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軟件行業幾乎全軍覆沒!!!今年應屆生就業有多慘?最後一條萬沒想到【阿波羅網報道】

中國軟件行業幾乎全軍覆沒?! 預計華府將嚴控,美初創企業與中國投資者切割 今年應屆生就業市場有多慘?最後一條萬萬沒想到 多國收緊移民政策,許多中國中產患「錯失恐懼症」 

近日有博主發帖指出,很多中國知名軟件企業業績慘澹,甚至虧損嚴重,有評論表示,國內軟件行業已經幾乎全軍覆沒。

2024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就業形勢出現了15個新變化,最後一個萬萬沒想到。

多國收緊移民政策,許多中國中產患「錯失恐懼症」,2024年可能是他們最傾向於移民的一年。

軟件行業幾乎全軍覆沒

博主「電動鋼鐵俠」近日發帖稱,中國軟件行業幾乎全軍覆沒!!!

看看頭部軟件公司一季度的業績表現吧:

1、用友;營收17.49億,虧損4.5億;

2、金蝶;營收29.8億,利潤未出;

3、東軟;營收18.3億,利潤525萬;

4、軟通動力;營收54.49億,虧損2.77億;

5、浪潮軟件;營收2.66億,虧損3200萬;

6、國電南瑞:;營收76.99億,利潤5.96億;

7、科大訊飛:營收36.46億,虧損3億。

這些大公司都虧成這樣了,想想看那些小軟件公司還怎麼活?再加上低代碼和AI的衝擊,現在國內軟件行業已經不是紅海了,而是一片血海![流淚]

知名大 V「Fenng」則留言評論稱:

這裏所謂的軟件行業公司如果立刻倒閉,才能夠利好中國整個行業軟件生態。

列表裏的公司這麼多年為整個 IT行業貢獻了什麼?優秀經驗?開源方案?培養了優秀人才?他們一個一個的靠搞關係、靠拿補貼,甚至是騙補貼、靠喝大酒、靠給回扣、造假吹牛......壟斷了各個行業的軟件需求,然後轉包外包,最後給需求方交付了一堆爛軟件、爛產品、爛功能,讓各個領域的用戶和公眾叫苦連天。

你,我,都是被這些爛軟件公司坑過的用戶。去看看這些公司的壞賬有多少?為什麼有壞賬,他們自己不知道嗎?飲鴆止渴拿的項目,賺不到錢不正常嗎?如果不是靠各種奇怪的所謂招標資質層層設卡,以這些公司的技術競爭力,還能拿到項目嗎?他們就是產業里落後生產力的代表。

無論嘴上承認不承認,心裏頭難道不知道自己啥水平嗎?看看國際上隨便一個行業軟件巨頭,營收超過你們整體,利潤超過你們整體,市值超過你們整體,人家還不拿政府補貼。

反觀你們,這麼多年業務走出國門了嗎?離開搞關係不知道怎麼做市場了吧?他們被淘汰,軟件行業才會更繁榮。

評論區另一位大佬回復了這麼一張圖,非常深刻的觀察:

中國軟件服務的擰巴狀態根本原因來自對社會發展階段的幻覺,認為在生產組織上,美國的模式可以複製到中國來。

須知,中美軟件發展存在極為巨大的代差:

人均企業軟件開支有50倍的距離

母送Web網站數量存在35倍的距離上。

在過去30中,IT投資強度比例長期保持在6倍以

歷史累計IT投資差距,可能在100倍

歷史累計軟件投資差距,也可能在百倍

軟件企業人均產出有30倍的距離

整體上,中國現在的軟件發展模式,還停留在美國70年代末的發展水平,那以」編程服務」為主要模式,軟件產品和軟硬件一體化為相對次要的輔助。

中美之間這差不多50年的發展階段性距離,是歷史發展階段決定的。等中國達到美國類似的軟件投資積累量和人均量時,今天美國可行的模式也許就在中國可行了。但在還有數量級差距的時刻,強行複製,必然失敗。

中國的ToB軟件發展,還需要至少一代人(30年)以上的發展,才有可能進步到標準化產品分發為主的狀態。

預計華府將嚴控,美初創企業與中國投資者切割

據《金融時報》報導,多位熟悉內情的人士稱,詩云科技(HeyGen),一家在大流行病期間成立於深圳,後來搬到美國加州洛杉磯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初創公司,要求其中國投資者:IDG資本(IDG Capital)、百度風投(Baidu Ventures)、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的前中國子公司「紅杉中國」(HongShan)和真格基金(ZhenFund)向美國同行出售股份。

這些知情人士稱,這家由前Snap軟件工程師徐卓(Joshua Xu)聯合創辦的人工智能視頻初創公司於今年3月完成了由矽谷投資公司基準資本(Benchmark)領投的一輪融資。融資期間,早期的中國投資者大幅減持了公司股份,將股份出售給了美國風險投資公司。

知情人士表示,隨着華盛頓對中國科技集團及其跨境投資的審查加強,美國投資者和徐卓都希望「清理股權結構表」,即清理投資者名單。

華盛頓去年曾宣佈禁止美國基金對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部分投資,但迄今為止尚未限制中國對美國科技公司的少數股權投資。

詩云科技(HeyGen)遷址美國意味着它可以獲得不能再允許出口到中國的尖端人工智能晶片,並能爭取到比中國更高薪的客戶。據其網站介紹,這家初創公司為視頻構建定製頭像,其客戶包括賽富時(Salesforce)、英偉達(Nvidia)、沃爾沃(Volvo)和亞馬遜(Amazon)。該公司產品在中國被禁止使用。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隨着美國投資者越來越擔心華盛頓會有更嚴格的禁止中國科技投資的規定,詩云科技(HeyGen)成為了這個日益普遍的趨勢中第一個備受矚目的例子。

