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韓會師:6.80輕鬆跨越,6.90還會遠嗎?

筆者在上一篇微信文章中還在說6.80為什麼比6.70更容易跨越,周五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就成功突破6.80,在中間價做出「表率」之後,即期市場也迎頭趕上,最終日盤收在6.8155,比中間價還高了40個基點。

回首一下過去的幾個月,進口企業一定是心驚膽戰的,道理很簡單,整數點位被突破似乎是越來越快了。2016年7月18日,即期匯率第一次挑戰6.70,結果無功而返,直到2個半月之後,也就是10月10日,6.70整數點位才被突破。但從10月10日算起,6.80整數點位被突破不過用了1個月的時間。

如果我們將目光再向後推移,看看6.60整數點位是如何被突破的,您一定會更加感嘆6.80是多麼的無足輕重。2016年1月7日,即期匯率首次挑戰6.60,但在距離6.60隻有44個基點的時候(Wind數據)被一棒擊落,此後人民幣經過了「漫長」的調整,直到6月24日,也就是5個半月之後,6.60才被最終突破。

從當初的5個半月失守6.60,到2個半月失守6.70,再到今天的1個月失守6.80,是不是有點觸目驚心的感覺。

昨天有個進口企業的財務總監憂心忡忡地問筆者,「您看人民幣跌到6.90是不是都不需要1個月呀?果真如此,現在1年遠期購匯的價格不過是在6.90附近,如果人民幣很快就會滑向6.90,我是不是削尖腦袋也要把購匯價格提前先鎖好?」

我和這位老總開玩笑說,「雖然人民幣近期貶值比較快,但很多輿論都說主要是受美元走強影響,如果將來美國指數上升動力變弱,也許人民幣的貶值速度有降下來的可能,甚至可能恢復升值?」

他回答說,「韓老師,您別逗我了。10月下旬美元指數是99,現在美元指數還是99,可10月下旬人民幣是6.78,現在人民幣是6.81,人民幣貶不貶值和美元哪有什麼關係。再說了,年初的時候,美元指數就是在99附近,當時人民幣報價還沒突破6.60,現在人民幣都破6.80了,很明顯人民幣的貶值和美元走勢沒有關係嘛。」

至於和這位老總商量的具體操作建議,筆者在此不便公開。之所以將我們對話的主要內容總結出來分享給各位朋友,是因為筆者相信有這種想法的進口企業不在少數。筆者想強調的是,對於絕大部分企業來說,其貶值預期的來源並非複雜的經濟預測,而是其親眼看到的現實。在人民幣貶值趨勢沒有扭轉之前,指望他們改變「積極購匯,消極結匯」的操作是不可能的。

這也是為什麼雖然遠期購匯目前既受到「實需」原則的嚴格管制,同時又要承受20%的保證金成本,但是遠期售匯規模始終遠大於遠期結匯的原因。舉例而言,今年9月,銀行代客遠期售匯規模超出遠期結匯達1.83倍,但這個差距在過去12個月裏只能排在第三位,今年1月二者差距曾高達6.77倍。

結售匯逆差會從交易層面直接推動人民幣貶值,從而導致貶值預期自我實現,而預期的實現又會反過來繼續強化恐慌心理,在沒有外力介入強勢引導的情況下,很難讓市場主動調整貶值預期。

由於周五(11日)美元指數繼續攀升,而且周五在岸市場美元兌人民幣收盤價偏高,這意味着周一央行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將繼續上升,很可能突破6.82,即使不能突破,也會很接近。一旦突破,美元兌人民幣從6.79以下跳躍到6.82以上將僅僅花費2天時間,2天3分錢的貶值速度不可謂不快,這對市場恐怕又會產生較為明顯的刺激。

筆者在此前的文章中曾多次闡述,在目前的人民幣定價機制下,「參考一籃子貨幣」原則對人民幣施加的影響完全是外生的,監管當局無法左右;「參考收盤價」是監管當局引導市場情緒的唯一着力點。在美元走強的情況下,如果收盤價跟隨中間價持續走弱,市場會自動將此理解為官方對人民幣貶值持寬容態度,從而持續增強購匯衝動。

目前來看,由於貶值預期尚未全面向個人市場擴散,而嚴格的結售匯「實需」管理原則又抑制了企業的購匯能力,這是資本外流規模在2016年總體呈萎縮態勢的主要原因。但這種格局的出現有很強的「管理」因素在其中發揮作用,並不能充分反應市場潛在的購匯壓力。

隨着時間的推移,投資者會越來越迷惑,「既然資本外流壓力在減小,人民幣貶值速度為什麼越來越快呢?」投資者自我思考的結果最終只能得到兩個答案:一是懷疑官方數據的真實性;二是不懷疑官方數據的真實性,但更為堅定地認為監管當局對貶值持歡迎態度,否則上述矛盾的兩大現象就難以解釋。而無論投資者最終是哪種解讀方式,都會對貶值預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目前來看,如果任由市場力量發揮作用,由於企業很難主動改變「積極購匯、消極結匯」的財務運作模式,除非有外力介入主動控制即期匯率的波動幅度,否則6.90的到來真的不是什麼難事。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1114/834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