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國泰君安林采宜:投機的房價 怎麼上去將怎麼下來

目前的房價取決於其金融屬性,而不是商品屬性。投機性需求堆起來的房價,和股市的股價一樣,怎麼上去將怎麼下來。

從推高地價到徵收房產稅,是中國房地產經濟的必然走向。

美國靠全球發行公債募集建設資金,改善基礎設施。中國靠土地財政,解決城市化和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包括修建高鐵、機場、高速公路,此外,各地的GDP也多多少少拜賜於土地財政。在稅收瓶頸的制約下,土地財政部分替代了稅收財政,為城市基礎社會和公共服務產品提供了資本來源。由於賣地收入的不可持續,隨着市場的成熟,房產稅將逐漸替代土地財政,成為提供公共服務的可持續性資金來源之一。

不斷推高的房價一定程度上是以資產泡沫替代通脹壓力。2001年9月,M2總量為15.19萬億,2016年8月,M2總量高達151.09萬億,15年暴增10倍的流動性,之所以沒有形成嚴重通貨膨脹,就是因為大部分資金都流入了房地產。高房價吸收了大量流動性,緩衝了貨幣超發對物價的衝擊。目前實業投資和理財收益率都在持續下滑,房價在金融市場「資產荒」的背景下,扮演了資產的蓄水池角色,吸收了大量的居民資產,緩解了資本外流的壓力。

「學區房」是一張遲早過期的糧票。從西方國家的發展路徑來看,不同區域、不同品質的房地產,稅收不一樣,其周邊的教育、醫療甚至保安配套設施都有所不同,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房產稅是地方政府在公共投入的重要財政來源。房價越高,房產稅收得越多,該區域的各種社會福利設施就越完善。之前,交通(地鐵房)、教育(學區房)和商業配套不同的房子,其公共服務價值體現到房價上。未來,高品質的治安、醫療、教育及其他公共福利設施的建設和維護成本,將來自於該區域居民的房產稅收入。房價與公共服務設施,關聯性依然存在,但因果關係發生了倒置。因此,「學區房貴」將被「好樓盤必有好學校」的邏輯所替代。

城市流入人口不是接盤俠。

統計數據顯示,流入城市的農民工,在打工城市購房的比例只有1%,99%以上的農民工由於收入低,沒有能力購買城市住宅,因此,農村流入城市的人口並不能構成城市房地產市場的有效需求,此外,即便的大學畢業後留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輕白領,其個人收入也不足以支付城市房價。以上海為例,即便是收入較高的金融機構,大學(碩士)畢業生的平均工資不過10萬元,夫婦平均稅前月收入為2萬,銀行允許的每月月不能超過1萬元,因此抵押貸款的最高額只有200萬元,而目前市區小戶型房價基本都高於4.5萬,只有少數父母有實力資助的年輕白領才有能力購買住房。因此不難推斷,無論是進城的農民工還是年輕白領,以其自身的薪酬收入都無法支撐目前的房價。城市化帶來的流入人口不是房產的接盤俠。

目前的房價取決於其金融屬性,而不是商品屬性。

北京上海深圳的人口變動數據和房價走勢為例,我們很容易發現,房價的上漲和人口增加之間沒有直接聯繫。很顯然,從2012年來,推升上述城市房價上漲的是資本的投機性需求,而不是人口增長形成的居住需求,換一句話說,房價與剛需基本無關,與市場對房地產價格趨勢的預期密切關聯。在這種情形下,買房與否與其是否擁有住房已不相關,各種限購限貸政策只會推升需求,加劇短缺。為了實現多買房,多貸款的逐利目標,各種假結婚、假離婚等奇特故事層出不窮。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資本的投機性動機是阻攔不了的洪流,各種政策導致的結果通常是各種「對策」。

投機性需求堆起來的房價,和股市的股價一樣,怎麼上去將怎麼下來。

作為普通商品的房屋,無論漲還是跌,剛需決定了其不會流到市場上變成可售樓盤的供給。而作為投資品的房屋,一旦價格預期發生逆轉,市場普遍看跌,則供給端會暴增,而需求則快速收縮,房屋的低流動性導致短線投機客匱乏,因而,趨勢預期導致的房價壓力會在供求關係上被放大。房市一旦見熊,無量空跌的程度將大大超過股市。

大部分工薪階層的收入所能承受的房價,才是房地產的底部。這個底在哪裏?取決於工資水平的上漲速度。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1011/817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