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這兩個最重要的都不聽黨指揮了;銀行乾脆不玩了,全都不掙錢時代來了

—【阿波羅網報道】

最近很多銀行突然大批量下架了理財產品,原因在哪?銀行不想賺錢了嗎? 可以號令一切的中共當局,現在卻難以號令房地產業或中國經濟服從黨的指揮,對挽救經濟束手無策。 美國財政部周四(6月20日)稱,北京應解釋其報告的2023年度兩個貿易順差(也稱貿易盈餘)數據差距巨大的原因。 近日,大陸網絡流傳已圖片顯示,位於杭州西湖邊上的一座寺廟7000萬公開出售,引發關注。

最近很多銀行突然大批量下架了理財產品,原因在哪?銀行不想賺錢了嗎?

可以號令一切的中共當局,現在卻難以號令房地產業或中國經濟服從黨的指揮,對挽救經濟束手無策。

美國財政部周四(6月20日)稱,北京應解釋其報告的2023年度兩個貿易順差(也稱貿易盈餘)數據差距巨大的原因。

近日,大陸網絡流傳已圖片顯示,位於杭州西湖邊上的一座寺廟7000萬公開出售,引發關注。

銀行乾脆不玩了,一個全都不掙錢的時代來了

最近很多銀行突然大批量下架了理財產品——就是產品還沒到期,突然提前終止了。

據不完全統計,進入6月已經有超過20款理財產品提前終止運作。

這些理財產品都是銀行自己旗下子公司做的,安全係數挺高,銀行原本是靠這個攬財的。

怎麼說停就停了呢?

資深媒體人馬江博表示,原因其實很簡單,這些產品大概率會虧損,怕以後向客戶不好交代,先下架吧。

要知道,為了安全,銀行理財產品投資的大部分是定期存款、存單、債券。如果未來市場利率會越來越低的話,這些產品的收益率都是下降的,無法支撐投資人的理財收益。

只是,為什麼最近這麼密集呢?

關鍵點在於「利率會越來越低」,這幾乎在每一個人的預期之內。

不僅是國內,6月6日,歐洲央行也宣佈降息25個基點,這是2019年以來的首次降息,結束了近五年的加息周期,而且年底前可能還會再降息兩次。

歐洲降息的原因?無他,實體經濟撐不住了。

被視為歐元區經濟火車頭的德國,今年一季度的GDP才增長0.2%,無怪乎歐盟祭起關稅大棒,限制中國的新能源車。

再回到國內,近期國內中小銀行存款利率下調仍在持續。

6月4日,蘭州農商銀行將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從2.7%下調至2.6%。

6月1日,廣東澄海農商銀行、廣西平樂農村合作銀行、富川農村商業銀行,紛紛將三年期的定存利率下調至2.2%、2.8%、2.8%。

經過近兩年來的多輪降息,目前利率在3%以上的定期存款已難覓蹤影。

而降息大潮遠未到終止的時候。

此前的2023年末,商業銀行淨息差降至1.69%,達到歷史最低。結果沒有最低還有更低,今年一季度淨息差已經降至1.54%。

所以商業銀行為了保證利潤,必須繼續下調存款利率。

再看一組創歷史紀錄的數據。

五月份的金融數據顯示,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7%,創有統計以來最低增速。狹義貨幣(M1)同比下降4.2%,連續兩個月負增長,這同樣是有記錄以來的第一次。

這兩個數據如此慘烈,表明企業和個人的貸款意願不強,企業沒有擴張欲望,經濟活力偏弱。

為了刺激經濟,貸款利率必須進一步下調。

所以,現在我們有點「存款日本化」的傾向,就是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後,即便存款利率為零,人們還是寧願把錢放在銀行里。

經濟學有個詞叫「流動性陷阱」,說的就是這種現象:大家都不花錢只存錢,貨幣流動給凍住了。結果央行印再多的錢,企業和居民家庭都去用來還債,而不是消費和投資。

或許我們真的要迎來一個全都不掙錢的時代。

中國這兩個最重要的都不聽黨指揮了

當今中國經濟面臨的燃眉之急和最緊迫的問題就是一度興盛的房地產市場陷入低谷,拖累了整個經濟。就在幾年前,中國共產黨當局還在中國各地推出一個一個的政策措施,對房地產業的發展進行限制。

