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誰是最可愛的人》遭遇下架的深層原因

《誰是最可愛的人》幾乎是三十歲以上的人耳熟能詳的作品,是著名作家魏巍的代表作。文章在1951年1月11日被《人民日報》頭版頭條重磅推出後,即刻產生了轟動效應。毛澤東閱後批示:「印發全軍。」朱德讀後連聲稱讚:「寫得好,很好!」周恩來在會議上大聲表揚魏巍:「你這篇文章感動了千百萬讀者,鼓舞了前方將士!」後來這篇文章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是教師重點講評,學生重點閱讀,有的精彩段落要求背誦的篇章。可以說,它整整影響了幾代國人!

更有人說,作品以詩一樣的語言,火一樣的激情,熱烈歌頌了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戰士出生入死、奮勇殺敵、以苦為樂、無私奉獻的革命英雄主義、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深刻揭示了抗美援朝的偉大意義。

有文章評價,文章是作者深入朝鮮戰場,在硝煙瀰漫中採訪到的真實事跡,是在感情潮流的激烈撞擊下產生的耀眼的文學浪花。

然而,就是這樣一篇被認為聲情並茂、文采洋溢、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影響深遠的名作,竟然在2007年從中學語文教材中下架了!

對此,好多人不理解:如此宣傳英雄主義、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的好教材,為何會從中學課本中下架?

有關專家沒有做出具體的解釋。教育界人士眾說紛紜,不少論者也發出不同的聲音。歸納起來,有如下幾種解釋:

一是「陳舊過時說」

有作家撰文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愛恨觀和幸福觀,在融入世界、和諧為本、和平發展和科學發展觀為主旋律的時代,不應該繼續向青少年灌輸陳舊過時的「革命英雄主義」。如此顯然對青少年的心智發育有負面影響。

二是「渲染血腥說」

有人說,這是一篇煽情、濫情之作。它對戰爭血腥恐怖的渲染,人類殘酷地相互殺戮如同人與魔鬼的爭鬥,刺激着青少年幼稚的心靈,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

三是「討好美國說」

美國是世界頭號強國,渲染和美國士兵激烈拼殺、打敗美軍的戰爭場面,會刺激美國的神經,不利於搞好和美國的關係。

等等。

這幾種解釋,表面看有一定道理,但仔細分析,卻發現這幾種解釋似是而非,未得要領。

先說「陳舊過時」說。英雄主義是不會過時的。50年代抗美援朝的革命英雄主義「陳舊過時」,你30年代的抗日戰爭的英雄主義不是更加「陳舊過時」了嗎?打開我們電視,和翻開各類教材,不是都在大張旗鼓地宣傳那些時代的英雄主義嗎?再往前,幾百年、上千年前的英雄主義呢?英雄主義不會過時。

次說戰爭場面的「血腥恐怖」。

只要描寫戰爭,就免不了有屍橫遍野、血肉橫飛的場景。「台兒莊戰役」、「南京大屠殺」的血腥場面,一點兒不亞於朝鮮戰場松骨峰戰鬥場面。在國外一樣,美國的《拯救大兵瑞恩》不血腥嗎?如果如此,中央電視台得有多少電視劇被封殺?

三說,「討好美國說」,這個更是有些好笑。歷史就是歷史。我們為了「討好」日本,與日本搞好關係,是否抗日戰爭題材的文學作品都要撤銷?為了和台灣國民黨搞好關係,是否三大戰役的電影也不再放演了?作為自由寬容的國家,美國人沒那麼敏感。中國的鋼琴家可以在紐約音樂大廳演奏抗美援朝的樂曲,中國的大媽可以在聯合國總部高唱「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好,帝國主義夾着尾巴逃跑了!」美國人對此付之一笑,一篇課文怎麼會影響兩國關係?

那麼,《誰是最可愛的人》從中學教材中下架,究竟是何原因呢?

