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科學研究確認第6種味道,讓所有胖子們都震驚了!

點此看大圖片

最近科學家們又有個重大發現!這個發現令地球上所有胖子們都震驚了!

五大基本味覺:酸、甜、苦、咸、鮮,你一定不陌生。但你知道還有第六種味道嗎?

美國珀杜大學新近確認出〝肥〞是第六種味覺!

大家都覺得難以置信吧?五味為何沒有〝辣〞?〝澀〞、〝麻〞……難道它們不是味道嗎?

然而,從科學角度來說,〝辣〞並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一種感受,一種燒灼感、痛感。如果你喜歡辣,那是因為你喜歡那種被灼燒的痛感。

而所謂的澀味、麻味、金屬味等等其他的味道都只是基本味覺摻雜在一起的感受,或者是基本味覺和痛感、麻感等味覺與感受混雜的味道。

那麼,〝肥〞到底是種什麼味道?

用文字來表述一種味道實在困難!就像到目前為止,英語中還沒有哪個辭彙能準確描述出由日本人發現和定義的第五種味覺——〝鮮〞。

如果一定要描述出〝肥〞的味道來,那是一種當你一口咬住一塊多汁的牛排時那種感受,是你把一滴橄欖油滴在舌頭上的味道,它可能有點膩,可能有點香,也可能有點脂肪的味道。

肥符合基礎味覺的特徵,它與已知的五種味覺之間沒有任何重合,科學家說了,它與各種味道混搭會強化其他味道並產生獨特的味覺感受!

〝油脂味〞聽起來並沒有那麼美味啊!

其實,真正的油脂味並不是我們品嘗美食時的愉悅感受,它嘗起來其實挺噁心的。而我們品嘗美味的蛋糕、漢堡、薯條、比薩以及牛排時那種滑膩的乳脂感、粘稠度等濃郁複雜的味道並非真正的油脂味,而是源自於甘油三酯——甘油和脂肪酸(即產生油脂味的真正物質)酯化後產生的產物。它也有脂溶性味道,但它並不是真正的油脂味。

真正產生〝油脂味〞的化學源頭是未酯化脂肪酸(NEFA),而它嘗起來一點兒都不好吃!

不同的化合物代表不同味道,它們都能發出營養信號:

甜味——自由羥基和碳水化合物

酸味——氫離子和酸性物質

苦味、過酸——食物腐壞產生的化合物

鹹味——鈉離子及其他人體必須的礦物質

鮮味——蛋白質及氨基酸

那麼油脂味呢?科學家們認為,過多的脂肪酸意味着腐壞的食物。所以當未酯化脂肪酸的濃度超過某一個數值時(因人而異),就會讓人明顯產生噁心反感的感覺。且當濃度更高時,人口腔對質地的感受及嗅覺也參與其中。

越敏感,越不容易胖

在〝第六味覺〞被發現之後,味覺與營養、肥胖也建立了新的聯繫。

長期高脂肪飲食容易導致〝脂肪味兒〞的主要味覺接受器減少,而恰恰能夠讓人們對脂肪產生滿足感。換句話說,味覺接受器的減少讓人們對脂肪變得〝反應遲鈍〞,吃得就會越來越多。

不論是動物實驗還是人群實驗,科學家們都發現,對油脂味感覺越敏感的個體越瘦,而對它的味道較為遲鈍的個體則容易進食更多的脂肪,脂肪積累得更多。

最終,這個重要的結論就是——

對油脂味是否敏感,會影響你的脂肪攝入!對於油脂味敏感的人,不易發胖,反之……

最後,提醒大家注意了,如果你真的對油脂味毫不敏感,你就要想辦法克制住自己了!想吃油膩食物的時候還是要三思哦!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米爾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812/596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