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新華社高層「馬屁詩」頌習 遭曝是假新聞作者

—遇到擅寫假新聞的記者請一定要好好保護

作者:
該詩作者為新華社參考新聞編輯部副主任蒲立業,其後即遭網友起底,他的舊作《山東臨沭縣委書記借對話大吃大喝被群眾掀了餐桌》曾被業內指為假新聞,但相關的起底文章很快即被刪除。

新華社新聞編輯部副主任蒲立業

金庸先生《鹿鼎記》裏有一個重要的情節。韋小寶同志要掛帥出征剿匪,但爵爺知道自己的斤兩,所以於行伍之中,提拔了一位名叫趙良棟的人才。這位趙爺之所以被韋小寶看中,原因只有一個:在韋爵爺看來,不肯拍馬屁的,都是有真本事的。只有沒有真本事的人,才必須靠拍馬屁混日子。

張作霖老師說,江湖是什麼,江湖就是人情世故。金庸先生實在深得其中奧妙。

今天,朋友圈被一位資深媒體人的頌聖長詩刷了一整天的屏。鑑於沒有版權,貧尼只引用幾句,請讀者簡單領略風采:

此刻,雷鳴般的掌聲

正淹沒宣武門如潮的車輛

今天,我們終於零距離

聽您大哥般語重心長

您微笑拱手:祝大家

新春快樂,猴年吉祥

總書記,您的背影我的目光

我的目光催生這首詩

我的手指正讓手機滾燙

……

一向認為,古體詩比現代詩更容易得體地頌聖。比如‌‌「皇圖八萬沐初陽,聳岳奔川隱佛香。早覺神州辭厄運,欣迎大塊著文章。龍吟昊宇當非昨,鳳擇高枝勝往常。妙筆丹青輪斫手,揮鞭電掣向康莊。‌‌」再比如‌‌「不是一人能領導,那容百族共駢闐,良宵盛會喜空前‌‌」,逼格風度,不知道比郭老的‌‌「天上有兩個太陽‌‌」高明多少。

但自先輩文人紛紛作古以來,以頌聖為題材的佳作幾難尋覓,所以,這首詩被網友瘋轉,良有以也。而且,有好事者開始尋遍網絡,分享這位筆名叫做‌‌「樸拙子‌‌」的先生的舊詩,別說,這位詩人極為高產,而且更難得的是,不愧於媒體人的身份,他寫的詩,具有極強的新聞敏感性。

比如,寫於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之後的感慨(還是選段):

……

阿扁在獄中

登輝抖動老邁的腿

再也不敢遛彎

我們又何需懼

今日英文

……

在巴黎恐怖襲擊之後寫的詩(還是選段):

……

媽的,少跟我提從前

從前我看不慣美國人牛逼

從前我餓倒在巴黎貧民區

從前我就是待分類的垃圾

直到看到那面黑色的旗幟

我終知不再孤獨無依

……

在激動人心的大閱兵之後,他也寫下了慷慨激昂的長詩(我只選一段,全詩請搜索《大閱兵,請來閱讀中國》):

……

中國啊,我的中國

人民的中國,聽一聽吧

辛勞的人民正在訴說

即使死在城管粗壯的胳膊

即使毀於津門爆炸的音階

他們也會昂着頭前行

因為他們愛這個國家

……

詩作好壞姑且不論,但緊跟世界潮流的媒體人之心,都要溢出來了。

貧尼是那種吃了雞蛋之後一定要看望一下母雞的強迫症患者,在讀了那麼多令人熱淚盈眶的作品之後,我決定去找找這位媒體人的新聞代表作,以咨借鑑。於是,找到了如下一段介紹文字:

XXX,男,漢族,高級編輯。1962年6月生。1983年8月畢業於山東大學,同年到XX社任文字記者、編輯、農村編輯室副主任、經濟編輯室主任。2001年7月調某省分社任副社長。2004年調回總社。采寫過《三峽工程論證始末》、《山東臨沭縣委書記借對話大吃大喝被群眾掀了餐桌》等影響力報道,組織策划過一大批專題調研。

……參與和主持了多項重點報道和重大新聞報道戰役:上世紀90年代,曾連續幾年擔任‌‌「兩會‌‌」重點報道組組長,主持或參與主持了三峽工程、‌‌「九八‌‌」抗洪、鄧小平同志逝世、香港回歸、迎接新千年、紀念建黨80周年、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戰役性報道。