主要有兩大原因:

第一,「時代背景」的失實。

中學語文教師都知道,在講解一篇課文時,都要先講一番「時代背景」,從而為閱讀和解析全篇課文奠定基礎。《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時代背景」是怎樣的?過去我們一直講:1950年10月,美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了侵略朝鮮的戰爭,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並企圖以朝鮮為跳板,侵犯中國,於是黨中央、毛主席一聲令下,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為了保家衛國,志願軍戰士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同武裝到牙齒的美帝國主義進行了頑強拼殺,終於打敗了美帝,保衛了祖國的安全。正是有了這樣的「背景」,志願軍戰士在朝鮮戰場上拼死衝殺、流血犧牲、無私奉獻、艱苦卓絕的精神才有了依據、有了根源,才順理成章,令人敬仰。

但是,隨着美蘇檔案的解密,真相公開,竟然發現,原來那些宣揚了幾十年的「背景」並非歷史真相。

韓戰原來是金日成為了統一朝鮮,在蘇聯斯大林的默許下發動的一場侵略南韓的戰爭。當時的中國,毛主席是不同意的,後來金日成告急求救。毛主席不駁社會主義蘇聯老大哥的面子,才出了兵。至於美國侵略中國一說,只是為了宣傳的必要。事實是,當時的聯合國為韓戰作了三個決議,沒有一條是進犯中國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根本沒有侵犯中國的命令,而是多次告誡美軍統帥,不要惹中國,發現中國軍隊一定要脫離開!聯合國和美國出兵的目的,就是要挽救韓國,懲罰朝鮮。真正挑起侵略戰爭的罪魁,不是美國,而是朝鮮。美國救韓驅朝的戰爭肯定只能局限於朝鮮半島,肯定打不到中國。當美軍統帥麥克阿瑟對中國出兵十分惱火,叫囂要把戰爭擴大到中國時,居然被生氣的杜魯門總統撤銷了職務!

美國沒有侵略中國的計劃,就使志願軍戰士捨生忘死、保家衛國的意義打了折扣。《誰是最可愛的人》文中志願軍戰士說:「我們在這裏吃雪,正是為了祖國人民不吃雪。他們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裏,泡上一壺茶,守住個小火爐子,想吃點什麼,就做點什麼。」「我在這裏蹲防空洞,祖國和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他們就可以在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呀!他們想騎車子也行,想走路也行,邊溜達便說話也行。那是多麼幸福的呢!」「親愛的朋友們,當你坐上第一列電車走向工廠的時候,當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時候,當你喝完一杯豆漿,提着書包走向學校的時候,當你安安靜靜坐到辦公桌前開始一天工作的時候,當你和愛人悠閒散步的時候,你是否意識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就成了欺騙。

君可以想見:上述的大段所謂的「優美生動、富於生活氣息的抒情和議論,說明了什麼?是志願軍戰士流血犧牲才換來了祖國人民的幸福嗎。當你明白了歷史真相,還會認為:如果沒有志願軍戰士在朝鮮的浴血抗敵,祖國就會陷入腥風血雨之中,人民就會過上苦難重重的生活嗎?

歷史已經清晰地告訴人們,當年「雄赳赳,氣昂昂」地殺到朝鮮,就是為了挽救瀕臨滅亡的朝鮮,幫助金日成完成統一大業。有毛澤東在出兵時的說法為證:「眼看着兄弟國家有難,我們不能不管。」

魏巍在《誰是最可愛的人》裏也借戰士之口說道:「如果回去,祖國的老百姓問:我們託付給你們的任務完成得怎麼樣啦?我怎麼回答呢?我說,朝鮮半邊紅,半邊黑,這算什麼話呢?」

此乃一語泄露了天機也!

原來,志願軍戰士捨命拼殺、流血犧牲,根本不是為了保衛祖國,而是為了朝鮮統一,為了「解放」韓國人民,不能光讓朝鮮人民過上社會主義幸福生活(半邊紅),要掃除韓國的「半邊黑」,讓韓國人民也過上社會主義的幸福生活,我們打仗的目的就是要讓朝鮮半島「一片紅」!

這在1990年代還是可以說說。而到了21世紀,就愈來愈顯得荒唐可笑,說只能招人唾罵!

如今的朝鮮人民在封建世襲專制獨裁的統治下,過着朝不保夕、暗無天日的生活。朝鮮的先軍政治、發展核武政策,把國家搞成了經濟衰退、民不聊生、血腥恐怖的地獄,聯合國多次予以譴責,常年予以制裁,成了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無賴國家」,已經到了「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地步。此難道是志願軍當年用鮮血和生命保衛的「半邊紅」「成果」嗎?

當年我們用生命和熱血急於消滅的「半邊黑」韓國,被美國冒死救了回來,現在竟成了民主自由富裕的強國,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之一,是早已騰飛的「亞洲四小龍」之一。韓國人民過着自由幸福、具有尊嚴、生機勃勃的生活。當年志願軍捨生忘死要消滅人家,可是人家在美國的幫助下過上了天堂般的生活。

現在已經資訊時代,中學語文教師信息靈通,視野開闊,知識淵博。他們備課講課,根本不會局限於陳舊的教學參考資料。當他們一旦他們掌握了歷史真相,他們在課堂上講解魏巍這篇文章時,必然心虛氣短,疑慮重重,怎麼會慷慨激昂地宣揚志願軍戰士犧牲精神的偉大意義?說真話,會和課文的主旨發生衝突;說假話,良心上又過不去。課還怎麼上?

