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保房價還是保匯率:俄羅斯、日本和東南亞的啟示

國慶長假期間,英鎊等貨幣兌美元劇烈波動,帶動美元指數明顯走強,同時國內多地也密集出台樓市新政,引發市場對人民幣匯率以及房價走勢的擔憂。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在研究俄羅斯、日本和東南亞等地房價與匯率的變動後發現,這些地區在匯率和房價問題上採取的措施不同,最終也結果迥異,比如俄羅斯選擇棄匯率、保房價,日本選擇保匯率、棄房價,而東南亞則曾棄匯率、棄房價。

不過在中國,任澤平稱,情況不同於上述三個地區:在人民幣匯率上,目前中國尚未實現資本項目的完全開放,不會出現大規模資本外逃和惡意做空人民幣的情況;在房價上,新一輪調控意味着小周期結束,但中國房地產市場長周期仍有城市化、經濟有望中速增長等基本面支撐,未來將呈「總量放緩、區域分化」的新發展階段特徵

俄羅斯:棄匯率、保房價

任澤平在報告中稱,2000年後,俄羅斯政局穩定,經濟快速發展,2007年經濟增速高達8.1%。投資、消費需求的旺盛和居民支付能力的增加,促進了房地產投資和需求。

俄羅斯房地產業的市場化也是促使房價上漲的重要因素。俄羅斯停止了撥款蓋房,開發商們開始按市場需求來定房價。同時,政策對俄羅斯房地產支持力度增大。普京將住房併入國家四大優先發展項目,梅德韋傑夫承諾大部分俄羅斯人口擁有必需住房。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嚴重的貨幣超發也是房價上漲的重要推手,由於當時按揭貸款的利率相對較低,超發的貨幣進入房地產,推升俄羅斯各地房價的快速上漲。

在匯率上,1998年金融危機後,俄羅斯先是放寬「外匯走廊」後由於外匯儲備枯竭而放棄「外匯走廊」,盧布匯率自由浮動保持至今。2006年6月30日,盧布實現了完全可自由兌換。

報告稱,理論上講,貨幣的可自由兌換是一國經濟條件具備的情況下自發形成的,然而俄羅斯的這一過程是在申請加入WTO的背景下應國際組織的要求與政府行政命令的推動下實現了形式上的可自由兌換

匯率實現自由浮動後,匯率波動風險會從中央銀行轉移到貿易企業。報告寫道,對實體經濟部門而言,匯率的穩定才是最重要的。俄羅斯經濟發展的「結構依賴」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匯率的高波動風險。在匯率波動風險尚未消除的情況下而實施自由浮動匯率制度,這無疑加大了經濟的不穩定性。

2014年,烏克蘭危機和馬航MH17被擊落事件之後,歐美國家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逐步升級,標準普爾和穆迪等信用評級機構紛紛降低對俄羅斯國家的信用評級。俄國內經濟的下滑和持續的外部壓力造成俄羅斯經濟不確定性的上升,投資者信心受到嚴重影響,僅2014年一年,俄羅斯資本外流總額達到1540億美元,從而增加了對盧布匯率下行的預期。

雪上加霜的是,隨着國際經濟的不景氣,原油價格開始下行。由於俄羅斯經濟結構單一,過分倚重能源出口,能源價格的波動會直接對盧布幣值的穩定產生影響。貿易環境惡化使得能源出口收入減少,盧布面臨持續貶值壓力。

在面對大規模資本外逃的情況下,俄羅斯央行一方面連續上調基準利率,從2013年9月的5.5%上調至14年12月的17%,另一方面動用外匯儲備對沖匯率下跌。

然而,在國內高度通脹和油價暴跌的情況下,提升利率仍無法抑制資本外逃,卻加劇了俄羅斯國內經濟的下行壓力。2014年11月10日,俄羅斯央行宣佈取消實際有效匯率的上下浮動限制,放棄對盧布匯率的自動干預機制,之後兩個月的時間裏,盧布大幅貶值近50%。

同時,俄羅斯央行逐步下調基準利率,由2014年12月的高點連續5次下調,半年內下降了6個百分點,此後的一年內又下調至10%。短期內盧布匯率的下跌緩釋了俄羅斯國內的經濟風險。

與此同時,房地產一手房價格也走出了震盪上行的趨勢。俄羅斯一手房價格由2014年12月的51,714盧布每平米上漲至2016年6月的53,558盧布每平米,漲幅為3.6%。但是二手房價格在15年1季度觸頂後逐步下行,由58,707盧布每平米下降至54,792,降幅6.7%。

日本:保匯率、棄房價

1985年9月「廣場協議」簽訂後,美元持續大幅度貶值,而世界主要貨幣對美元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日元的升值幅度最大,三年間達到了86.1%。

