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王藥師:且看南粵報壇「玲戴獄」如何收場

作者:
相比一般的行政部門,文宣系統由於匯聚了一批「紅色秀才」,所以這些年倒也真的出了幾個腦後長反骨,敢於以下犯上的,特別是在歷來以「大膽」著稱的南粵報壇。但即便知名如程益中、喻華峰,造的也只是新聞審查制度的反,像原廣州日報社社長戴玉慶這樣,直接與頂頭上司,原廣州市委宣傳部長、紀委書記王曉玲撕破臉,甚至檢舉後者干預工程、報復構陷的倒還真是罕見,絕對算得上這家近年來已經江河日下的羊城媒體貢獻給外界的最大新聞。

戴玉慶(左一)

中國有句老話,不怕官,就怕管。老百姓對地頭蛇、土皇帝是如此,下級對上級更是這樣。遍覽二十四史,除了海瑞等幾個愣頭青,同一個系統、同一個地方的上下級往往是連襠模子,一個鼻孔里出氣,否則也不會有「官官相護」的說法。

當然,相比一般的行政部門,文宣系統由於匯聚了一批「紅色秀才」,所以這些年倒也真的出了幾個腦後長反骨,敢於以下犯上的,特別是在歷來以「大膽」著稱的南粵報壇。但即便知名如程益中、喻華峰,造的也只是新聞審查制度的反,像原廣州日報社社長戴玉慶這樣,直接與頂頭上司,原廣州市委宣傳部長、紀委書記王曉玲撕破臉,甚至檢舉後者干預工程、報復構陷的倒還真是罕見,絕對算得上這家近年來已經江河日下的羊城媒體貢獻給外界的最大新聞。

2012年7月20日,戴玉慶被廣州市紀委以「涉嫌嚴重經濟違紀」實施「雙規」,到現在案件已經延宕了3年多。雖然還沒有最終王曉玲陷害戴玉慶定讞,但公眾顯然傾向於相信「構陷說」,特別是隨着《60媒體人法律人致信廣東紀委:》公開信在網上的散佈,以及12月4日,廣東高院二審開庭時戴玉慶繼續檢舉王曉玲,輿論的天秤更進一步倒向了戴玉慶這邊。

單說60位媒體人法律人致信廣東紀委這事,絕對稱得上近些年中國傳媒界一件破天荒的大事。畢竟,在中共的極權體制下,法律人媒體人等精英人群搞串聯、發公開信,是一種嚴重犯忌的行為,更何況是在權力大幅收緊對傳媒的管控,媒體人普遍對公共事件噤若寒蟬的背景底下。研究這份60人的聯署名單,我發現了好幾位熟人,印象中他們絕非通常意義上的民主鬥士,甚至連公知都算不上。這些溫文爾雅的媒體前輩、學者教授這一次之所以站出來,與其說是他們變勇敢了,我更願意相信是他們知道更多的真相,掌握更多的證據。

連署的媒體人法律人知道多少我們不知道的內幕,我不得而知,就像我不知道王曉玲的後台背景是否真如網絡上盛傳的那樣顯赫一樣。但從目前披露出來的信息看,王曉玲插手工程牟利不成惱羞成怒進而構陷戴玉慶的可能性無疑很大。否則怎麼解釋偵查過程中那麼多刑訊逼供,以及出現連斷句和標點符號都一模一樣的筆錄的情況呢?又怎麼解釋從2013年到2015年4月,王曉玲及紀委辦案人員數十次往返東莞,與隨後東莞中院所作出的荒唐裁判之間的關聯呢?再比如,二審還沒定讞,廣州市委就急急忙忙地拿戴玉慶做反面案例,拜託,這也太此地無銀三百兩了吧?

十八大以來,中共的宣傳語詞中多了一句「打鐵還需自身硬」。與之相對應的,作為近年來大陸最重要政治戲碼——反腐打老虎運動的主導方,紀檢監察系統官員的「燈下黑」問題一直備受公共輿論的關注。這不僅因為它關係到此輪反腐敗運動的成敗與否,而且直接影響到民眾對於反腐目的的看法,以及成效的信心。

但打臉的是,從早兩年下台的中紀委委員申維辰、梁濱,中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主任魏健、監察專員曹立新,到最近爆出的山西省委巡視組組長劉向東涉貪2億,家中現金發霉變質,紀檢官員看起來也不是什麼特殊材料製成的。況且王曉玲還是個半路出家,從宣傳部長轉任過來的紀委書記,在十官九貪的大陸官場,這樣的「普通官員」是否真的如廣州市紀委發言人回應的那樣「屁股乾淨」,戴玉慶的舉報內容是否真的與事實不符,會否再出現當初國家能源局發言人前腳替劉鐵男「洗地」,後腳被中紀委打臉的情況,還真不好說。

鑑於王曉玲已經到點退休,而戴玉慶案也進入了二審程序,應該說現在是讓戴案真相大白的最好時機,也是最後機會。當然,也不排除有關方面繼續堅持過去的維穩思路,不解決群眾提出的問題,而是想方設法解決提出問題的群眾。畢竟在某些人看來,60位媒體人法律人搞串聯的危害遠遠大於一兩個貪贓枉法的官員,因為只有確保社會的原子化存在,才能保障極權統治的穩固,以及網格化管理和定點清除戰術發揮效力。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1207/656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