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胡錦濤智囊出新書 提出漸進民主的三條途徑

被視為胡錦濤智囊的俞可平,於2016年10月出版新書《走向善治》。在此書中提出了中國實現漸進民主的三條途徑,一是選拔官員時引入更多競爭,以實現選優;二是從黨內民主走向社會民主;三是從基層民主向更高層民主推進。俞可平去年辭去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職位後,頻頻發表政治敏感言論與習當局釋放的政治信號相呼應。

俞可平新書《走向善治》於2016年10月出版(網絡圖片)

俞可平表示,這些年來,中國遇到許多挑戰,但最大的挑戰是社會不公。不公是目前造成老百姓對政府信任度、滿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從某種程度上說,政府正因此喪失公信力。

書中還談到,中國走民主化過程,應堅持走漸進改革的道路,但在改革的各個關節點上,都必須有所突破,用突破性改革來防止突變,進而防止社會的大動盪。突破性改革難度很大,但必須去做。

俞可平表示,就他個人而言,最現實的政治理想有四個。一是善政,二是法治,三是增量民主(也叫漸進民主),四是安全。

而實現增量民主有三條現實的途徑,一是選拔官員時引入更多競爭,以實現選優;二是從黨內民主走向社會民主;三是從基層民主向更高層民主推進。基層民主可以讓民眾直接享受民主的好處,但高層民主決定國家的命運。

財新網主編胡舒立發表微博表示:實現善治,或許是一個十分遙遠的理想目標。但不斷地走向善治,應當是我們對現實政治的一個起碼要求。

俞可平頻頻發表政治敏感言論

2001年,42歲的俞可平成為中央編譯局副局長。2006年12月28日,他在《北京日報》上發表《民主是個好東西》一文,引起海內外廣泛反響。近兩年他還發表過《政治傳播、政治溝通與民主治理》、《協商民主是人類文明的公共成果》等民主相關文章。

俞可平還曾公開表示,收入分配不公是導致社會不公的重要根源;評價幸福要「人民說了算」,不能「被幸福」;最危險的不是「貪錢腐敗」,而是「特權腐敗」。

去年10月28日,俞可平在中國深化改革理論研討會上宣佈,經多次申請,他已獲批辭去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一職,將轉任北京大學,擔任新組建的北大政治學研究中心主任、講席教授,併兼任北大政府管理學院院長。

俞可平被外界視為胡錦濤的文膽、智囊。在胡錦濤當政期間,俞可平曾在倒薄等政治事件上替胡、溫發聲。習近平上台後,俞可平也多次發表挺習言論。2014年4月16日,中共黨刊《求是》雜誌刊登俞可平的署名文章《沿着民主法治的軌道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文章觸及習近平的「中國夢」,稱「沒有高度發達的民主政治」,「難圓復興中華的中國夢」。

俞可平作為與習近平、胡錦濤關係密切的體制內高層,從最具象徵意義的中共意識形態機構辭職,頻頻發表政治敏感言論,與習陣營通過多種渠道釋放的政治信號相呼應。

阿波羅網白梅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 白梅  來源:阿波羅網白梅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1112/83373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