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中共教育/大陸教授:舉國「拉皮條」何時休?

這樣發論文,也可以稱之為學術拉客,即給博士生發表論文拉客,用一句難聽的話來說,也可稱之為學術皮條。這種現象隨着博士生點大躍進越來越普遍。否則博士生不能畢業,導師業績不在,學校難堪,社會影響率和學術影響率低。導師帶學生發論文,業績上來了,論文數目上來了,學校也覺得有面子。

人們常在學術雜誌上看到這樣的怪現象:一些官員博導幾乎沒有時間搞科研,可要在網上查論文成果,文章還真不少,但都不是獨立作者,後面肯定有一個或幾個學生的名字,這些學生大部分是官員博導的博士生。還有一些非官員博導,學術水平也是公認,有些文章也不是本人獨立完成,也加上了博士生的名字,這可能是博導與博士生共同完成,也可能是博士生寫完論文加上了博導的名字,還可能是博導寫完了加上了博士生的名字。

針對大學生及博士生的論文要求不少,若有學術雜誌刊登論文,更屬萬幸。

官員博導加上博士生的名字,有一部分官員博導根本就沒參與寫作,這裏面的學術剝削,圈子裏的人都知道。博士生完全可以不加官員博導的名字,既然水平在那放着,為什麼要加官員博導的名字?非官員博導有水平,為什麼也非得加上博士生的名字呢?這其中的奧妙只有圈子裏的人才懂。

近些年來,博士點大躍進,博士生招生隨之大躍進。博士生的水平參差不齊也很正常。不正常的是,現在的大學都要求博士生發論文。儘管各大學對論文的要求和標準不同,發論文本身卻是博士生畢業的基本要件。有的要求發B類文章和核心,有的要求發三篇北大核心,有的要求發三篇南大核心。完不成論文指標,博士生就不能畢業。

對於應屆博士生來說,有的要求三年畢業,現在重點大學要求四年畢業。三年畢業既要發三篇論文,每篇論文都在萬字左右。最後還要完成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大都要求在十萬字以上,其難度可想而知。博士生把論文投到相應雜誌,知道刊用與否都在三個月左右,就是寫論文本身,沒有個一年半載的也寫不出像樣的合乎雜誌要求的論文來。一般來說,一篇發表的論文從寫作到發表,最快半年,最慢一年以上。

如果寫的論文能發,實屬萬幸。現在的雜誌要求也高,還有排名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雜誌都會選那些成名的或者知名的教授或者知名的博導的文章刊發。這樣做,有利於提升雜誌的品位、名譽、級別,還能獲得國家相關部門的期刊資助。這對於雜誌來說是名利雙收。博士生因此單獨發文章的機會相對降低,即使文章質量高,也會被編輯錯過。尤其是非985、211的博士生們,面臨的困局更大,單獨發論文的可能性更小。

這樣,一個新生的學術鏈條自然生成。博士生最難的不是寫和通過博士論文,而是發表論文。博士生既然難以單獨發表文章,那就找導師幫忙,讓導師帶着博士生發。博士生導師出於各個方面的考慮,出於帶博士生的業績要求,或主動或被動地帶博士生發論文。博士生也會因此順利畢業。博導無論什麼水平,無論是否是官員博導,經過長期的積累,在學術圈子也都有自己的人脈,發個文章相對於博士生來說,還是容易一些。尤其是那些官員博導,學術水平不行,但學術人脈行,帶個博士生發表論文,自然比非官員博導更容易。還有的在職博士生,有發表論文的渠道,但論文質量不行,甚至不會寫論文,就讓導師寫,帶上博士生的名字,然後博士生找關係發出論文,這也算是共存共榮。

這樣發論文,也可以稱之為學術拉客,即給博士生發表論文拉客,用一句難聽的話來說,也可稱之為學術皮條。這種現象隨着博士生點大躍進越來越普遍。否則博士生不能畢業,導師業績不在,學校難堪,社會影響率和學術影響率低。導師帶學生發論文,業績上來了,論文數目上來了,學校也覺得有面子。

現在要淡化985、211大學的地位,強調建設「雙一流」,即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又開始了第四輪評估。無論如何建設,如何改頭換面,如何評估,發表的學術論文是一個硬指標,否則沒有所謂的學術影響。

目前,各大學新一輪的競爭開始,人才搶奪戰重新打響。有的大學引進長江學者得花一千萬。長江學者,也就是發所謂質量高的論文的學者。在引進長江學者的同時,也引進青年學子,青年學子的要求就是發三篇南大核心期刊論文。由此看來,所論人才搶奪戰,就是論文大戰。論文大戰的實質,就是壟斷論文的數量和質量,國家總體學術水平、創新水平並沒有上升。但是學術皮條客的數量卻在不斷地上升,這就是中國大學的現實,是博導和博士生的生存狀態。

來源:香港東方日報/木然遼寧師範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1209/848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