今年應屆生就業市場有多慘?最後一條萬萬沒想到

2024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將達到1179萬人,再創歷史新高。不過就業形勢慘澹。

來源「樓市事務所」的網絡文章指出,中流985院校畢業生的去向率能有40%就不錯了。

這個學校,2024屆的就業率目前在60%左右,但是博士生就業率僅14.29%。

另一個學校,本科生的就業率只有19%,研究生的就業率18.5%。

這應該是全國很多普通高校面臨的嚴峻問題,畢業的學生越來越多,但是就業的學生越來越少。

據說不少學校的畢業證早就和三方證明掛鈎了,畢竟你的就業率就是人家院系的生命線、就是老師的飯碗。

智聯招聘發佈的2024屆《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碩博的就業率崩了啊。

普本(非雙一流)院校的碩博畢業生offer獲得率為33.2%,較去年下降17個百分點,同時也低於普本院校本科畢業生的offer獲得率43.9%。

今年的應屆生就業市場到底有多慘?看看下面的這些圖片就明白了。

1、被迫成為自由職業

今年就業比例比去年又低了。而慢就業、自由職業、繼續學習......的比例全都在增長。

2、瘋狂卷考研、考博

雙一流的畢業生今年讀研、讀博比例較去年直接翻倍。只有普通二本和專科沒有卷,畢竟卷不捲的差別不大。

3、體制內成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希望進國企、政府的學生加起來,比例高達驚人的62.4%。10個畢業生6個要考編,還有2個想進三資企業。民營企業的活力已經看不到了。

宇宙的盡頭真的是編制,一眼能看到頭的工作在當下真的成了最好的工作。

4、一份穩定的工作成為了應屆生的奢侈品

2024屆畢業生求職最看重的因素,除了薪酬就是穩定,而且比去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

5、熱門行業擠爆了

IT/通信/電子/互聯網行業遙遙領先,同學們你們這麼擠一個地方,他也裝不下這麼多人。曾經輝煌的金融、地產都已經沒落了。

6、大三必須開始找工作了

已經有13.7%的學生提前一年多開始找工作,瘋狂刷求職經驗,瘋狂參加各種體制考試。按這個趨勢以後大學4年,後2年不都得用來找工作。

7、投遞50份簡歷起步

8、2個人里超過1個人「失業」。

在有求職計劃的應屆畢業生中,只有47.8%找到了

9、大專比博士還好就業。

大專就業率56.6%,比碩博的要高12.2個百分點,你敢信,讀這麼多書難道都餵狗了?

10、名校的含金量在不斷下降

名校的就業率依然是最高的,但是對比去年同樣在下降。名校的畢業證不再是那麼萬能了。

11、這真是「誰的青春不迷茫」

經濟環境不好,就業機會少,導致大學生已經不知道該干點什麼了。

超過36%的畢業生不知該幹什麼!

12、找得到的工作就是好工作。

只有10%的學生還在堅持所謂的好工作,9成的學生已經放棄底線,是真的不好找。

13、就業市場也開始「快手」化。

2024年的特點,一線城市的吸引力下降了,新一線對一線開始產生較大競爭。三四五線城市反而在下行周期里迎來了畢業生回流,這種就業下沉的現象非常明顯。就好像一些博主去鶴崗做自媒體

14、去小微企業「苟着」。

大企業也都在過冬,畢業生不僅城市下沉,企業也要下城。只能去小微企業碰運氣,先幹着,苟到經濟復甦再說。

15、萬萬沒想到,文科的就業率提升了。

理工、經管都在下降,被死踩的文科類專業就業率居然提升了1.4個百分點。

主要原因在於旅遊等服務消費、自媒體博主等新業態的發展,帶動了文科生就業有所好轉。

多國收緊移民政策,許多中國中產患「錯失恐懼症」

對於富裕的中國中產階層來說,2024年可能是他們最傾向於移民的一年,他們認為這是在海外重新開始的最後一班車,許多人擔心,移民海外可能會因一些無法控制的因素而失敗。

據專門從事移民事務的人士稱,預計在未來一年,許多長期以來被視為對中國中產階級家庭有吸引力的國家和地區的移民政策會收緊。

「許多國家的移民政策正處於一個臨界點。」廣東省的一名移民代理人譚女士(Crystal Tan)告訴《南華早報》,她幫助富裕的中國公民移民海外並在海外購買房產。

歐盟的投資居留和公民身份計劃一直為中國人提供誘人的選擇,但今年被廣泛視為最後的機會,歐洲議會已確認明年將停止所有購房移民。

胡潤研究院3月份發佈的《2024年胡潤中國奢侈品消費者調查》顯示,接受調查的中國高淨值人士中,超過36%的人表示其家庭成員正在考慮移民海外,這一比例比2023年增加了近6個百分點。新加坡、加拿大和美國仍然是中國富人最青睞的移民目的地。

過去人們普遍認為,在深圳或上海賣掉一套兩居室就足以讓一個三口之家移民海外,現在這變得越來越不切實際。

請訂閱阿波羅網主頻道,訂閱連結:


請訂閱阿波羅網副頻道,訂閱連結:https://shorturl.at/lMP34 
請訂閱乾淨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10/206516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