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國企負債單月暴增6萬億元 發生了什麼?

gov debt

中國國有企業負債額9月出現暴漲,單月新增近6萬億元。按照安信證券分析師羅雲峰的形容,這是一種「空前的加槓桿」。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止9月末,國有企業負債總額776827.6億元,較8月末暴增5.93萬億元。今年前九個月,國企新增負債總和超11萬億元。

至於新增債務暴漲背後的原因,羅雲峰猜測,「可能是原來計入政府的部分債務正式劃入企業。」

這可能反映出中國如何處理龐大的債務。羅雲峰認為,處理中國的債務問題,最大的困難在於無法有效釐清政府和非金融企業的邊界,目前所做的市場化改革的核心就是解決這一問題。

如果是(部分計入政府的債務如今劃轉到企業),一方面意味着市場化改革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推進,信用風險重估的概率增加;另一方面意味着四季度政府負債同比增速可能不至於出現失速。

更重要的是:如此龐大的負債將造成怎樣的影響?近些年信貸增長持續超過經濟增長,政府加槓桿如此快速而生猛,是否加劇資源錯配?

中國政府部門的槓桿率在08年之後因穩增長而出現明顯抬升。據《經濟學人》計算,中國整體債務對GDP比率在持續攀升,如今已超過240%,債務達161萬億元(25萬億美元)。單是過去四年內,該比率就上升近50%。

大幅舉債通常是短期刺激經濟的措施,但這是一把「雙刃劍」,會給經濟造成困擾。《經濟學人》稱,「短期內債務迅速增長在歷史上一般是預示金融危機的信號。」

「避免陣痛可能導致頑疾:維持經濟增長所需的信貸會越來越多,原本應該流向更受政府支持、更具活力公司的貸款,卻更多地流向了『殭屍企業』。」《經濟學人》寫道。

此外,高負債帶來的邊際效應出現遞減。《經濟學人》文章稱,在金融危機之前的六年,新增債務每增加一塊錢,中國經濟產出就會增加五塊錢,如今已降到三塊錢了。

即便如此,在目前經濟增速持續放緩、未來下行壓力仍存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可能繼續加槓桿。

海通證券在年初曾稱,為防止經濟系統性風險,政府加槓桿或成為中國未來幾年的主旋律。從各國經驗來看,伴隨着政府加槓桿,貨幣寬鬆將是必須選項,國債收益率也將一路下行,零利率或是長期趨勢。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1028/635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