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江青聯手四大金剛批周恩來 毛澤東態度曖昧

作者:

中共「九大」之後,江青當上了中央政治局委員,成了名副其實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氣焰更盛,張春橋姚文元成了她的左右臂膀;而軍委辦事組的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黃永勝都是早年同生死共患難的戰友,四人對一些重大政治問題的認識高度一致。一次江青以談工作為名,把黃、吳、李、邱等人召到她在釣魚台的住處,對周恩來大加詆毀,希望黃、吳、李、邱等人站在她這一邊。他們四個下一步該如何打算呢?

毛澤東與藍萍(江青)(圖源:AFP/VCG)

1968年3月23日,周恩來親自打來的一個緊急電話和隨之派來的一架軍用運輸專機,把黃永勝召到北京。周恩來派吳法憲從西郊機場把黃直接接到人民大會堂。在車上,吳法憲對滿腹狐疑的黃永勝守口如瓶。當他見到周恩來,接着又見到被押進來的垂頭喪氣的楊成武,得知已決定由他來接替楊成武擔任總參謀長(楊成武還有個「代」字)時,他的心裏真如同打翻了五味瓶。這位半年前還紅得發紫的老戰友,怎麼說倒就倒而且又由他來接手呢?幾任總參謀長,沒有一個有好下場,像他這樣直來直去的人,這個位子能坐穩嗎……他不假思索地向周恩來提出,自己的水平有限,難以勝任,堅辭不就。周恩來鼓勵他要勇挑重擔,並表示他對黃的請求無能為力。黃永勝又隨葉群去見林彪,林彪拿出了毛澤東的批件,黃永勝看後什麼也說不出來了,再推辭就是向偉大領袖講價錢了。他只能堅決服從命令。

上台工作不久,黃永勝就發現,文化大革命的偉大「旗手」江青不只關心「樣板戲」和文化大革命,他原以為軍事工作與文化大革命是兩條線,卻不料江青對軍隊也很感興趣,黃永勝尤其對她插手北京衛戍區的工作極為反感。北京衛戍區主要擔負中央機關和北京地區的安全警衛任務,名義上它是北京軍區的下屬單位,實則很多工作都由軍委和總部直接領導,其地位極為重要。黃永勝批評、制止了衛戍區個別領導人擅自向江青匯報工作的錯誤行動,江青心中自然不快,於是,不久便發生了江青向黃永勝示威的事件:一份關於文化工作呈報黃永勝、江青的文件,經辦單位先報送黃永勝處,黃看後畫了個圈,再送江青。本來送文程序未必反映官職大小,有時有拍板權的反而排在最後。江青這次主要是心氣不順,借題發揮。她看後怒氣沖沖地寫下批語:竟奪我的權,他已看過,再給他看看!她唯恐黃永勝還看不明白,又畫了個箭頭,直指「永勝」。文件又回到黃永勝手上,他看了一眼,便往桌上一丟,滿不在乎地說:「我不懂文藝,也不管這事兒,奪她什麼權!」

這年11月,江青又向黃永勝發動了一次猛烈進攻。11月28日是阿爾巴尼亞解放34周年紀念日。阿爾巴尼亞是當時中國在東歐的唯一盟友,中方很早便向阿方通報,將派以黃永勝為團長的代表團赴阿參加慶祝活動。江青卻突然發難,說黃永勝沒有資格當這個團長,要求換人。經過周恩來多方奔走勸說,最後又請示了毛澤東,總算維持原定人選不變。江青似乎是白鬧騰了一場,但有心人都會思考:江青為什麼膽敢如此無理取鬧?

