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企業遭欠款5900億美元 苦日子還在後頭

彭博新聞社報導,自1999年以來,中國企業向客戶收取欠款,從未遭遇這麼多困難。中國公司如今完成交易收取現款約需83天,是其他新興市場競爭者的兩倍;近兩年,中國國營企業的應收帳款(account receivable)暴增23%,金額高達約5900億美元。專家並認為,未來還會有更多苦日子。

這些積欠帳款顯示,從工業界到高科技、消費品等這些積弱不振的企業的現金短缺,威脅的不僅是銀行和債券持有人,也使中國錯綜交織的廣大供應鏈受到衝擊。由於今年預期中國公司宣告破產的數字將攀升20%,更多中國企業可能被迫在兩個選項做取捨,一個選項是對可能無法償款的客戶擴大信貸,另一個是切斷供應,任由銷售下降。

「紅色資本主義:中國非凡崛起之下的脆弱金融基礎」作者之一侯偉(Fraser Howie)說:「這對整個中國經濟將有衝擊效應。」

中國企業收取客戶欠款愈加困難的主因,報導認為,是因1990年以來中國經濟明顯減緩,使中國企業和消費者都受到壓力,同時產能過剩使得商品價格下跌幅度前所未見。創新高的公司負債使得許多企業掙扎求存,據貿易信用保險公司Euler Hermes指出,中國企業破產數字在2015年攀升25%,今年此數字將再增加20%,是43個全球主要市場中比率最高者。

這股逆勢在中國企業財務報告出現愈見頻繁,彭博從匯整資料發現,中國企業最近收取欠款時間的中位數為83天,相較之下2011年只要55天。中國工業公司將銷售轉成現金所需時間也更長,需時131天,科技公司需時120天,電訊公司需118天,猶他州宏峰全球顧問公司(Grandeur Peak Global Advisors)經理艾咪·桑德蘭(Amy Sunderland)表示,該數字超過100天,通常即會響起警訊。她說:「這可能顯示未來將有現金流量問題。」

此外,由於部分客戶可能無法支付欠款,這可能顯示,中國企業的銷售盈餘數字不如表面的風光。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今年1月表示,由於未收帳款增加,2015年該集團淨損失高達2.7億美元。

法國巴黎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專家陳興動說,中國企業收取欠款需時較長的趨勢短期內不會中止,至少還會持續兩年,因此「苦日子仍等在前頭」。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321/711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