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專家揭秘遼寧號航母與殲15內幕:就小學生水平

—遼寧號與殲15都成了雞肋

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之食物也,現在遼寧號航母和殲15飛鯊艦載戰鬥機正是如此。然而近十年來國人,甚至是相關專家和軍中大嘴,對國內外軍事發展,普遍出現了兩個非常奇怪的凡是:凡是假想敵軍隊新變化或新式武器發展,尤其是美、日、台、菲、越、印,即使先進強大如福特級核動力航母,皆嗤之以鼻喻為垃圾。反之凡是天朝相應變化,事無大小一律彈冠相慶捧上天堂,這種井蛙心態與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前、八國聯軍入侵時極為相似。再這樣下去後果將非常嚴重,這根本不是所謂的愛國主義行為。從遼寧號航母這幾年走過的歷程,正好證明了這點。

飛鯊徒具兇猛外形,但未知何日能戰?

遼寧號航母十多年來,由其前身落到中國手上開始,已受到全球關注,這並非中方所謂炒作,而是人類好奇心的正常現象。坦白說筆者與該艦緣分非淺,所以自1998年開始一直高度關注其發展。但至今亦只能唯物而不能唯心地說,最近幾年它只會繼續擔任訓練、試驗與炫耀的海軍花瓶角色,不會是別的什麼,認真聽信吹牛你便輸了。

2002年3月3日瓦良格號抵達大連,2005年4月26日開始改裝,2011年8月10日首次試航,前後歷時9年,改建亦已6年。據說耗資超過200億人民幣,平均每年超過33.3億元,而且幾乎等於全艦翻新。同樣的時間,其實足以建造全新的航母,不過考慮到中國由零開始作為練兵之作,而國力也足夠承擔這樣的練習,這種中國特色當然不會受到質疑。

遼寧號航母是在近海轉悠的「大花瓶」

該艦在完成頭十次試航,於2012年9月25日交付海軍時,其試驗進度與密度非常高效迅速,以一支從未擁有航母的海軍來說極之不容易,一新世人包括美國海軍耳目,然而這個時候開始有人飄飄然了。服役不久當殲15戰機連續起降成功後,官方已傳出聲音,指要再創造中國速度,擦新美國形成戰鬥力的時間,暗示以當時進度三年左右大事可成。對於類似的大躍進浮誇風,並非按照科學規律辦事,筆者當時已暗叫不妙。三年多過去了,不計其中半年入廠中修,試驗進度越來越慢,出海次數越來越少,早已不復當年勇。由此證明遇到形成戰鬥力的攔路虎,超出了行內和外界想像,或者這才是真正的常態化吧。

遼寧號是全世界第一艘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航母,其自衛火力不同於美俄而獨具特色,足夠強而不誇張,確實值得讚賞。然而除此之外俄式航母的大量先天不足亦十分明顯,當中以沒有彈射器為最大缺陷,目前在建的001A山東號航母,仍然保留這項特色。因此其綜合戰鬥力不足美國尼米茲級1/8,甚至不及比它小的法國戴高樂級航母

航母技術缺陷是個問題,但航母本身再強也只是個好平台。艦載機齊備性能又好,這才是如虎添翼。問題是直18F和直18J直升機極少上艦,當然亦極少試飛,固定翼反潛機和預警機更是無緣。至今試來試去幾乎只有殲15,好像變成它的專用制空艦似的。這種飛機以上世紀末標準不算差,仍具一定發展潛力。但原始設計已經過時,加上缺乏彈射器,性能大打折扣,且只能作為過渡型號。然而問題仍不止這樣,而這些軟硬件問題才是無法形成戰鬥力的瓶頸。

2012年11月23日,遼寧號第11次試航及服役後首次試航,由全國五名之一的艦載戰鬥機試飛員戴明盟上校,駕駛的552號殲15原型機,完成首次艦上起降。翌年6月海軍開始進行航母資質認證訓練,2014年底首批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通過了認證。日前海軍司令和政委登艦指導,實際上是檢驗這批飛行員的訓練成果。

這批人到底有多少?目前水平又如何呢?當時甲板上有六架殲15,展示的應該就是這六名飛行員了。目前能夠一次調度最多,這可能已經是最大能量。至於總共已培訓了多少批?每批又有多少人?在中國來說肯定又是軍事機密了。只見有「多批」、「新一批」等說明,據此判斷大概與目前飛機產量相去不遠。而全艦要形成戰鬥力,至少需要一個團不少於24架,人機比不少於1.5比1即36人,可見缺口仍大,兩三年內無望解決。

據軍媒透露,該批飛行員與航母進行的所謂融合訓練,其實對其他國家而言平平無奇,只算基本的小學生水平。什麼觸艦復飛、最多駐泊數量、單日飛行架次、起飛與回收效率等,正如官方所言已由探索研究轉向應用的關鍵突破,但也僅此而已。至於形成戰鬥力必須的夜航及夜間起降、武器使用訓練、編隊作戰訓練,未有證據證明已經開始,日前該機掛載的,其實只是配重的模型彈。

艦上綜合保障方面,如平均故障間隔飛行小時、平均維修工時與飛行小時比率、每中隊維修人員、單機每年使用與保障費、兩年周期維修工時等,在如此小規模的應用初期,根本無法得出有效的可參考數據,因此要摸索事情仍多。

通過官方介紹分析,殲15至今已進行上萬次飛行訓練,光已升任艦載戰鬥機團團長的戴明盟已完成科研試飛400多項。作為領軍人物,他由海空雄鷹團即海航4師10團的SU30MKK2戰機,轉飛殲15乃一時之選,亦因此在去年獲授予「航母戰鬥機英雄試飛員」稱號。

作為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風險係數是太空人5倍,普通飛行員20倍。然而要加快培養人才不能因此迴避風險及拔苗助長,但顯然高層不作如是觀,在反對聲中接受了他的建議,一而再節省改裝時間、縮短飛行員培訓周期。在這種背景下走出所謂中國特色航母資質認證及培訓道路,與殲15潛在隱患同樣不能忽視。不要說形成戰鬥力,就算目前只具備基本艦上起降能力的合格飛行員,其真正水平也值得質疑。所以千萬別以為遼寧號的排水量與戰鬥力已成正比才好,其艦機結合未來幾年都只是雞肋。

來源:香港東方日報/黃東澳門軍事評論員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104/671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