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宋美齡是她的伴娘

作者:

新娘聶其璧旁邊的伴娘是宋美齡

1923年,23歲的聶其璧與上海交大教授周仁結婚,聶家請來的伴娘竟然是26歲的宋美齡。

這件事後來留下隱患,被不懂歷史的革命小將糾纏不放。

要知道,新娘聶其璧在當年可不是尋常人物。她是曾國藩的外孫女,前清浙江巡撫聶緝槼(guī)的小女兒,是地地道道的豪門閨秀。

聶其璧出身豪門,母親是曾國藩最小的女兒曾紀芬,曾紀芬生育了12個子女,聶其璧是家中最小的千金。從小備受寵愛,性格潑辣,不受約束。

聶其璧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負起一家之責,定下規矩,女孩子晚上不能出門,所以每到天黑,聶家花園都是鐵將軍把門,不許女孩外出。三個姐姐都循規蹈矩,服從家教,唯獨聶其璧我行我素,常常晚上偷偷翻牆出門,與朋友一道進影院看戲看電影。曾紀芬發現後,派傭人守在院牆處,防止女兒外出。聶其璧就另闢蹊徑,改翻牆為爬窗而出。

曾紀芬聽說後,並未責罰。她雖是舊式女性,但思想開明,對女兒的敢作敢為,並不一味打壓,而是適當放手,讓聶其璧有自己的自由。曾紀芬的這種寬鬆教育,不但「縱容」了一位有主見的聶其璧,還將她的幾個兒子也造就成了不同階層的社會人才。其中聶雲台1920年當選為上海總商會會長,全國紗廠聯合會副主席。

曾紀芬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每周都要去虹口景靈堂做禮拜。聶其璧孝順,每次定會陪同母親前往教堂。當時宋美齡已留學回國,住在虹口附近。每周也會陪同母親倪桂珍到景靈堂做禮拜。兩家人見面少不了寒暄一番,漸漸變得熟悉起來,常在一起走動。宋美齡成了聶家花園的常客,與聶其璧私交不淺。

1923年,23歲的聶其璧已經到了該出嫁的年齡,家裏人已經替她物色了不少門當戶對的青年才俊,但聶四小姐看中的卻是在上海交通大學擔任教授的周仁。

周仁雖是書香門第出身,但父親早逝,家道中落,上有年邁的老母,體弱多病的四哥,和一個尚未婚嫁的大姐。周仁的求學之路,全仰仗親戚的救濟。現在雖然身為教授,但一家子全靠周仁供養,聶其壁真要嫁過去,簡直如同扶貧。

不過,周仁的祖母出身名門,並不算怎樣辱沒聶家。況且周仁也很爭氣,不僅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工程學碩士,還在上海交大擔任教務長一職。而且姐姐周峻的丈夫還是大名鼎鼎的蔡元培

這樣一權衡,老太太排除雜音,欣然同意了小女兒同周仁的這門婚事。

出嫁前,聶其璧請宋美齡做她的伴娘,宋美齡爽快地答應了。40多年後,聶其璧為此吃了不少苦頭,革命小將都說她攀附權貴,沾了宋美齡的光。其實不然,當時,宋家還沒有發跡,而聶其璧的父親聶緝槼曾歷任數省巡撫,是十足的封疆大吏。她自己是曾國藩的外孫女。三哥聶雲台不僅是大實業家,還是上海總商會會長。聶家的身世地位一點也不比宋家低。

婚後的聶其璧,依然是大小姐脾氣,丈夫周仁吃什麼都要聽她的安排。好在周仁性格溫和,一切聽夫人安排,兩人相處也是恩愛。後來聶其璧從娘家在黃浦江邊的花園豪宅,搬到了馬當路附近一棟石庫門房子。傭人班子只留了一個老保姆,和一個管家兼廚子的沈乃輔。與在娘家的時候相比,生活條件上的落差不是一點點。但聶其璧既嫁之則安之,非但沒有半點抱怨,還負起了照顧年邁婆婆的責任,就連需要周濟的大姑子和丈夫的哥哥,她也一併照管。平日裏能和諧相處,逢年過節還備送禮品,婆家娘家的親戚一個不漏。

聶其璧搬離娘家後,聶家人都很擔心,怕從小嬌生慣養的聶四小姐,能不能把自己的家庭安排得井井有條。結果出人意料,這四小姐一旦身為人婦,立刻就完成了角色轉換。據兒子周麒回憶說:「父親工作忙碌,兼職好幾個職務,只有晚飯的時候才能與家人相聚,飯後就回書房忙着工作。家中諸事,皆有母親操持做主。」可見聶其璧是豪門小姐不假,卻也是盡心盡責的賢妻良母。