第二,「作者其人」也讓教育界又陷入巨大的困惑之中

中學語文教師在講課文時,一般都要講「作者其人」「作者簡介」等,通過「知人論世」「文如其人」更加透徹地理解課文。作者魏巍之前的歷史當然沒有問題:部隊文藝戰士,著名作家,著有大量詩歌、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等,尤其《誰是最可愛的人》,可以說紅遍全國,堪稱「無產階級革命作家」。但是,誰能想到,改革開放以後,這位才華橫溢、大受歡迎的著名作家,竟然深陷「極左」泥潭而不能自拔,變成了與黨和政府勢不兩立的死對頭!

1980年以來,國家根據當時貧窮落後封閉鎖國的狀況,推行了一系列改革開放政策,很快就使中國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農村實行包產到戶政策,一下子解決了過去30多年解決不了的溫飽問題,並由此推動整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但是,魏巍對此卻極力反對。他到處寫文章、發言論,認為現在是「歷史大倒退」,是「資本主義捲土重來,重新將工人階級和一切勞動者抓在它的血手中,使人民再度回到黑暗!」魏巍對現在社會的發展變化竟然憂心忡忡:「近20年來的變化,可怕呀!幾乎回到我少年時代經歷的兩極分化、貧富對立的舊社會了。看看周圍,人民確實是在吃二遍苦,受二茬罪。這在我的情感上引起的震動、痛苦和不安是難以想像的。」由此他認為,毛主席發動的文化大革命是完全正確和必要的。現在的中國,除了保留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怪名外,基本上被資本的黑手復辟了。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只有再來一次文化大革命,重新組織革命隊伍,進行艱巨鬥爭,繼續走社會主義道路。魏巍不僅在輿論陣地上大造極左輿論,而且把矛頭對準黨中央。多次參加各種集會,痛批改革開放政策,呼喚再來一次文革。在一次極左聚會上,魏巍竟然高呼口號:「毛澤東思想萬歲!打倒腐敗墮落的政府!」在延安的一次聚會上,他們竟然表示要開展武裝鬥爭,推翻現行統治!魏巍的倒行逆施,不僅讓絕大多數老百姓感到驚異和不滿,更引起了中央高層的震怒和批判。後來,魏巍主辦的極左雜誌《中流》被勒令停辦,魏巍的行動和言論自由也受到了限制。他的名作《誰是最可愛的人》於2007年從中學課文撤銷。魏巍於2008年在病床上抑鬱而終。

我們該怎樣看待魏巍晚年的狂熱極左行為?首先可以肯定地說,魏巍的一系列極左言行,是脫離實際,違背人心,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很危險的舉動。在他看來,農村不應該實行包產到戶,還應當搞人民公社集體化;城鎮企業也不能承包,不能搞物質刺激,利潤掛帥,還應當吃大鍋飯,讓國家包起來;那些個體經營、自由競爭、市場經濟都應該統統取消,而應當實行以前的計劃經濟,票證供應;國家還應當以階級鬥爭為綱,將四類分子、右派分子的帽子還戴上去,壓倒社會的最底層······按照他的治國理念,中國歷史必然要倒退30年,勞動人民必然要退回到貧窮落後、封閉僵化、忍飢挨餓的時代。

魏巍為什麼和人民願望和需要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馳?根本原因,還是他的主觀偏見,脫離實際。

魏巍直到去世,依然堅持自己的極左立場。彌留之際,竟然告誡淚流滿面的小孫子:「繼續革命,永不投降!」意謂要堅持走文化大革命的道路!頑固不化、至死不渝的極左精神令人可嘆可笑!

當然,要認識到位,需要時間,居說,在他追悼會上竟然有人打出橫幅:「最可愛的人,永垂不朽;」

第三,《誰是最可愛的人》是主題先行的產物

《誰是最可愛的人》發表於1951年。《毛主席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後一切文藝作品都要求「為人民服務,我政治服務」。在兩為影響下,作家要想寫出真實客觀的優秀子品牌幾乎是不可能的。當然,這個要求有點過高。

可以預言,隨着時代的進步,還將有作品從教材中下架。《誰是最可愛的人》從中學教材中下架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時代的進步。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中產階級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1230/859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