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蘇聯密檔:毛岸英對毛澤東的尖銳批評

1948年6月的西柏坡,毛澤東毛岸英子發生了一起令人不快的衝突。檔案中記載,當時,心直口快且又有點天真的岸英,在情緒高度激動的狀態下,指責他父親製造「領袖崇拜」,甚至罵他是「假領袖」。最終這次衝突以毛澤東的勝利而告終。本文摘自《毛澤東傳》,作者亞歷山大·潘佐夫大量參考了此前從未被公開使用過的前蘇聯檔案資料,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8月。

1949年毛澤東與長子毛岸英在北平香山

斯大林之所以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很快就開始公開質疑中共奪取政權的能力,原因就在這裏。他不想冒下面這個風險:因為無條件地支持中共而失去通過援助美國和中國的對日作戰所獲得的戰利品。

1945年8月23日,毛澤東召開了一次政治局擴大會議,並在會上宣稱:「蘇聯為了國際和平和受中蘇條約的限制,不可能幫助我們。」儘管中央委員會收到了來自眾多黨組織的反對與國民黨談判的來信,毛還是在8月28日與周恩來飛赴重慶。陪同這兩位中共領袖的是國民黨將軍張治中和此前一天抵達延安的美國大使赫爾利。

起飛前,毛在機場與江青和政治局委員們微笑道別。蘇聯情報人員弗拉基米洛夫注意到,毛還親吻了江青的嘴唇,這在大庭廣眾之下還是第一次,而且做得十分大方。

然而,談判是只開花不結果。毛在重慶待了43天,與蔣和其他國民黨領導人以及持自由主義觀點的輿論界的代表們進行了多次談話。

一直到1946年春天,那時,大國安撫中國國內敵對的各政黨的所有努力都已失敗,冷戰也已經開始。1946年6月,一場新的全面內戰在中國爆發了。

毛澤東稱他的兒子在蘇聯被寵壞了

戰局最初不利於共產黨人。結果,在這場血腥的戰爭的最初幾個月,共產黨軍隊被迫放棄了105座城市和縣城。1947年3月12日,蔣介石的空軍轟炸了延安城和其周邊的窯洞群。

3月18日,形勢已經很危急了,國民黨軍隊的前鋒離延安城只有35公里,到了迅速撤退的時候了。毛澤東發出了棄守延安的命令。當晚,他離開了自己的窯洞,隨行的有江青和李訥。在鑽進他的那輛老式軍用吉普車以前,毛命令負責撤退行動的彭德懷,要把每個窯洞裏的每個房間都打掃乾淨,裏面的家具也不要破壞。他不想給國民黨軍隊造成一個共產黨人在倉皇逃跑的印象。

他向陝西省北部進發,在那一帶,他率領着他的疲憊不堪的、整日穿梭在山路上的軍隊度過了整個夏季、秋季和冬季。1947年3月底,這支軍隊被重新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他的大兒子岸英陪伴着他和江青,一起品嘗了撤退的苦澀滋味。岸英是在1946年1月初從蘇聯回到延安的。

 

個23歲、高大英俊、眼神和善且憂鬱的青年人已經有了相當多的人生閱歷。1942年5月,他從國際兒童院畢業的時候,在國際主義的衝動下,給斯大林寫了一封信,要求上前線:「我要為成千上萬被殺害的蘇聯人民報仇。」接着他被派到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軍事政治學院學習。這所學校原先位於列寧格勒,但當時已經搬遷到了伊萬諾夫斯基省的舒亞市。

1943年,他又轉學到了莫斯科的弗·伊·列寧紅軍軍事政治學院的聯合作戰系。1944年8月,陸軍中尉謝爾蓋·永福(即毛岸英)被派到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成了一位見習軍官。他在那裏只服役了四個月,但這段時間已足以讓他「聞到火藥的味道」了。

1944年11月,他被召回莫斯科,但這一次是到東方研究所學習。他不斷向蘇聯有關機構提出回國的要求,最終這個請求在1945年年底得到了批准。在岸英回國前夕,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宮接見了他。他祝岸英一路順風,並給了他一件禮物:一把雕有精美花紋的左輪手槍。岸英帶着這把槍飛回了延安,這把槍從此與他形影不離。

