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一段錄音疑曝光寶萬之爭結局:寶能出局 王石出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大家心裏都憋了一肚子氣,說好市場化解決,政府又參與了進來。」寶能內部人士的友人在通話中的一句回復,或將成為此次事件的最佳註解。

中國資本市場最著名商戰「寶萬之爭」或即將迎來結局:寶能出局,王石出局。

7月7日深夜,一段長達12分57秒的電話錄音在互聯網上流傳開來,一位疑似深度參與「寶萬之爭」的寶能內部人士在與友人的通話中透露:寶能在萬科上面已不可能有太多作為,姚老闆(寶能集團董事長姚振華)已決定接受調解,但調解時間與方式沒有最終確認。

上述內部人士表示,在萬科著名股東劉元生以及萬科職工工會的舉報訴訟下,相關法院進行了「審議」,廣東省國資委也出面調解:寶能撤出萬科,轉讓所持股份1/2給華潤,同時承擔華潤在該事件中的財務費用,寶能將在深圳得到兩塊土地作為補償。

萬科方面,董事長王石將「出局」,出任萬科集團名譽董事長,不參與具體管理業務,在新任董事長履職之前,由萬科總裁郁亮暫時兼任。

上述內部人士透露,小姚(姚振華胞弟姚建輝)對於此事並不甘心,寶能手中仍有70億資金,可以撬動110億元的資金增持萬科,如繼續增持,萬科方面將「扛不住」,但同時也就破壞了規矩,「沒辦法,為了挽回寶能的面子」。

這位內部人士表示,小姚做事風格快、狠。小姚認為寶能內部在事件中有戰略失誤,他目前所想的是把深圳地鐵「幹掉」,因為沒有深圳地鐵,寶能不會走到這麼難堪的地步。在錄音最後,這位內部人士表示自己將背負戰略失誤責任,希望在下周辭職。

這份錄音流傳出來之前,一份與錄音內容高度相似的「寶萬之爭」妥協方案已廣泛傳播,萬科集團在7月7日晚間也公開回應稱「對於上述傳言,萬科集團毫不知情」。截止到記者發稿時,這份錄音內容未得到萬科、寶能、華潤等任何一方證實。

總結起來,這份錄音的核心內容是:寶能方面已經接受調解,但調解時間與方式均沒有最終確認。這與萬科獨立董事華生此前撰文中提到的「寶能只求全身而退」完全契合,這似乎意味着寶能的退出勢在必行,因為在各方力量的斡旋下,「寶能在萬科上面已不可能有太多作為。」

從上述解決方案再去復盤寶能在萬科復牌後的操作,不難理解寶能的意圖——為事件妥協談判增加籌碼。

7月4日萬科復牌直線跌停;7月5日尾盤寶能突然增持,耗資14.9億元;7月6日萬科開市跌停板被打開,全天交易額201億元創歷史紀錄,但當天寶能因觸碰舉牌線僅增持0.03%股份,耗資僅0.64億元。

用14.9億元的資金撬動了200億元資金進場,同時消除了股票繼續跌停的恐慌、托底了萬科股價,這一教科書般的操盤方法證明了姚振華在資本市場的老練。

在輿論造勢方面,經此一役後的寶能也日趨成熟。在7月4日萬科復牌之前,一則寶能「不差錢」、還有300億元現金可以動用的消息也在網絡迅速傳播,但資本是一把「雙刃劍」,在橫掃資本市場的同時也可能傷到自己。

在寶能最新舉牌萬科公告的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中,寶能主要融資平台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鉅盛華)2015年度完整財務報告首次完整公開。實際上,在這份報告中,至少可以拆穿寶能「不差錢」的豪言。

300億元現金?借的

在寶能宣稱的300億元現金中,一部分是對萬科的投資收益,一部分便是鉅盛華的現金。鉅盛華2015年底的賬面貨幣資金有267.8億元,而上一年度的貨幣資金僅3.2億元,巨額貨幣資金從哪裏來的?答案是:借的。

鉅盛華財務報表顯示,鉅盛華2015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47.4億元,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負值,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高達594.6億元,其中吸收投資收到的現金約201.7億元,取得借款收到的現金409.6億元。

另外,鉅盛華的股本相比2014年增加了62億元,這與鉅盛華自2015年8月份開始舉牌萬科到萬科停牌之間5次增加註冊資本數額一致。鉅盛華的資本公積也增加了109億元,這是鉅盛華收到的股東投資。綜上,鉅盛華賬面上的貨幣資金基本可以判定為借款。

「不差錢」?償付危機顯現

借的錢總是要還的,鉅盛華作為寶能主要的融資平台,其流動比率已經小於1,即意味着鉅盛華存在「短債長投」風險。

鉅盛華財務報表顯示,鉅盛華2015年度的流動負債高達1199億元,其中短期借款111.6億元,其他應付款140.4億元,應付分保賬款355.3億元,最關鍵的是「其他流動負債」項高達657.4億元。

加上鉅盛華657.4億元的非流動負債,鉅盛華的負債總額高達1964.8億元。上述這筆600多億元的「其他流動負債」佔總負債的1/3,由於沒有附註說明,這筆負債明細並不清楚,一般會包含稅費、其他應付款,也包含隨時可能爆炸的「地雷」——或有負債,這對鉅盛華的現金流造成極大風險。

與1199億元流動負債相對的是其流動資產僅1098.9億元,意味着鉅盛華流動資產無法覆蓋流動負債,有償付危機,這足以戳破「寶能系」在萬科復牌前宣稱的「不差錢」豪言。

201億元淨利潤?實體經營虧損

鉅盛華2014年的淨利潤不過2.6億元,但其2015年淨利潤已高達201.7億元,這一數據甚至超越萬科2015年181億元的利潤。

實際上,在鉅盛華201億元的淨利潤中,投資收益就高達270億元。但在現金流量表中,鉅盛華真正的「收回投資所收到的現金」以及「取得投資收益所收到的現金」合計僅71.6億元,這意味着鉅盛華的利潤很多只是賬面收益,這一問題同時衍生出收益能否持續性的問題。

同樣,在扣除掉投資收益270億元之後,鉅盛華的再保險業務是處於虧損狀態的:鉅盛華2015年度的營業總收入為92億元,而其營業總成本高達124.4億元。

最後,鉅盛華的財務報表還有一個「地雷」——約300億元的其他應收款。在公司財務報表中,其他應收款項基本是個「雜貨鋪」,各種往來資金混於其中,公司往往利用這一賬戶,進行資金流量的調節。巨款背後,也不排除有大股東提款的嫌疑。

在舉牌萬科的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中,寶能對於舉牌萬科的理由仍然是「出於對上市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看好」,未來不排除進一步增持,同時希望推動萬科董事長與監事會的合理改組。但在各方力量的參與下,「寶萬之爭」的解決方案顯然已無法逃離政治的力量。

「大家心裏都憋了一肚子氣,說好市場化解決,政府又參與了進來。」寶能內部人士的友人在通話中的一句回復,或將成為此次事件的最佳註解。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界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710/768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