聶其璧從小就是個影迷,中學畢業即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結交了很多來上海的荷里活電影明星,一有新片上演,必一睹為快。1936年卓別林來上海,聶其璧是接待人員之一。當時有家報紙刊登了聶其璧與卓別林的合影照片,左邊是卓別林的女友寶蓮·高黛。這件事讓聶其璧非常開心,終身難忘。

她甚至在已經有了兩個孩子之後,仍痴迷追星,決定獨自前往美國,去見見她心目中崇拜的電影明星。周仁雖然不贊同妻子的追星舉動,但也不敢阻攔。聶其璧到美國後,通過外交官顧維鈞的幫助,見到了幾乎所有一線的當紅影星。有些影星聽說她是專程從遙遠的東方來看望他們的,還主動拿出自己親筆簽名的照片贈送給她。

抗戰爆發後,周仁所在的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奉命內遷昆明。研究所帶着大量的儀器設備書籍資料,打包成大大小小的箱子,先乘船從上海出發,一路奔波來到越南河內。

處於戰時狀態的河內人滿為患,火車運輸異常緊張,到處是軍人和難民,鬧鬧嚷嚷亂成一片。

研究所帶來的一大堆箱子,橫七豎八堆在火車站的站台上,如同一座小山。周仁和研究所的幾個文弱書生,只能望箱興嘆,誰也沒有辦法把這一大堆箱子搬到火車上去。

即便花錢找人來搬,大家都忙着逃命,也無人願意幫忙。無奈只能求助於火車站的管理人員,可當時的越南受法國人統治,管事的都是法國人,而周仁這一群書生,卻沒有一個懂法語的。

就在眾人束手無策之際,一路同行的聶其璧說,我去和法國人談談。

在眾人驚詫的目光中,聶其璧獨自一人去了火車站值班室,找到了站長,用一口流利的法語與站長交流,又接連用法語給法國領事館打了好幾個電話。

不久,火車站便給研究所臨時調撥了一節車廂,又安排工作人員幫忙把那一大堆箱子,整齊地堆放到車廂內。最後,火車啟動,一路風馳電掣駛向昆明。

到達昆明後,周仁在昆明創辦了中國電力制鋼廠,成功生產出自流井提取鹽滷用的鋼絲繩和合金鋼,這使他成為中國最早進行特殊鋼研究和合金鑄鐵的生產者之一。

八年抗戰結束,聶其璧又回到了上海原來的家。和平生活來之不易,熱情好客的聶其璧,將聶家打造成一個聚會場所,讓丈夫邀請他的同事來家中聚餐,品嘗茶藝。新政權成立後,着力發展鋼鐵工業,周仁在國內率先研究成功球墨鑄鐵的技術,其性能達到了當時的國際水平。他還致力於中國古陶瓷的研究,成為這一領域的帶頭人。

鑑於周仁對國家的貢獻,周恩來指示將桃江路25號原德國領事館領事的住宅,分配給周仁居住。在孫子周永樂的記憶里,「宅子的門上邊是半圓弧形,下方是落地玻璃。」住宅前是兩三百平米的草坪,幼時的他們會在草坪上打羽毛球或者堆雪人。草坪與宅子之間有一條水泥澆築的路,可以踩着溜冰鞋在上面滑行或者騎車。到了上學的年紀,周永樂覺得他的生活被鐘錶管控住了,完全跟着時間走,「到了哪個點,家教老師就來了,到了哪個點你該拉大提琴了,到了哪個點你該複習了」,一天中只有半個小時的放風可以自由活動。

聶其璧、周仁夫婦晚年

這樣的好日子在特殊時期突然終結了,豪門出身的聶其璧受到批判。更雪上加霜的是,幾十年前她結婚那天,請宋美齡做伴娘的照片,被革命小將抄了出來,成為滔天大罪。聶其璧為此遭受了七天七夜的抄家。周仁在驚恐不安中摔壞了腿,病倒在床,一隻眼睛也失明了。造反派抄走了幾乎所有的東西,只留下了一條棉被,聶其璧每月只能靠60元的生活費維持家庭開支。聶其璧過了大半輩子的富貴日子,何嘗過過捉襟見肘的生活,但她告訴自己,越是這種時候,越是要活得不掉尊嚴。

聶其璧一面照顧丈夫,一面還要應對造反派的不斷騷擾,替丈夫回答造反派的種種逼問。造反派要她寫揭發丈夫的材料,聶其璧卻堅持只寫周仁的科研成果。1973年的冬天,81歲的丈夫病故,她獨自一人嚎啕大哭了一場。哭完之後,她穿起了愛穿的旗袍,化上淡妝,不卑不亢地走在路上。

沒有了丈夫的日子,她伴着兒孫,又堅強樂觀地活了17年。

1987年,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為周仁塑造了一尊銅像,以紀念他在科學上做出的貢獻。

三年後的正月初七,90高齡的聶其璧在睡夢中安然離世。

2024-02-17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漢嘉女1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220/2020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