中共「九大」之後,江青當上了中央政治局委員,成了名副其實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氣焰更盛,張春橋、姚文元成了她的左右臂膀;而軍委辦事組的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同黃永勝都是早年同生死共患難的戰友,四人對一些重大政治問題的認識高度一致,特別對江青飛揚跋扈的作風極為反感,因而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雙方壁壘分明,經常唇槍舌劍。

黃永勝應該明白,反對江青的人都沒好結果。早他兩年從廣州進京的陶鑄,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之後曾是中國政壇第四號人物,但不到半年,就因為不願受江青擺佈,並當面頂撞江青,被江青輕易拉下馬來。黃永勝與陶鑄關係非同一般,陶鑄的倒台,曾讓黃永勝受到很大震動。現在他的處境與當年的陶鑄頗為相似,他理應認真思考一下照此發展下去的後果。

1970年8月的廬山會議,讓毛澤東與林彪之間,江青、張春橋、姚文元與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之間掩蓋已久的矛盾公開化。黃永勝原未參加這次會議,他在軍隊的地位、聲望又在吳、李、邱等人之上,上面仍然對他寄予希望,於是緊急召他上山,個別啟發誘導,卻又不肯點破、交底,而是旁敲側擊,但用意甚明,希望他反戈一擊,站到「革命路線」一邊。黃永勝面臨着個人命運前途的重大抉擇。但是,黃永勝不願意干違心事兒。他沒有像上面希望的那樣表態。他的表現讓上面大失所望,自然將他納入林彪集團。「九一三事件」之後,他受池魚之殃,也就毫不奇怪了。

1971年9月24日,周恩來以開會為名,把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召到人民大會堂,然後逮捕關押。這一天距黃永勝奉召進京整三年半,一天不多,一天不少。

中國有句名言: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原是古人對諸葛亮、龐統的讚譽之辭,以後逐漸變味。在中國的舊小說中,這是最常用的一句勸降的話。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這句話成了一些風派人物朝秦暮楚隨風轉舵出賣靈魂的遮羞布。

有些比較了解北京政壇內幕情況的人曾認為,黃永勝這人過於任性,在人屋檐下,就要能低頭。到了北京,就要適應北京的形勢,江青是主席的夫人,你和她鬥哪門子氣?最後倒霉的還不是你!特別是在廬山,上面的態度已經很明朗了,眼看大禍臨頭,上面給了你最後一次脫身機會,你卻執拗到底,最終鬧個身敗名裂,何苦來哉,實在是不識時務!

但是也有人持相反看法:共產黨應當是講民主的,可為什麼在黨內卻會出現反民主的霸氣而且逐漸坐大?就是因為許多人放棄原則、姑息縱容。倘若錯誤的東西剛一露頭,大家就群起抵制、反對,它或可知難而退,反之,則你讓一寸,它進一尺。這種事情,歷史上屢見不鮮。黃永勝同江青所代表的霸氣對抗,從力量對比來講,黃永勝處於絕對劣勢,失敗固在意料之中。但是,第一,評論事物的成敗得失,恐怕不能只看眼前,而要從長遠、全局來看。1976年清明的天安門群眾運動,當時遭到鎮壓,是失敗了。但正是這場運動,成為半年後粉碎「四人幫」的群眾基礎。黃永勝的抗爭也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倘若人們日後回顧歷史,發現當江青等人胡作非為之時,偌大一個「光榮、偉大、正確」的中國共產黨,竟然萬馬齊喑,那就太可哀了。第二,當江青一夥施虐之時,民眾動輒以言獲罪,不得不三緘其口,道路以目,而黃永勝說出了一些群眾想說卻不敢說的話,一些得知這一情況的人,是為黃永勝拍手叫好的。第三,黃永勝的言行,反映了他的性格、為人,倘若他也屈服於江青的淫威而裝聾作啞,他就不是本來的黃永勝了。

受人崇敬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曾在一首小詩中讚頌項羽,稱他為人傑、鬼雄,她「至今思項羽」。項羽是一個失敗者,但李清照不以成敗論英雄,她敬重的是項羽的人格。項羽在全軍覆沒之後,無顏見江東父老,選擇了死。李清照認為這種人是有骨氣的,可敬的。黃永勝在面臨絕境有兩條道路可供選擇的情況下,卻選擇了一條不歸路,不知當時他是怎樣想的?這又是不識時務嗎?

對黃永勝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究竟何是何非?還是讓歷史老人去評說吧!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軍人永勝——原解放軍總參謀長黃永勝將軍前傳附錄四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1208/847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