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美雙航母巡南海 不懼東風導彈威懾

南海爭議升高,美國決定派兩個航母戰鬥群赴南海,實施軍力威懾。行動有如重演1996年台海危機,克林頓總統派遣兩艘航母駛入台灣附近海域的歷史。做法也具多重戰略用意,除加大威懾中共,證明航母不懼東風導彈「航母殺手」,粉碎一些分析指美軍航母失去作用,將被趕出西太平洋第一島鏈,只能在關島以東海域活動之說,還可能預示美國航母巡弋南海或常駐菲律賓,會成常態。

兩艘航母巡弋南海,可能是換防交接過程,也可能成常規。它發出一個可能性迅速增高的政治信號:中共未來具戰鬥力的新航母服役後,美國航母可能進駐菲律賓蘇比克灣,作為「重返亞洲」的軍事手段。如果這樣,美軍在南海西側租用越南金蘭灣、東側有蘇比克灣,就近設海空軍基地,部署更多戰艦戰機,將加大美軍威懾力,對中國的南海作為,包括黃岩島啟動填海造島,有更多牽制。

從中美長遠戰略競爭觀察,中共建航母和發展東風反航母導彈,中外輿論都認為是1996年受台海危機刺激的結果。當年李登輝發表「兩國論」,傳聞解放軍準備渡海攻台,但行動被美國兩艘航母威懾遏制,此舉對中南海和解放軍造成莫大刺激,中方因此發展東風反航母導彈和「反介入/拒止」戰略。

中共也想發展「藍水(遠洋)海軍」,打造航母戰鬥群,發展海權、保障對外貿易和進口能源原料安全。從南海出發延伸至麻六甲海峽、印度洋和中亞,是中國規畫的「海上貿易絲路」,中國想建立海上勢力範圍,維護中國命脈。但美國想獨佔南海主導權,不讓中國分享或取代,是今天紛爭的主因。

兩個航母戰鬥群進南海,附帶有反駁輿論分析的作用。歐美智庫和東西方媒體近年常分析,指美國航母在東風導彈克制下,漸失去作用。典型說法是航母艦載F/A-18大黃蜂戰機作戰半徑900公里,新型F-35戰機最大作戰半徑1000公里,但一旦有戰事,航母只能退出東風-26導彈射程3000公里以外海域,即關島以東,否則將形同「鐵棺材」,如此美國航母對中國難再產生威懾和戰力,航母優勢淪居次要,甚至失去作用。

但這種說法頗值商榷。因為:一,航母如已過時,解放軍為何傾全力發展美國早在90多年前就開始運作的航母?中共除了「遼寧號」初具作戰能力,據「詹氏防衛」近日披露,大連造船廠自製首艘航母,最快須數年後才能服役。「航母夢」成為中國夢代名詞,但中國航母戰力與美軍先進航母比,相距甚遠,形容美國航母霸權近尾聲,是不是「酸葡萄」論調,自相矛盾?

二,美國近期公佈電磁砲、無人潛艦和無人操作的「海上殺手」武器,都是沖著中國海軍而來,也是對東風導彈的「反心戰」。中美爭相發展超高速武器,解放軍帶核武潛艦進太平洋巡航,彼此威懾,但航母無疑還是主角,美國數量上暫以10:1遙遙領先。

三,中俄競發展反航母導彈,中國的東風21或26迄今未見試射影片公開,是否如宣傳所說能配合衛星搜索掌控美軍航母行蹤,以數倍音速自大氣層重返準確擊中航母,很多專家質疑。而導彈如擊沉載運70架飛機、6000名官兵的美國航母,軍事和政治效果和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無異,意味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類似武器即使有,卻和核武一樣只能威懾,一旦使用就是保證相互毀滅,讓全球陷入戰爭或核戰浩劫。

四,美國增派航母進南海,不畏懼東風導彈威懾,不無弦外之音,即航母干預台海危機可能性仍在。蔡英文執政,美國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馬侃率重量級議員團訪台,顯示台海和東亞紛爭加劇,美中關係較以往更複雜。

這些簡析說明航母仍是白宮和五角大廈的最重要戰略和戰術利器,派航母到全球「熱點」依然是有效的政治軍事手段。所以中國也想大力發展航母,今後除了南海,中國航母建成後巡弋東海、南海爭議性水域,進入太平洋、印度洋,近年內即可實現,導致美、日、印度舉行聯合海上軍演,思圖反制。

美國航母不再所向無敵、無所忌憚。美軍高官坦承,「敵人的威脅就在附近,是90年代(蘇聯解體)以來,美軍從沒有過的經驗,美軍需要學習和適應」,說明解放軍漸讓美軍感受競爭和威脅。美國航母進南海,網上又見導彈擊沉美國航母的熱議,但其實它和金正恩「核武轟炸美國」一樣,「紙上談兵」自爽消遣則可,不能當真。因為現實上,沒有國家會用擊沉美國航母,想迫使美國投降,除非想引發世界大戰和自我毀滅。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611/752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