但房地產業畸形發展,中共當局通過強硬推行三年「疫情清零政策」以及其他政策,沉重打擊了經濟增長,一度佔中國經濟近乎半壁江山的房地產業近乎崩潰,成千上萬的中國家庭陷入破產境地、給整個中國經濟增長造成嚴重拖累,甚至威脅中國金融穩定。在這種的局勢十分明顯之後,中共當局近來又頻頻祭出支撐和支持房地產業的政策措施。

但在中國可以號令一切的中共當局顯然難以號令房地產業或中國經濟服從黨的指揮。儘管中共當局採取了種種支持房市的措施,但房市仍是跌跌不休。

在中國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房價在今年5月比4月下跌速度更快之際,美國《華爾街日報》5月17日發表報道,標題是《儘管採取了刺激措施,中國房市困境加深》,副標題是,「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年5月主要大城市的房價加速下跌,其他方面的數據好壞參半」。報道說:

「中國衰敗的房地產市場尚未對當局迄今為止最大膽的一些刺激措施做出反應——至少目前還沒有。近幾個月來,中國政府一直在加大對房地產和其他行業的支持力度,試圖重振自疫情初期以來一直令人失望的經濟。

「但5月份的最新數據顯示,企業和消費者仍持謹慎態度。房價繼續加速下跌,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生產雖然有所增長,但失去了一些動力。……

「本月初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5月份出口增速快於上月。

「然而,由於世界各國政府擔心中國廉價產品競爭對國內就業和產業的影響,出口推動措施遭遇阻力。歐盟上周表示,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新的進口關稅,稱中國汽車行業受到政府大量補貼,以至於其他國家的汽車製造商無法公平競爭。」

美吁北京澄清兩個貿易順差數據為何相差巨大

美國財政部周四在半年度外匯報告中,對中共官方數據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質疑。中共海關2024年上半年公佈,2023年中國貿易順差8,230億美元,但中共外匯管理局公佈的數字為5,940億美元,兩個數據相差近2,300億美元。

美方對中方數據的關注引發外界熱議。因為這兩組數據差距實在太過龐大,2,300億美元相當於中國GDP的1%以上。

但是,自2000年以來,中共官方公佈的這兩組數據的平均差距僅為70億美元。

美國希望,北京能夠澄清為何中共海關數據顯示的中國貿易順差遠大於國際收支報告的貿易順差。

中共官方一直沒有正面給出解釋。中共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在4月份國新辦發佈會稱,這兩個數據的差異是因為統計原則和計價方式不同。

經濟不好方丈也要跑路?傳杭州7千萬出售寺廟

近日,大陸知乎平台,有網友設問「為什麼現在生意越來越難做了?」一知乎網友轉發一貼文,並評論說,「連方丈都嗅到危險了,怕是想跑路」。

貼文內容是:「有沒有老闆想買廟的」,7000萬,45年經營權,包括香火錢、法事、禪學班。貼文介紹,此廟在西湖邊上,都是從靈隱寺過來的專業和尚團隊。

貼文下面的圖片是一個廟宇的大門,黑色牌匾上寫着「永福寺」。

(網絡截圖)

有知情網友透露,永福寺是靈隱景區的,賣的是經營權,百度地圖顯示其就在靈隱寺隔壁。

但也有網友介紹,「這個是撞名的假寺廟,真的永福寺全名永福禪寺,是杭州第二大寺廟」。

近年來,中國大陸出賣寺廟的消息接連出現,6月4日,據新浪科技報導,在大陸一些二手交易平台,就有很多寺廟轉讓的帖子,包括杭州市臨安區獅子寺、河南輝縣市某寺廟等,均被掛出轉讓信息。

請訂閱阿波羅網主頻道,訂閱連結:


請訂閱阿波羅網副頻道,訂閱連結:https://shorturl.at/lMP34 
請訂閱乾淨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23/2070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