看,未成年人涉案罪名相對集中,主要集中在故意傷害、尋釁滋事、搶劫、聚眾鬥毆等幾類。在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涉案主體方面,中學生在涉罪未成年人中佔比較高。在作案手法上,作案動機的簡單性和突發性明顯,拉幫結派、恃強凌弱現象較為突出。

寬嚴相濟,依法懲治也是教育手段

最高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主任張志傑指出,在辦理未成年人欺凌和暴力案件時,檢察機關會根據情節輕重依法給予公正處理,在最大限度上落實教育、感化、挽救方針,但對於成年人組織、脅迫、引誘未成年學生實施校園欺凌和暴力犯罪的情況將會依法嚴厲打擊。

比如,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學生使用輕微暴力或者威脅,強行索要其他學生隨身攜帶的生活、學習用品或者錢財數量不大,且未造成一定危害後果的,不認為是犯罪;而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的學生出於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或者尋求精神刺激,多次對其他學生強拿硬要,擾亂學校及其他公共場所秩序,情節嚴重的,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對於發生在在校未成年學生之間實施的嚴重欺凌、暴力行為涉嫌犯罪的,則會堅決依法懲處。

「堅持教育、感化、挽救,不是司法縱容,也不是否定和排斥對未成年人嚴重犯罪行為的刑事處罰,必要時依法予以懲治也是一種教育手段。」史衛忠說,一味單純地懲罰和打擊,對未成年人的消極作用明顯,因此要「切實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做到寬容不縱容,關愛又嚴管」。

專門化專業化矯治校園欺凌和暴力

當前,我國《刑法》將14周歲以下定為無刑事責任年齡,對於14周歲以下的涉罪未成年人的懲治措施,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史衛忠介紹,檢察機關在辦案中,對實施嚴重危害社會行為,但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會嚴格按照刑法第17條第4款的規定,會同公安機關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必要時交由政府收容教養。他坦言:「我國對這一類未成年人的干預矯正,還存在法律規定過於原則、特殊學校發揮作用有限、缺乏有效矯正手段等問題。」

他認為,國外一些做法值得借鑑:一是法律對這類未成年人設置了多種教育矯正措施,理論上稱之為「保安處分」,如送入專門學校或專門機構接受教育、矯正,從事社會服務,接受心理輔導等;二是規定相應的司法程序,一般由法院審查決定,這既保證了對社會秩序的維護,又保護了涉案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教育部新政出台

據教育部網站12月15日報道,《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專項督導暫行辦法》日前公佈,強調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溺水、事故、學生欺凌和暴力行為等重點問題預防與應對,教育部門會同公安等部門及時打擊涉及學校、學生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

專項督導結果將作為評價政府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內容,對特大重大學校安全責任事故,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調查處理。對違紀線索,交紀檢監察機關調查,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責任人的責任。

翻頁查看《最強大腦》全文

舞台上的天賦異稟和喧囂後的黯然離開,你好,孫亦廷,再見,孫亦廷!

孫亦廷平了,平得硬氣,一個孩子在這個舞台上用自己的天賦異稟技驚四座。雖然沒有獲得大家期望的勝利,但是卻至少展現了自己天才的實力。強哥今天寫這篇官博不是自己的觀後感,而是想和大家說一說孫亦廷的故事。知道他的故事很偶然這要謝謝製片人桑潔同學,她發現孫亦廷的父親和諾貝爾獲獎者愛德華教授用英語侃侃而談孩子教育問題,引起了她的興趣。了解之後她把這個孩子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並給了我們他父親的聯繫方式。

最強大腦和孫亦廷相遇在第二季,他通過官網報名。那個時候他是一個讓人苦惱的存在,在舞台上動的一刻不停。那份靈光讓我們懷疑過他是不是有點兒多動症。但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孫亦廷在舞台上有點過於僵硬,之前的所有肢體動作蕩然無存,有的只有刻意的壓抑,只有眼睛依然保持着靈動。一開始我們以為2年沒有見他長大了,但是知道了他的故事,我們終於知道他為何從一個活潑的孩子變成一個僵硬的少年。強哥沒有辦法保持自己的沉默。不可否認他就是擁有常人無法企及的天賦,這種對聲音的天賦是無法通過後期的鍛煉而獲得。然而,就像歷史上很多的大師以及偉大的科學家,上帝給你單獨開了一扇窗,必定會給你關上一扇門。因為他對於聲音的才能,他從小就和其他孩子有着不一樣的表現。正因為這樣的表現讓他成為被欺凌的對象。

當上完《最強大腦》第二季後,他的天賦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但是出挑的技能,與眾不同的表現,對周遭事物過於靈敏的反應,反而讓他更為同齡人眼中的另類。參加節目之前,他的父親就突然發現下學後的孫亦廷身上經常出現青一塊紫一塊的傷痕。問起來原來是同學推搡所致!去學校找老師反映情況,對於孩子的頑皮老師也無能為力。正是因為老師學校的沉默和不作為,在別的孩子眼裏這變成了一種默許。孫亦廷遭受更為嚴重的欺凌,而學習用品更是被別的孩子搶走,鉛筆就丟了不少於100根。而孫亦廷因為好動,並沒有多招老師的喜愛。在他爸爸眼裏孫亦廷開始原來越不願意上學。很多人想,你被打了,打回去啊!有時候心疼兒子的爸爸也會給出激進的建議,但是孫亦廷和爸爸說:「爸爸打人是不對的。」這句話沒有太多的含意,人性本善,孩子也沒有太多的思考,完全是發自一個孩子最單純的內心,以及他對社會基礎的道德認知。而就是這句話震動了一位父親的內心。也許是時候給孩子換一個環境了。