他與父親的關係的發展過程並不那麼順利。岸英對他幾乎毫無記憶,對賀媽媽不無同情,至於他對江青的態度,往好里說,也總是帶着一份戒心。江青不時眼淚汪汪地在毛面前抱怨岸英。

「在一些純屬臆想的問題上,父子間的不和迅速增加。」蘇聯情報官員在他們的報告中寫道,毛澤東認定他的兒子是個只知道理論、不熟悉中國的生活和生產實際的「教條主義者」。毛澤東稱他的兒子在蘇聯被寵壞了,對他在蘇聯接受的教育表示不滿。為了教會他懂得什麼是中國人的生活,1946年春天,毛岸英被打發到鄉下去勞動,做了富裕的農民吳滿有手下的一個幫工。毛岸英在那裏幹了三個月左右的活,這時做父親的才表示滿意。「每個人都應該體驗一下生活的艱辛。」毛說道。他還說:「你過去是吃麵包喝牛奶,回來要吃中國飯,吃陝北的小米,小米可養人啊!」

在這之後,毛把他的兒子派到中央宣傳部去工作。1947年3月,岸英和其他中央工作人員一起離開了延安,跟着毛走進了陝北的群山之中。

與其長子發生了一起令人不快的衝突

1947年5月,毛的另外兩個孩子岸青和嬌嬌,也從蘇聯返華。賀子珍同他們一道回國。他們到了哈爾濱,受到了當地共產黨官員的悉心照顧。孩子們用俄語聊天(他們幾乎不懂中文)。

在此前後,在1948年3月,已經渡過黃河的毛澤東和他的部隊以強行軍的速度穿過山西省,挺進到河北省西部。

在那裏,劉少奇朱德率領的中央工作委員會自1947年3月起就已在平山縣駐紮下來。劉和朱住在西柏坡村,該村位於交通不便的太行山區中一個狹長的河谷上,坐落在一個湍急的小河的兩岸,地處北平西南,兩地相距280公里。

毛澤東的部隊於1948年5月底抵達該村。在這場內戰餘下的幾乎全部歲月里,共產黨中國的新首都就是西柏坡村。1949年3月底,也就是共產黨軍隊進駐北平兩個月後,毛和其他中央委員會的官員們才離開西柏坡。

在西柏坡,毛和江青住在一棟舒適的、帶有內院的平房裏。院子的地面是用石板鋪成的。房子裏幾乎沒有家具,但對不習慣過奢侈生活的毛來說,最起碼的生活必需品就令他心滿意足了。他大部分時間待在自己的辦公室里,坐在一把橢圓形的扶手椅上,椅子的四個腳是彎曲的,面前是一個又大又沉的木製辦公桌。他就在這裏會見黨內同志,與朱德一起商討軍事方案,及起草黨的文件。

也是在這裏,1948年6月,他與其長子發生了一起令人不快的衝突,在其後一段不短的時間內,這一衝突給他們的關係投下了一道陰影。當時,心直口快且又有點天真的岸英,在情緒高度激動的狀態下,指責他父親製造「領袖崇拜」,甚至罵他是「假領袖」。他在黨內的所見所聞已足以使他感受到圍繞着他父親的那種氣氛。如果江青和周恩來不出來干預,天曉得衝突會怎樣收場。他們嚴厲地批評岸英,要他寫檢討。

經過這麼一番敲打,這位反對個人崇拜的鬥士乖巧了一些,俯首聽憑勝利者的發落。在檢討書里,他承認說:「我的行動破壞了父親的權威。」他說他「驕傲自大」的原因之一是他在蘇聯所享有的優厚待遇。他還說他「在蘇聯一直像『小領袖』一樣被人供着……享受着舒適的物質條件,一生中從來沒有吃過苦」。

在毛澤東、周恩來和江青深思熟慮了岸英的情況之後,一個決定做出了:只能「讓毛岸英在中央機關從事低層次的技術工作,由(毛的秘書)陳伯達來監督他的工作」,還規定他的「生活待遇不得與同級別的其他工作人員有任何差異」。毛拒絕見他的兒子,直到1949年2月。另外,不經許可,岸英也不得進入他父親的房間。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1011/627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