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陸媒揭市場操縱慣用伎倆 股市黑幕曝光

資本市場臭名昭著的市場操縱除了常見的資金炒作之外,近年來呈現出多種模式。

金融市場操縱指運用導致非正常市場價格的手段來改變金融市場價格的行為,這些手段包括對沖性交易(即每筆賣出都被一筆相匹配的買進交易抵消,因而買賣只是表面上的,實際上並沒有發生交易)、虛擬的或表面的「市場」價格報告等。證券市場監管的一個中心目標就是阻止運用這些欺詐或誤導性手段。

近年來,隨着證券市場的發展,新型的市場操縱案件既與傳統的市場操縱、內幕交易、信息披露存在關聯,又體現出多種違法行為交織混雜的現象。

從具體特點來看,一是涉及新領域、新類型、新手法案件增多,除涉及滬深交易所市場操縱違法行為以外,還涉及新三板、國債期貨、商品期貨和債券市場操縱等違法行為,隨着互聯網的發展,傳統操縱類型亦有利用新技術、新業務實施操縱的變化趨勢。二是操縱手法多樣化,操縱市場的違法人員採用虛假申報、尾市拉抬、連續買賣、自買自賣等多種違法手段進行市場操縱。三是個別違法主體曾多次被稽查部門查處或被交易所採取自律監管措施,屢教不改,恣意妄為,違法違規主觀惡性強。四是個別當事人企圖通過更換賬戶、跨區域開設銀行證券賬戶、境外下單等方式逃避調查,更有甚者借道信託、資管及其他創新業務隱匿自身違法行為。

上海邦信陽中建中匯律師事務所律師李佳韻指出,一種典型的證券信息操縱的手段為「先建倉、再薦股、後賣出」,其中,薦股人利用其專業的頭銜台前薦股,在背後操縱以謀取個人的利益的案例層出不窮。這些人在業界被稱為股市「黑嘴」。

李佳韻續指還有一些詐騙團伙利用QQ群吸納會員,而詐騙團伙的薦股多為其建倉後要出手的股票,待會員大批買入就賣出。

還有一些機構投資者與股東以市值管理為名坐莊炒股。為快速牟取暴利,部分機構與上市公司簽訂市值管理協議,實為惡意坐莊。一般先與上市公司達成協議,事先確定好大致的股價目標,然後由上市公司出台相應的利空和利好消息,從而達到低吸高拋的目的,最終實現收益共享。

為高價減持或緩解資金緊張局面,有的上市公司高管或實際控制人以市值管理為名,與私募合謀操縱股價。一般是在限售股解禁前幾個月,與私募機構簽署「市值管理協議」,由私募機構籌集資金並利用多個自然人賬戶逐步建倉,然後上市公司發佈利空消息,打壓股價,配合低價建倉。隨後上市公司再發佈利好消息如高送轉、收購等,配合抬高股價,而後高管及關聯人通過大宗交易減持,有的甚至附之以「財經公關服務協議」,通過媒體宣傳,配合二級市場操作。這種「內外合謀、控制披露、媒體推薦」的手法,名為「市值管理」,實為市場操縱。

針對「上市公司迎合市場炒作熱點,編題材、講故事,人為控制信息披露的內容、節奏,以內容虛假、誇大,或不確定的信息影響股價,以及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以市值管理名義內外勾結、集中資金優勢和信息優勢等操縱市場行為」,「2015證監法網」專項執法行動進行了專門部署,予以重點打擊,通過打擊個案遏制類案,使稽查執法的針對性、及時性、有效性大為提升。

此外,11月25日證監會稽查部門部署開展「打擊市場操縱違法行為專項執法行動」,將16起涉嫌市場操縱案件納入此次專項打擊行動。這是證監會今年繼部署IPO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專項執法行動後,開展的又一次專項執法行動。

16起重點案件中涉及:某財經頻道知名證券類嘉賓主持人「黑嘴」操縱案;「民間炒股高手」以代客理財為由募集資金通過多種手法操縱市場案;綜合運用虛假申報、連續交易、盤中拉抬、對倒、封漲停等多種違法手段操縱市場案,以及一些市場關注度高、交易金額、獲利金額巨大,操縱多隻股票,或涉案主體為「累犯」、「慣犯」的操縱市場案件。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財新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1202/844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