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瘋狂房價背後的新槓桿:房抵貸

「招商銀行個人房產抵押貸款,貸款年限長,利率低,申請方便,最重要可以二押,即使目前房子還在按揭,也可以貸出升值的部分。」這則貸款廣告近日在社交平台上流傳甚廣,引發爭議。這就是招行在上海推出的「有房就貸」產品,而這類產品被認為是這一輪樓市上漲的幫凶。

不過,招行上海分行對此作出了回應:「我行嚴格控制有房就貸產品用途,貸款資金僅可作為生意經營、消費使用,不可用於房產資金墊付。上海市目前允許房地產設定多個抵押權人,我行通過多種手段,嚴格限制房產價值及綜合抵押率。」

樓市瘋漲,令房抵貸十分火爆,購房者認為,借銀行的錢買房當然是最好的投資途徑。什麼是「房抵貸」?「房抵貸」是指借款人以自己或關係人的房產做抵押,向銀行申請一次性或循環使用的消費或經營用途的人民幣貸款。

8月份房價漲幅刷新了歷史紀錄,9月初,多個城市成交明顯升溫,在信貸超發的預期下,多地出現了恐慌性購房入市,」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稱,「房產抵押貸款和消費貸是現在買房的兩大資金來源,相當於給房貸融資加槓桿。」

據北青報介紹,目前個人房抵貸產品分兩種,一類是消費貸款,用來滿足個人裝修、旅遊、留學等消費需求,另一類則是經營貸款,用來滿足個體商戶或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需要。消費貸的限制比經營貸要嚴格。而根據監管要求,不論是消費貸款還是經營貸款,絕不能用於炒房、炒股。

貸款人在申請貸款時,都要填寫貸款用途,還要提交能證明用途的合同、發票等材料。銀監會規定,發放的消費貸款如果金額超過30萬元,不能直接打到貸款人的賬戶,而是採取受託支付形式,打到用途有關的賬戶。如:申請裝修的貸款,直接打到裝修公司的賬戶;申請旅遊的直接進入旅行社賬戶。

不能用於買房的「房抵貸」如何流入樓市?

在房價飆漲的驅動下,原本不可以買房的「房抵貸」以各種創新的方式繞開監管,流入房地產市場。

北青報援引多位銀行人士表示,銀行的房抵貸資金進入樓市,只可能是弄虛作假。比如,客戶自己虛構裝修、珠寶、古玩字畫等的買賣合同,讓銀行把錢打到自己找到的關係戶,再轉出來去買房炒股。這些案例並不算少見,銀行內部人士對此也是睜隻眼閉隻眼。並且,房抵貸產品的不良率並不高,某股份制銀行中報披露的此類貸款不良率只有0.47%,與按揭差不多。另外,市場上做銀行貸款的中介與銀行貸款部門有着或明或暗的合作關係。

對借款人來說,「房抵貸」風險相當大,這樣的產品屬於典型的自加槓桿,類似於配資炒股。

中國經濟網分析稱,因當前樓市「買了就賺」,在這種刺激下,購房者自加槓桿的投機行為被迅速放大。但加槓桿是把雙刃劍,收益可以翻倍,風險也會放大。天下沒有隻漲不跌的市場,如果未來房價下降,在槓桿放大的情況下,購房者的房產市值會大幅縮水。對本身資金不充沛、藉助「房抵貸」才有購房條件的人來說,屆時為達到銀行抵押率標準,要麼追加抵押,要麼減少貸款,要麼被強行平倉,這樣的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過。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923/808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