在這裏要說到孫亦廷的爸爸,他曾經是一位網絡公司高管,擁有百萬年薪。在談到他兒子時他驕傲地和我們說,孩子很小的時候測過一次智商,當時測試智商超過了百分之99的孩子。當知道孩子的遭遇後,他在家陪讀,因為他知道,孩子的童年轉瞬即逝,而帶來的陰影也許會伴隨終生。他希望通過自己的陪伴和監護去幫助孫亦廷抵擋消除所遭受的外界的傷害。但是環境不會因為個人付出的努力而有改變,群體的冷漠讓事情變的更加嚴重。第二季播出之後孫亦廷遭受的欺辱開始變本加厲。他的父親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種無力,無力改變,無力保護,這種無力早已由之前的憤怒轉化為悲哀,對環境的悲哀,對周遭沉默的大多數不作為的悲哀,以及對自己無能為力的譴責。那麼在這位父親面前只有一條路可選就是離開。拋棄所有只是,為了保護兒子,保護兒子的童年,保護兒子的天賦。孫的父親思考再三賣了學區房,帶着兒子遠赴澳大利亞學習和生活。在和他父親的聊天過程中沒有感受到一絲的遺憾只有一絲欣慰。他和我們說到了澳大利亞,在那個環境中,兩種天賦的孩子最容易獲得認可,一種是體育好,一種是音樂好。在學校里校長、老師、同學都把孫亦廷當作求之不得的寶貝看待。孫亦廷和他說,老師最常說的話是你真棒,你太厲害了。知道這次又要上最強大腦,老師在他離開前帶着全班學生給他送機並在機場臨別之際對他說:「你簡直是我們學校的驕傲。」所以他在場上沒有任何壓力。他現在語言還不通,但是過人的音樂天賦已經讓他擔任學校的樂團副首席,並且在那裏結交了非常多的朋友。沒有人欺負他,也沒有人因為他和別的孩子的些許不同而去用非正常的眼光看待他。以至於他來錄完節目,就跟爸爸說想回澳洲。少年不知愁滋味,但是背井離鄉的犧牲只有他的父親才知道。但是他並不後悔。

我們一度懷疑過孫亦廷是不是得了很多天才得過的埃斯伯格綜合症,他的父親帶他也做過許多檢查,得出的結論是:完全正常!但就是聽力完全超越常人,對數字的敏感也異於常人!正因為他對聲音的超人敏感讓他給所有人的回饋超於常人。而據他爸爸透露在國內學鋼琴的時候竟然沒有一個調音師調的音在他耳朵里是準的。一個小插曲,第二季的時候我們做他文字採訪時他偷偷告訴過強哥,他覺得國內張信哲李健10個音能准5個,周杰倫唱得也很好,10個能准5個,其他聽過的很多專業歌手只能准2~3個。

也許有人會說,他走就走唄,這是他個人的選擇,他的能力反正機器也可以做到。但這裏強哥想說很多時候我們在說為何中國沒有大師?好不容易憋出了兩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我們欣喜若狂的背後不代表我們可以持續的突破。我們需要人才卻不知從何培養,當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即將綻放的時候,僅僅因為他和別的花朵有些許的不同,我們所有人立刻變成了沉默的大多數。寫這篇長文不是為了批判所謂的校園凌霸。也不是批判誰指責誰,只是告訴大家:對不起節目中所說的「你的天賦是人類的財富」我們做不到。因為我們無能為力,唯一能做的就是闡述一個客觀事實,告訴你們一個客觀事實,有這麼一群人的存在,他們的能力值得我們喝彩。

我們最強大腦的舞台上,有太多天賦異稟的人。我們感嘆他們擁有着我們渴望不可及的技能,但是我們看不到他們背後付出的努力。我們為他們的腦力喝彩,但也只想過好自己的人生。我們需要那些勵志故事的雞湯去溫暖麻痹自己的內心,但是世間他人真正的冷暖我們無需太多過問。這個舞台上,我們經常說你的天賦是人類的財富,對不起孫亦廷的故事讓這句口號成為了我們《最強大腦》節目的集體YY。我們把很多選手當成這個舞台的英雄,在這三個月里他們用自己的能力,在這個舞台上綻放出絢爛的煙花迷離住了我們的雙眼,但是煙花易冷,當結束之後他們依然回歸生活,走入平淡。命若琴弦,每個人都會面對命運的挑戰。但是一個孩子,一個天賦異稟的孩子,沒有因為生命的一次綻放而榮歸故里,只能因為自己的與眾不同而遠走他鄉,對所有的旁觀者來說有太多的遺憾,也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思考,在這裏不去計較孰是孰非,唯有一聲嘆息。

世界再大還是遇見你,舞台再小還是錯過你,孫亦廷你的天賦一定會是上帝給你最寶貴的財富,少年的眼睛裏不會有太多世間的憂傷,離開這裏霧霾再也遮不住你的雙眼,加油小小少年。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武漢晚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124/871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