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厚德載物的啟示

作者:

(網絡圖片)

今天,我粗淺地談一下如何從傳統文化中吸收精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中國傳統文化非常強調「道德」。既然如此,什麼是道德?如何修養道德?道德有什麼作用?道德跟今天我們相聚於此又有什麼聯繫呢?

1.什麼是「道」和「德

《大學》開篇即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之道的「道」,就是真理、真知、人生觀、價值觀。什麼是「明明德」?就是使我們本來的德性得以彰顯。儒家有這樣一個觀念:人生下來,本來具足德性。《三字經》裏也提到了「人之初,性本善」。這有點類似佛教所說的「眾生皆有佛性」。

什麼是「德」呢?「德」,由一個雙人旁「彳」,一個「十」,一個「四」,一個「一」,一個「心」組成,共有五個部分。雙人旁「彳」在古代有「行」的意思,現在也可以把它理解為眾人,意思是說作為有道德修養的人必須要走的路。要走什麼樣的路呢?要走十善道,也就是要做到思想和行為都符合十善道。什麼是十善道?我把儒家的十善道解釋為:尊師、重道、仁愛、孝敬、盡忠、愛國、勤儉、誠信、謙和、禮讓。「德」字裏面的「四」指什麼呢?指儒家修養道德的四個準則:「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這四個準則裏面,我主要就「非禮勿言」里的「言」來引出一個公案。

古語云「言為心聲」,就是指一個人說的話能反映其內心的道德修養。佛教里有一個公案:蘇東坡和佛印禪師在討論打坐,蘇東坡問佛印禪師:「你看我的坐相像什麼?」佛印禪師說:「我看你像一尊佛。」佛印禪師笑着問蘇東坡:「你看我的坐相像什麼?」蘇東坡說:「我看你像一坨牛糞。」蘇東坡覺得自己贏了,把這件事告訴蘇小妹。蘇小妹卻說:「其實是你輸了。」為什麼呢?因為蘇東坡心裏想的是牛糞,所以嘴裏說的也是牛糞。

道德經》把「德」分為「上德」和「下德」:「上德」就是醇厚的德,「下德」包括仁、義、禮、智、信。《大學》裏也說:「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但《道德經》又說了:「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任何一個沒有誠信的社會都會導致社會秩序的混亂。現代發達的科技促進了物質社會的發展,但同時刺激着人類的物慾,導致人心浮躁、拜金主義流行。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很多人失去了誠信,以致毒奶粉、地溝油這類事件層出不窮。同時,很多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也失去了良知,因為如果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作指導,能做出毒奶粉嗎?能提煉出地溝油嗎?可能很難。

因此,在這樣的社會環境裏,每個人在維生時都可能面臨選擇,到底是誠信?還是不誠信?對此,我想引用一句中國古語,即「厚德載物」。意思是,只有具備深厚的道德才能維持萬物的正常運作。說淺一點,就是為人有德,才能與擁有的名聲、財富等福報相匹配,不會導致後患。希望大家在面臨選擇時能夠想起這句話。

2.如何修養道德

接下來談一下如何修養道德。

首先,我提一下修養道德的持續性問題,其實也就是一個「新」字。所謂的「新」,就是革新。商湯王的臉盆上刻着九個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什麼意思呢?就是要求自己每天都要革新自己,做到日日有所進步。因此道德修養是一個持久的過程。而我們在現代的社會生活中,也要如此每天不斷地革新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

其次,修養道德的目標是什麼呢?前面提到一句話:「止於至善。」什麼是至善?就是最高層次的善,也就是「德」。也就是說,修養道德的目標是「至善」。此外,《道德經》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也就是說,具備至善的人像水一樣無私地利益萬物,不與其他人爭搶利益。這種人外在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呢?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低調、淡定。

關於修養道德,我還想提一點。記得在《讀者》上看過一句話:「你有飯吃而別人沒飯吃的時候,如果你不想給他,就不要當着他的面吃;這是一種善。路上遇到乞丐,你不想給他錢,但請不要討厭他;這也是一種善。」善與不善主要靠發心來衡量,不一定表現在物質和金錢上,也不一定要有多少作為。

下面談一下修養道德的具體方法。《大學》告訴我們:「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最後得到的是什麼呢?得到的就是最高境界。

《大學》裏也提到了另一個方法:「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其實修養道德的過程就是一個修心的過程。這裏所謂的「格物」就是指探究事物的真理。

3.如何應用道德

我們每個人都是來尋求真理,並學習如何應用真理的。那麼如何應用前面反覆提到的道德呢?

如《陰符經》所言:「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意思是知道真理,然後遵照執行,就足夠了。用王陽明先生的話說就是「知行合一」。所謂「觀天之道」的「觀」是什麼意思呢?格物致知為觀,極深研究為觀,心知神會為觀。所謂「執天之行」的「執」是什麼意思呢?身體力行為執,勇猛精進為執,始終如一為執。「觀天道,無為之功;執天行,有為之學。」觀能執,性命俱了,心法兩忘,超脫陰陽,無為,無所不為!

《道德經》也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我相信能來到這片殊勝寶地的各位同仁都是上士。所謂上士者,大志向、有德行之人也!

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也必須符合道德規律。《道德經》裏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黃帝陰符經》中說:「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這告訴我們:天地、人、萬物三者互相影響、相互制約,只有達到了平衡,也就是「三盜既宜,三才既安」的時候,三者之間才能和諧相處。

天地,可以興人,可以養育人,也可以殺人。當人類所掠取的東西,超過大自然的承受範圍,天地可能就會殺了人類。「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人類現在正遭受着天地的報復,地震、海嘯、乾旱、洪澇、傳染病等等,一個個災難應接不暇。這每一個災難無不是對我們的警示!我們應該怎麼做,相信大家都知道了。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網易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907/609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