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孩子,這就是我送你去美國的原因!!!

女兒的這些吐槽,令我感到欣慰。她對美國人的這些批判性觀察,並非基於一己的得失計算,更有趣的是,她自己也不無得意地對我們說,這種觀察結果本身就來自美國教育體系所培養的人文精神與批判性思維。

一個正常、良好的環境是如何養人的,女兒的臉蛋比空氣檢測儀更有說服力。

女兒初到美國的頭一年,對我們來說最為煎熬。語言關、初期的適應,學業、身心的成長,都讓人牽腸割肚,而初期也的確理所當然地出現了不少情況。但是,所有的擔心,在女兒第一次放假回國、在機場見到她的第一眼,差不多就消散了一大半——眼前的女兒,臉蛋驚人地粉嫩,真的讓人想起古人形容女人姣好面容的那些形容詞。臉會泄漏一個人精神世界的秘密。還有什麼,比見到女兒這樣一張臉蛋更能讓父母放心的呢?加微信rs123451,看更多內幕猛料。

此後年年,我們在機場迎回的,都是這樣一張讓我們心花怒放、格外踏實的粉嫩小臉。

要知道,作為一個工薪族家裏出來的懂事的孩子,女兒在美國的學習生活並不輕鬆。高中畢業,她以良好的GPA總成績被一所不錯的大學錄取,並獲得本科階段的國際生一般很難獲得的獎學金。坦率地說,女兒不屬於天資絕頂聰明的孩子,這樣一份成績的背後所付出的努力,身為父母的我們自然可以想像得到,這種情況下,還能每年都帶着一張人面桃花、如此健康的面容回來見父母,令我每每想到這一事實,心中都不禁暗暗稱奇。

同樣值得一說的是,這樣的成績,並非是女兒死讀書的結果。

高中四年,女兒先是參加了學校的樂隊,後來的幾年,又參加籃球隊、長跑隊,比賽季,每周都有幾次訓練,每次下來都需要花去三四個小時。

女兒還參加了不少的社會活動,包括幾次到小學去給小學生演講中國文化(當然只能從她自己的生活體驗出發來淺顯地加以介紹。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提問環節,美國小學生還問到了中國的文革以及那年夏天北京發生的事)。到墨西哥、多米尼加從事社工工作,還給學校的美國家長們演講過homestay家庭與國際生的相處之道,把許多家長感動得鼻涕一把淚一把。她甚至還給一個美國小男孩補習過數學,換取這位小男孩教她打籃球的技巧。

女兒上的是一所私立的基督教中學,幾年中,一些宗教儀式雷打不動,女兒與其他中國孩子一樣,始終未能融入基督教生活,甚至對作為基督徒的一些美國學生頗有微詞,但畢業前的一年,她主動在全校的一次宗教活動上上台演講,談自己幾年美國學習生活給自己帶來的改變,得到許多老師和同學的稱讚。我們看到了演講的視頻,為性格本屬於內向的女兒能主動站出來,在幾百人面前做這樣一個流利而頗能打動人的演講而深感欣慰。

所以,儘管沒有拿到頂尖的GPA成績,但我們認為,目前的成績,含金量已經足夠高。因為在國內,女兒從來不是學霸型的學生,更因為,這個成績的取得,沒有犧牲任何這個年紀的孩子該有的娛樂、興趣,甚至煩惱。

不過,儘管成績不錯,但女兒從來不以學習成績為傲。原因之一或許是,她多次跟我們感嘆,美國的學霸才是真學霸,在需要創意的那些課程、作業中,美國學生往往有優異的表現,而她對自己的創造力似乎不夠滿意。

此外,在美國高中,學習成績確實不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儘管學生之間也大致知道誰學習怎麼樣,但這是從課堂表現上猜出來的,學校和老師絕不會公開地以成績優劣來評定學生。而在國內,一個學習成績不夠亮麗乃至很差的學生,從小大大,自尊心恐怕早已被有意無意地蹂躪得遍體鱗傷。

有時候,與我們視頻時,女兒會帶着極大的同情心回憶小時候一個同班的男孩,他的成績之差,六年中差不多成了班級的恥辱,也是老師拿來羞辱別的同學的經典工具——「你這次考得還不如XXX!」,老師常常這麼說。「哎,XXX真慘」。女兒由衷地感嘆。相反,她的美國同學,有的成績差得令人吃驚,但在老師、同學眼裏並不低人一等,也並不影響自己本人有着良好的自我感覺。

15歲時離家,到遙遠而陌生的國度,寄宿在美國人的家庭,女兒一定有她自己的掙扎,箇中甘苦,肯定有不足對外人道者,包括對自己的父母。所以,我不想把女兒的美國留學經歷描繪得一片玫瑰色。事實上,如魚飲水,冷暖自知,身臨真實的美國,自會用複雜的眼光去看待這個國家。

女兒常常會跟我們站在批判的立場去分析身邊的人與事。比如有的老師水平如何差勁,美國人如何身在福中不知福,只知道抱怨社會和大手大腳地浪費資源,而基督徒的美國同學又是如何只知道抱成一個小圈子,對身外世界的苦難卻缺乏關心,等等。

女兒的這些吐槽,令我感到欣慰。她對美國人的這些批判性觀察,並非基於一己的得失計算,更有趣的是,她自己也不無得意地對我們說,這種觀察結果本身就來自美國教育體系所培養的人文精神與批判性思維。

我不了解具體這種轉變的具體機理,但我知道,它一定是女兒對之褒貶兼有、愛恨交織的美國所帶來的。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微信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1122/838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