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北大教授進養老院」 揭開中國式養老困局

相依為伴的老人(網絡圖片)

就當今中國社會的發展狀況來看,養老問題成為亟需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媒體評論員王傳言就中國式養老問題在中國甘肅網發表評論文章,通過「北大教授進養老院」現象,揭開中國式養老的困局,值得中國整個社會深思。

王傳言在文中表示,前北大中文系主任溫儒敏教授發微博透露,他的老同學錢理群夫婦已在醞釀前往養老院居住,錢理群教授這一決定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夫人患病之後,無法再照料二人生活,且他們沒有子女。溫儒敏教授微博中寫道:「據說養老院條件還好,他把很多書都搬去,到那邊繼續寫作。不久前他說過,在80歲之前,還要寫好多本書呢。」「雖然知道他們早在醞釀,現在真要去了,未免有些失落和感慨。」

北大教授錢理群夫婦或者將進入養老院養老,這樣的信息能夠點燃公眾的討論熱點,其實浸透着的乃是中國式養老的困境。王傳言說,我們每個人都會老去,當我們老去的時候,到底應該如何養老才能夠獲得新生,這似乎是一個不容迴避的話題。對於北大教授來說也面臨着這樣的抉擇,而人們之所以關注這樣的話題,其實也是對於自身未來即將面臨問題的回應。不過,爭論歸爭論,問題歸問題。北大教授錢理群夫婦的選擇,也只是當事人最為合理的選擇,而他們的朋友緣何卻感受失落呢?這或許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而這似乎更是養老問題上,傳統和現代的碰撞和交織。

王傳言還表示,在中國,人們有着「養兒防老」的觀念,意思就是說,人們撫養孩子,其中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養老準備的。由此,我們通過強調「百善孝為先」來完成和維繫,在中國封建社會中無不是有這樣的例子,正是在這樣的觀念下,人們開啟了重男輕女的邏輯思維。尤其是在農村地區更是如此。不過,貴為北大教授,我們是否也應該考慮其存在如此觀念呢?

錢理群教授夫婦沒有子女,那麼,養兒防老觀念對他們就不適應。而在沒有的條件下,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成為中國式養老的選擇路徑。只是,在現實中,我們清楚地看到的現實就是,各地因為養老院發生災難的事件不止一起。河南魯山養老院發生火災就是一個縮影。在這樣的機構養老中,存在着諸多的問題。這,或許就是錢理群夫婦進養老院的問題上,他們的很多朋友感到失落的根本原因所在吧。其實,在中國人傳統的思維上,人們緣何就不願意進入養老院呢?重要的原因就是情感的割捨,周圍的人對於有子女的父母進入養老院必然就是指手畫腳,說不肖子孫這樣的話。於是,在傳統的觀念邏輯和現實的道德面前,中國人選擇機構養老就面臨着眾多的難題需要破解。

王傳言在文中還表示,其實,沒有任何法律規定北大教授就不能夠進入養老院。只是,人們關心和關注這樣的話題,就是在訴說着自己的故事罷了。在這樣的故事邏輯中,我們看到更多的就是中國式養老的困局,在這樣的困局中,家庭養老依舊是很多中國人傳統的思維,而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唯有從提升監管和服務質量兩個層面上努力,才能夠贏得人們的信任,否則,只能夠在人們的質疑聲音中漸漸失去有聲的色彩。北大教授錢理群教授夫婦做出的選擇,讓我們有這樣的機會來重新思考中國式養老的困局和破解之道。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718/586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