……參與策劃了東北振興、‌‌「新東北現象‌‌」、國有資產‌‌「冰棍現象‌‌」等重大報道。

……2002年擔任‌‌「‌‌『三個代表』在基層‌‌」採訪小組組長,出色完成任務,受到通報表揚。

……2004年參與組織策劃了‌‌「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諧社會建設‌‌」、‌‌「新農村建設‌‌」、‌‌「房地產市場調控‌‌」等50多個專題調研……

與他的詩一樣,這位媒體人,一直走在時代的前列,擔任着最核心的報道任務。此時,我能夠理解,為什麼在今天的詩作中,他表現得如此激動,也許,這代表着一輪新的職業機遇。

在一篇青年記者對他的訪談(發表於2007年)中,這位從事新聞24年的資深記者,簡直是偶像級別的人物。那位採訪他的青年記者飽含深情地寫道:‌‌「聽了(他的)這番話,我們明白了為什麼他既能寫出《山東臨沭縣委書記借對話大吃大喝被群眾掀了餐桌》這樣貼近生活、貼近百姓、貼近基層的新聞精品,也能寫出《億萬人民心中的旗幟》這樣立意高遠、大氣磅礴的鴻篇力作。‌‌」

在這篇專訪中,多次提到了他的成名作:‌‌「掀餐桌‌‌」事件。這起事件發生於1988年,當時他26歲,在山東抓到了一則據說震動中外的大新聞,以此為據,寫了一篇叫做《山東臨沭縣委書記借對話大吃大喝被群眾掀了餐桌》的報道,央視、《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甚至美國《巴爾的摩太陽報》都關注了這起事件。

訪談中,他對自己職業生涯中這一‌‌「最難忘的經歷‌‌」的回憶是這樣的:‌‌「我眼含熱淚連夜寫出了稿子,這是我寫新聞報道少有的激動落淚的一次。‌‌」

但是,讓貧尼意外的事發生了。在尋找這篇模範報道原文的時候,發現了一件弔詭的事。這篇在2007年仍然成為他職業生涯亮點的報道,卻在一篇名為《批評性報道如何過好採訪關》的論文裏,被扒了一次皮:

記得多年前中央某新聞單位的一名年輕記者,在山東臨沭縣寫了一篇‌‌「借對話大吃大喝,被群眾掀了餐桌‌‌」的批評報道,報道中指名道姓地批評了縣委書記,讚揚了女炊事員勇掀酒桌的大無畏精神,一時轟動國內外,後來經過省地聯合調查組調查覆核,這掀酒桌一事,本系炊事員內部的杯水風波,和這個縣委書記沒有任何關係,對此,當時的山東省委專門下發了一個十七號文件,廓清了這名記者在報道中涉及到的一切問題。而被批評的縣委書記也‌‌「因禍得福‌‌」,在調查中被發現是一名廉潔幹部,並很快被提拔為臨沭地區紀委書記。作家李存葆後來在《沂蒙九章》中曾以《‌‌「掀酒桌‌‌」掀出的紀委書記》為題,對此事作了詳盡報道。……真為當時那位新聞同行汗顏。(作者:趙琪)

這篇文章在網絡上被標記為‌‌「黨校畢業論文範文‌‌」,想來還是有一定可信度的。畢竟李存葆《沂蒙九章》也可作為旁證。而且,關於這次新聞造假,還有一個旁證:一篇叫做《蒼山‌‌「蒜苔事件‌‌」與臨沭‌‌「掀酒桌‌‌」風波》的文章。

這篇文章太長,貧尼貼幾張圖,有興趣的看看。對於這次事件的結果,作者的總結是:那年1月,中央開了反腐敗大會,要求抓反面典型。這位記者瞅准了當時這個最熱門的題材,在已經查清了事實真相的情況下,不惜違背起碼的職業道德,編造了這樣一篇具有轟動效應的假新聞……

讀到這裏,貧尼終於理解了《三打白骨精》裏的一句台詞:悟空,你的火眼金睛,看的是真相。但是,你師傅看到的,是心相。在某些人的眼裏,所謂心相,就是天下大勢;而所謂天下大勢,就是知道自己姓什麼,知道自己跟誰走,這才是爾等西來意。

你懂了嗎?

貧尼的壞毛病,就是喜歡砸場子挖人黑歷史。

這樣不好。不好。罪過罪過。

不過,假新聞這種事,能算黑歷史嗎?當然不。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kayurajiaji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221/696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