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一族或多或少都聽說過上海人民廣場的相親角吧,在那兒,每天都有來自四面八方的痴男和靚女尋找符合自己心理預期的另一半,而在保加利亞的吉普賽人,則傳承着另一種相親的方式——賣新娘。
東正教復活節齋戒開始後,吉普賽人除了虔誠的禱告,也同時迎來了每年傳統的「新娘集市」,在這裏,每一位到達年齡的單身少女,都可以賣出至少數千歐元的好價錢。
與大陸的強買強賣不同,在保加利亞「新娘集市」里的每一位少女和少年,始終秉承着市場自由交易的規則,年輕男女若是互相看上,兩家談妥了,就帶走,而這種規則在集市中,被稱為「戀愛自由」。
如果說保存處女之身有什麼絕妙的辦法,那吉普賽人可是最有話語權的。
在保加利亞的舊扎戈拉附近墨吉拉村,有上千的吉普賽人,他們都是虔誠的東正教信徒,所以從古至今嚴格遵守着東正教傳統,在這裏,可憐的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被強制隔離,年輕人同時不被允許與異性接觸。花季的女孩子在15歲或者更小年齡時連正常的上學都被禁止,以避免受到誘惑,並以此保證她們的處女之身。唯一能打破這種隔離的是一年四次、很像高中生舞會的「新娘集市」。
新娘集市是當地18000名吉普賽人的年度狂歡。當地人古老的銅匠手藝漸漸被中國優質產品所替代,跟隨着遺失的還有很多民間傳統,但唯獨新娘集市成為現存最古老的傳統之一。
通過精心的打扮、穿上撩人的短裙、噴着精選的香水,上千名吉普賽少女在這一天盛裝出門,就像含苞待放的花骨朵爭先享受雨露一樣,在父母的呵護下來到這次的露天新娘集市。
然而,「新娘集市」的環境並沒有想像中的高端大氣上檔次,它是在一個廢棄的舊貨廠舉辦的,生鏽的汽車停在空曠的土地上,整個集會瀰漫着老式功放喇叭播放的舞曲,少女們極力的扭着臀,想通過更加出格的行為來吸引大多男士的關注。
集會周邊涌動着近2000的吉普賽人,偶爾一聲「棉花糖」,給熱鬧的人群添加一份節日的氛圍。整個感覺就像是我國90年代初公園的景象,更像是舊貨賣場,簡樸雜亂。
濃妝艷抹後的人們,穿着卻像是低端夜總會的服飾。即使那些太小而不能結婚的女孩子也刷着睫毛膏、帶着華麗的珠寶、穿着高跟鞋。男孩子們則穿着黑色緊身牛仔褲和儘可能顯露肌肉的襯衫。
在這個看似奢華的「新娘集市」上,人們一邊享受着意淫出來的高端酒會場景,一邊在自家的財務狀況以及新娘的優劣之間進行權衡,如果男女雙方聊得很開心,差不多就可以開始商量價格了。
參加集市的母親埃拉娜希望女兒們可以在這個集會上多跟男孩子們熟悉熟悉,因為她不允許孩子們去舞廳。除了適齡的少女標價來到這裏,她們年少的兄弟姊妹們也前來歡慶,品嘗糖果。現場的一對新婚夫婦在舊車上跳起了肚皮舞,慶祝自己找到了另外一半。
這個著名的「新娘集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代人之前,曾經它在一個小村莊裏臨近馬廠的泥濘的開闊地里舉行,直到今年,警察為避免兩種活動間的緊張關係,將它改到了城市裏舉行。
這樣的傳統集會,雖然表面歡快和諧、歌舞昇平,但卻掩蓋不住真正的醜陋與無奈。
你以為的「自由戀愛」,除了是遵循傳統,另一部分也來自於當地人貧困的生活。其實眾多家庭往往都要依靠「賣」女兒來維持生活,女兒的價碼,就是整個家庭以後生活的等級程度。
少女們對於自己被明碼標價售賣,不但不以為意,反而異常熱心,畢竟,沒有一個姑娘不想逃離那貧困不堪的生活,沒有一個姑娘不願意成為一個男人呵護的寶。
姑娘們像商品一樣站成一排,接受買家的挑選。很多婦女也會將手伸到女孩的裙子裏捏捏女孩大腿,看她是否健康,而女孩作為「商品」無法拒絕。
雖說很窮,但不少當地人都有鑲金牙的習慣,女人尤其多。有的人只是鑲一兩顆,有的人竟然大部分都是金牙。她們鑲金牙可不是為了虛榮,而是和大濃妝、華麗服飾一樣,了吸引買家注意。
在這個女權逐漸被重視的時代,沒有人知道吉普賽「新娘集市」的傳統還能保留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