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微博精粹:接奶奶的路上嫖了個娼,要了條命

你國亂成一鍋粥,按下葫蘆浮起瓢,老百姓嫖娼死,喝水死,做夢死,掉床死,摔跤死、洗澡死,激動死,如廁死,證據不足死,問題官員則「擅長」晨練死、游泳死、跳橋死……即便是人生的終結,在紅朝也堪稱亂象奇葩,時至今日,記憶力沒有衰退的我們,到了該直接問責當年下發黴毒米熬這鍋臭粥的那隻蛤蟆了!

【接奶奶的路上嫖了個娼,要了條命】財新網消息:5月7日晚,家住北京市昌平區的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2009級碩士雷洋離奇死亡,此事引起輿論關注。北京昌平警方5月9日晚通報稱,雷洋「因涉嫌嫖娼」被警車帶往派出所的途中突發心臟病身亡。雷洋家屬向財新記者證實雷洋去世的消息,但對警方所稱死亡原因、死者手機里位置信息被刪以及警方在死者身亡兩小時後才通知家屬、拒絕家屬對遺體拍照留存等做法表示質疑。目前北京市昌平區檢察院已介入調查。——網友:特色黨朝的監獄、看守所、派出所層出不窮、花樣繁多的躲貓貓死、做夢死、洗臉死、激動死、骷髏死、摔倒死......公權力的威信早已蕩然無存。就查明真相來說,平級的@昌平檢察估計夠戧,上一級的@北京檢察應該介入。因為這次死的是人大碩士研究生,普通老百姓死的話沒有這麼多人關注。

hnjhj:雷同學即使真的去嫖娼,也不可能把自己或妹子給嫖死。然而公安人員果斷執法,結果弄出人命了。這就是你國很多社會問題的真實寫照。犯罪分子對人民群眾的傷害遠遠不如執法人員。

lgbtqasfolk:高中同學在大學的時候遇到過一個事情,寒假期末考完試去網吧通宵,在早晨出網吧的時候突然被人蒙住頭強行帶上麵包車,在車上被人毆打逼迫承認嫖娼,後來車直接開進了當地派出所,進去後被迫寫下筆錄承認然後交罰款,後來通過學長得知當地派出所經常在寒假快放假的時候靠此方法勒索學生。

王志安:中國最優秀的意料資源都集中在公立醫院是事實,但不意味着這是應然。全世界基本上都是私立醫院服務質量更高,唯獨中國是例外。事實上,這一體制也正是醫患矛盾的原因之一。在一個提供保障的公立機構里,聚集着大量的優秀醫療資源,同時又不能徹底的市場化,最終導致醫患雙方同時不滿意。魏則西事件不該變成聲討民營醫院的情緒宣洩,值得思考的問題是,為什麼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做得好好的私立醫院,到中國就變成以莆田係為代表的欺詐性醫療。

【工信部談三大運營商「提速降費」:去年給用戶們省下400億】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表示,三大運營商去年「提速降費」惠及用戶超過400億元。而對於用戶對「提速降費」感知不明顯的抱怨,其表示我國用戶規模龐大,所以平均每個用戶每個月費用下降2.6元,用戶對此基本沒有感知。——收費的時候沒見你們說基數大啊,提價的時候就不嫌用戶基數大了。在長江黃河裏打兩個雞蛋,就說讓百姓喝上雞蛋湯了,這邏輯也是醉了。/算術好的再做個乘法:每戶降2.6元,就是400億,你就知道壟斷大陸電信王國那個姓江的蛤蟆骨朵每年奪走我們多少!

Miss夏小正:本科的時候百度找我們學校的去幹活,編輯百科詞條。負責人說方法很簡單:「一個窗口開維基百科,一個開相對應的百度百科,複製維基的粘貼一下就好。」編一條給2毛5,按條數發錢,還叫全班同學都提交了百度賬號ID。然而我並沒有編,不知道別的同學做了沒。

【前面的把各種死法都用完了,讓後面的同志怎麼死】9日,據遼寧朝陽市委宣傳部消息,該市原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樹軒於7日上午,被發現溺亡在市區內大凌河裏。官方初步查明其系晨練時失足落水。相關知情人士稱,由於近段時間上游水庫放水,珠江大橋一帶的水位超過了兩米。具體死因仍在調查。——晨練還能失足落水,又是一個好說法!這一死,保住了妻兒老小几輩子啊!納稅人的銀兩都打了水漂。你說兒童散步落水還是有人信的,其實你說他去橋邊搶險救災死掉還合情合理些,晨練落水有點太離奇~請你們當頭頭的悠着點用,前面的把各種死法都用完了,讓後面的同志怎麼死…大家說說看,遼寧省詭異的死還會繼續下去麼?

cdef_global:民主不是沒有腐敗,而是每個公民都敢揭露腐敗而不用擔心報復;民主不是沒有假話,而是讓人敢說真話;民主不是沒有社會問題,而是有力有效解決社會問題;民主不是沒有損害公民利益之事,而是公民有權依法捍衛自己利益;民主不是讓我們覺得生活處處是美好,而是讓每個人的生活有尊嚴。

清華池一級搓泥工:毛粉的辯論能力被口號衝動代替了,基本上講不出任何一句有點邏輯的話,就像喊萬歲無需證明一樣。

雞公寶:幾年前,一位熟悉司馬南的網友在微博中寫到:」司馬南(真名於力),一個年近六旬的人,為了兒子能在正常的國家過上正常的生活,不惜出賣自尊,拋卻人格,泯滅良心,靠顛倒是非來博取眼球,賺取錢財,卻又要求兒子平時不要看他的微博,說明他清楚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多麼的無恥。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阿波羅網江一編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511/737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