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宋慶齡去世前求見宋美齡收到冷冷四字

作者:

1980年,身體已經嚴重虛弱的宋慶齡委託陳香梅帶封信給宋美齡,宋慶齡在信中表示如果可以的話,姐妹倆可以約個時間地點見一面,也免得遺憾。宋慶齡很希望小妹有回信,可是當陳香梅將信遞給宋美齡後,很長時間宋美齡沒有回信。後來陳香梅再見她時,宋美齡冷冷地說:「信收到了。」據宋美齡身邊的人說她一個人靜靜流淚。第二年的5月29日宋慶齡就病逝了,直到最後也沒見到小妹。

上海宋慶齡故居內的宋慶齡紀念館展品:宋慶齡生活照片(圖源:VCG)

宋氏姐妹情深,尤其宋慶齡與小妹宋美齡關係最為親密,年輕時的宋美齡一有什麼心事最先訴說的對象就是二姐。姐妹倆都才貌雙全,可惜由於信仰和價值觀的不同,走向完全相反的道路,因為這個,姐妹倆都後半生一面都沒見過。但是姐妹倆從未放棄對彼此的思念。

宋慶齡一個人在大陸,沒有一個親人,愈發年邁的她更加思念在台灣和美國的親人。她常常回憶起姐妹倆年輕時的情景,有一次在吃完午飯散步時,問他的秘書:「你有親人嗎?」秘書回答:「嗯,有。」宋慶齡很小聲地說:「我也有。」說完後靜靜望着遠方。

宋慶齡對小妹的思念很好理解,姐妹倆不管政治信仰何等不同,但姐妹情感還是有的,況且她們從未爭吵。

宋慶齡在晚年常常問從美國回來的人關於遠在美國的親人的事情,每次都問到對方將所知道的東西說完為止。宋慶齡很想與小妹聯繫,她希望小妹能回大陸與她團聚。宋慶齡與鄒韜奮的夫人沈粹縝是好友,宋慶齡常對好友說:「我妹妹快回來了,回來後該住哪裏呢?住我這肯定不行,你們倆認識,你可以替我招待她。」但是在70年代,宋美齡絕不可能回大陸。

1980年,身體已經嚴重虛弱的宋慶齡委託陳香梅帶封信給宋美齡,宋慶齡在信中表示如果可以的話,姐妹倆可以約個時間地點見一面,也免得遺憾。宋慶齡很希望小妹有回信,可是當陳香梅將信遞給宋美齡後,很長時間宋美齡沒有回信。後來陳香梅再見她時,宋美齡冷冷地說:「信收到了。」據宋美齡身邊的人說她一個人靜靜流淚。

第二年的5月29日宋慶齡就病逝了,直到最後也沒見到小妹。

據宋慶齡身邊的人說,她常常在抽屜里摸索着什麼,摸的時候頭微微下垂沉思。其實她摸的是姐妹三人年輕時的合影。

姐妹倆真是心有靈犀,宋美齡床頭放着的那張照片恰恰也是這張。晚年的宋美齡常常暗自流淚,她從不主動向人吐露對姐姐的思念。據說宋慶齡病重時,宋美齡接到電報後痛哭流涕......

在名揚天下的民國「宋氏三姐妹」中,宋慶齡和宋美齡的關係最為微妙。

一方面,她們分別嫁給了民國時期最有影響力的兩個政治人物:孫中山蔣介石。孫中山是民國創始人,蔣介石則是掌握權力最久的統治者。

另一方面,她們又因為各自的道路,分道揚鑣甚至反目成仇。宋慶齡追隨共產黨的步伐,留在了大陸;宋美齡則追隨蔣介石,退守台灣,繼續維繫民國。

時過境遷,當歲月流逝,逐漸沖洗掉她們身上的政治色彩後,會不會流露出與生俱來的血脈親情?

肯定是有的。

在宋慶齡這邊來說,晚年的她,越來越思念宋美齡——她最小的妹妹。特別是當宋子安、宋子文、宋靄齡等親人先後辭世後,宋慶齡在這個世界上的親人,竟然只有海峽對面的宋美齡了。

於是,宋慶齡通過各種渠道,給宋美齡發出信件,希望她能夠回到大陸,與自己團聚。甚至,宋慶齡已經設想,如果宋美齡回到中國,將如何接待。一次,宋慶齡對鄒韜奮夫人沈粹縝說:「我牽記美齡,現在能來就好了。」「美齡假使能來,住我這兒不方便,可以住在釣魚台,你們認識,你幫我接待,早上接她來,晚上送她回去。」

當然,這些都是宋慶齡的一廂情願。

1980年12月,宋慶齡委託陳香梅女士帶一封信給宋美齡。信中說了些什麼呢?陳香梅後來回憶,說「信中寫到思念之情,並望能安排在某一地點姐妹相見一面。同時也希望國民政府把孫中山先生的一些文件歸還孫夫人。」

87歲高齡的宋慶齡,多麼迫切希望與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親人見一面。她知道,宋美齡不願意回到大陸,那麼,可以在第三地見面。

陳香梅離開北京前往台灣之前,廖承志特意告訴她說:「孫夫人希望蔣夫人有回信。」到了台灣後,陳香梅親自將這封信交給宋美齡。

宋美齡並沒有回信,只是冷冷地對陳香梅說了四個字:「信收到了。」

看得出,宋美齡對宋慶齡還是余恨未消。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不幸病逝,享年88歲。

當時,宋慶齡治喪委員會向包括宋美齡在內的台灣和海外宋氏家族親屬發出邀請,希望他們前來參加葬禮。

蔣經國民國政府拒絕接收電報。宋美齡長期堅守蔣介石定下的「不談判、不妥協、不接觸」三原則,對葬禮邀請沒有做出任何回應。

後來,據宋美齡身邊的侍從人員透露,雖然宋美齡在公開場合從無情緒流露,但當她一個人獨處之際,對姐姐宋慶齡的逝世幾度落淚。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今日頭條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705/765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