報告稱,因為錯誤估計了日元升值對國內經濟的不利衝擊,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經濟擴張政策提升內需,並放鬆國內的金融管制。在低利率和金融自由化環境下,大量儲蓄轉為投資,主要流向了股市和房地產市場。

隨着大量資金湧入房地產行業,日本的地價瘋狂飆升。據日本國土廳公佈的調查統計數據,1985-1988年,東京的商業用地價格指數在短短三年內增長了近2倍。

在泡沫的壓力下,日本政府採取了非常嚴厲的行政措施主動擠泡沫。隨着日本貨幣政策的轉向,股票市場的泡沫首先破裂,使大量銀行、企業和證券公司出現巨額虧損。公司破產導致大量不動產湧入市場,房地產市場供過於求,房價出現下跌趨勢。

與此同時,隨着日元套利空間日益縮小,國際資本開始撤逃。1992年,日本政府出台「地價稅」政策,規定凡持有土地者每年必須交納一定比例的稅收。日本房地產市場立刻進入「供大於求」的冰河時代。

1991年後,日本土地價格開啟漫長的下跌之旅。日本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六大主要城市住宅用地價格跌幅為65%,所有城市跌幅為53%。

東南亞:棄匯率、棄房價

1995年以後,美國「新經濟」時代來臨,美國經濟出現了較長時間的繁榮,美元指數連續上行。由於東南亞各國實行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各國貨幣不得不跟隨美元大幅走高,結果貨幣升值對出口和經濟增長產生了嚴重衝擊,貿易及經常項目產生了巨額赤字。

隨着美元的升值,東南亞國家的出口及相關實體產業開始不振,大量國外資本轉而流入房市和股市,大幅推升了房地產價格和股票價格,最終形成資產價格泡沫。

當美元進入升值通道後,泰國國內經濟問題重重,國內企業債務負擔上升,企業破產,工人失業以及銀行不良貸款上升。然而,泰國政府在調整匯率制度的問題上反應遲緩。而此時國際投資者意識到了東南亞經濟的問題所在,選擇了對匯率管制方面最寬鬆的泰國開始做空泰銖。

1997年7月2日,泰國政府被迫宣佈,放棄泰銖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當天泰銖對美元的匯率曾達到32.6∶1,貶值幅度高達30%以上。到1998年7月,泰銖對美元累計貶值了60%。

泰銖大幅度貶值迅速波及包括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和印度尼西亞在內的整個東南亞地區,最終形成了震驚全世界的亞洲金融危機。

隨後,房地產泡沫最終崩潰,房地產價格迅速下跌,僅1997年下半年,泰國房價就縮水近30%,馬來西亞房地產的平均交易量下降了37%,各項房價指數開始大幅回落。最為嚴重的是香港地區,危機爆發後香港樓市「跳水式」下跌,1997年至1998年一年時間,香港樓價急劇下跌50%-60%,成交大幅萎縮,房屋空置率上升。

中國有何不同

任澤平稱,俄羅斯是能源價格下跌帶動盧布貶值;日元是在「廣場協議」干預下升值;東南亞的貨幣則是在資本項目開放下資本外逃和國際投機資本做空壓力下貶值的。

不同於俄羅斯、日本和東南亞各國,目前中國尚未實現資本項目的完全開放,不會出現大規模資本外逃和惡意做空人民幣的情況。報告稱:

人民幣並不具備長期貶值的基礎,雖然當前中國經濟L型而美國弱復甦,但只要中國能夠成功推進供給側改革,經濟有望實現中速增長,增長中樞和資本回報率高於美國。雖然兩國的貨幣政策不在一個軌道上,中國貨幣政策回歸中性穩健,但美聯儲也不具備高頻加息的條件。

因此,除非中國未來出現大的系統性風險,人民幣大概率不會出現長期和快速貶值的極端情況。同時,當前中國外儲規模巨大,足以應對短期匯率下跌和資本流出風險。

即使如此,仍需留意短期由於美聯儲第二次加息預期、美元走強、國內房地產調控、經濟再度下行等背景下的人民幣貶值和資本流出壓力。

在房價問題上,報告稱,此輪房價上漲主要是貨幣現象,新一輪調控意味着小周期結束,這一輪房價上漲接近尾聲,但中國房地產市場長周期仍有城市化、經濟有望中速增長等基本面支撐,未來將呈「總量放緩、區域分化」的新發展階段特徵。

任澤平認為,中國經濟和住宅投資已經告別高增長時代,房地產政策應適應「總量放緩、結構分化」新發展階段特徵,避免寄希望於刺激房地產重回高增長的泡沫風險,面對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中國經濟的出路在供給側改革破冰攻堅。

當前中國房地產尚具備經濟有望中速增長、城鎮化還有一定空間等基本面有利因素,如果調控得當,尚有轉機。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1010/816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