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倒閉潮席捲民企 東南亞血拼中國經濟

據中共官方公佈的數據,中國經濟在2015年上半年增長7%。但受隨後的股災和人民幣貶值影響,仍讓很多市場投資者普遍缺乏信心。日前,野村證券報告顯示,如果剔除如上半年股市異常上漲等因素對經濟增速帶來的暫時性拉動的話,那麼中國實際經濟同比增速應該被下修到6%左右。甚至也有人估計,中國真實經濟增長率只有4%,甚至更低。

從常態來看,股市一般被稱之為一國經濟的晴雨表。然而,今年上半年「虛高」的股市,並不能真正反應實體經濟。甚至可以說,和處於寒冬之中的實體經濟形成嚴重的背離。今年上半年,金仁寶、三星加快撤離步伐,偉創利遠赴美國設廠,富士康大舉進軍印度。這標誌着曾經風靡全球的中國電子產業走上了下坡路。

中國實體經濟苦捱寒冬

8月13日,中國手機巨頭聯想宣佈全球裁員約3,200名非生產室製造員工。該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對外坦言,聯想集團此刻正面臨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嚴峻的挑戰。為了讓整體業務重新回到增長的軌道,才不得已出此下策。另外據悉,近一段時期以來,能源巨頭漢能、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也紛紛宣佈裁員或縮招,通過瘦身的方式來試圖控制運營成本。

國內巨頭企業尚且如此,那麼作為一般民企的境遇便可想而知。據中國新聞網報道,今年上半年以來,中國紡織品重鎮江浙地區,眾多知名大型企業正遭遇倒閉潮。紡織印染行業:華東5,000人紡織大廠寶利嘉7月26日-7月31日破產,老闆跑路;百強紡織出口企業杭州丘山6月3日停產;紹興印染大佬五洋印染5月18日倒閉;服裝企業:國內第一家美國紐交所上市服裝品牌左岸5月25日破產;亞洲最大牛仔布工廠蘭雁集團5月破產;李寧、特步核心供應商雅綸製衣倒閉。

「由於資金鍊問題和庫存積壓等問題,今年江浙地區多家紡織服裝企業破產關門。除了市場需求的客觀因素,企業經營策略也有很大問題。」中國綢都網總經理郭其波表示,目前國際大牌正在大幅壓縮在中國的合作項目,前所未有的關注採購成本。並且在印度、菲律賓、越南等地大量開設辦事處外遷採購項目,這意味着中國供應商不是不可替代的。

不過,雖然「冬天」異常寒冷,但也有一些企業選擇逆流而上。作為中國大陸規模較大的羊毛面料生產商之一、江蘇丹毛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投入重資購買設備、升級工藝、研發新品,成為江浙異軍突起的高檔服裝製造企業之一。另外,作為阿迪達斯、銳步、阿瑪尼等國際大牌的合作商,蘇州天源服裝的董事長唐信宏坦言,目前行業環境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不過他表示,該企業目前正在通過大量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通過生產流程改善的方式來降低人工成本,在狹窄的利潤空間中爭取到機會。

事實上,由於市場勞動力價格上漲、外部市場需求疲軟等眾多因素,不僅讓國內企業處境艱難,也讓外資企業叫苦不迭。去年12月17日,美國微軟宣佈在過年前關閉位於北京東莞的諾基亞工廠,將部分設備轉移到越南河內工廠。日本松下將立式洗衣機和微波爐生產從中國轉移到國內。另外,優衣庫、耐克、船井電機等知名企業也紛紛在東南亞和印度開設新廠。

優衣庫是全球最大的服裝零售企業之一,其母公司迅銷集團計劃從低價服裝品牌G.U開始,向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工廠增加代工訂單。迅銷集團的產品原本約有85%在中國製造,但隨着中國人工成本的繼續上漲,目前決定將中國以外20%~30%的生產比率提高到50%。由於訂單外流,優衣庫位於深圳的代工廠慶盛服飾皮具有限公司工人已數月無班可加。

另外,全球最大運動鞋製造商台灣寶成集團旗下裕元工業設於東莞高埗鎮的工廠,高峰期達10萬人左右,僅在2012年就砍掉51條製鞋生產線。目前,裕元工業在東莞的員工已減少幾萬人。而裕元工業在廣東中山市的寶元工廠現也從原先5萬多人減少到幾千人。與此同時,裕元工業在越南、印度尼西亞的生產線則逐年增加。

房地產:日落西山的夕陽產業

可見,隨着人口紅利的衰退,跨國產業和國際資本「套利」的空間不復存在。隨着中國經濟結構接下來深度調整,眾多外資企業撤離步伐加劇是大概率事件。說到套利,那麼除了製造業之外,作為曾經巨大的「吸金器」房地產領域情形又是如何呢?

去年年底,隨着佳兆業的破產清算,讓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慘狀浮出水面。雖然今年兩會後,中國政府先後推出一系列「房地產新政」的組合拳,並降低例如二套房首付的信貸標準。但仍然難以緩解房地產面臨的困局。據《21世紀經濟報導》9月10日消息,高企不下的庫存依舊是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痛點。今年上半年,在綠地、萬科、招商和保利四家存貨過千億的房企中,只有萬科一家房企的庫存出現了2%的下調,其餘皆為不同幅度上漲。由於整體處在去庫存通道中,上半年房企大多「增收不增利」。

並且,另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9月7日,已公佈半年報的138家房企的總存貨金額高達2.47萬億,同比漲幅高達12%。這還是剔除了前期借殼上市的綠地的數據,若加上綠地的存量,總庫存或將高達2.8萬億。雖然山東、遼寧等地方已出台刺激政策,助力去庫存。但對三四線供過於求的城市而言,刺激作用並不大。

可以說,正是由於多年來基礎貨幣(和M2)的擴張,構成中國房地產價格「逆勢繁榮」的核心。並且,地方政府、開發商、國有銀行相關利益群體,通過房地產泡沫完成一輪又一輪財富轉移。然而,與地產泡沫和地方基建始終伴隨的是:國內通脹越發難以控制。倘若到達臨界點將產生難以估量的後果。所以,在保房地產和保貨幣之間,中國政府無奈選擇了後者。

然而,與2008年所不同的是,當時中國人口紅利尚在,並且形成龐大的出口能力支撐着人民幣升值的基礎。展望當下,這一套利的空間基本不復存在。市場預期逆轉下資本撤離成為常態。這無疑對中國外儲構成某種程度的壓力。可以預計,如果中國政府不推出切實有效的經濟決策,中國實體經濟將繼續在深冬當中煎熬,並且不乏更大規模倒閉潮情形的湧現。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多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915/613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