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調查發現:中國癌情兇猛 發病率、死亡率雙升

這是一個個曾經鮮活的生命:趙麗蓉、羅京、陳曉旭、姚貝娜……

這是一組觸目驚心的數字:世界癌症報告估計,2012年中國癌症發病人數為306.5萬,約佔全球發病的五分之一;癌症死亡人數為220.5萬,約佔全球癌症死亡人數的四分之一。

健康夢是小康夢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去年以來在北京上海、甘肅、浙江等地走訪大量腫瘤防治專家和臨床醫生了解到,伴隨着老齡化加劇、生態環境遭受破壞、不健康生活方式及食品安全問題凸現,我國腫瘤發病率多年持續上升,已成為一個必須高度重視的公共衛生問題乃至社會問題,中國亟須向腫瘤宣戰。

發病率、死亡率雙升

在農村人眼裏,癌症就是絕症。

記者走進河南、浙江等在網絡上被稱為「癌症村」的幾個村莊,村民熟悉而又害怕聽到「癌症」二字。其中一個村的醫務人員表示,村民患癌有年輕化趨勢,四五十歲年齡段的人數在增多。

病人增多,知名腫瘤醫院一床難求。北京、上海、浙江、甘肅、河南這些地區的腫瘤醫院「專家號一號難求」,病人往往需要排隊等手術。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因為床位原因,每周有700人等待入院……

浙江省腫瘤醫院副院長葛明華從事甲狀腺癌治療,他明顯感到甲狀腺癌上升幅度太快了,「原先甲狀腺外科醫生地位不高,一年就幾個病人,現在很多醫院都開設了甲狀腺科室」。

從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及東、中、西部醫療專家了解到的情況和部分臨床統計看,由於人口老齡化等原因,當前我國癌症發病率、死亡率呈持續增長趨勢。

更為嚴峻的是,這種勢頭並未得到有效遏制。國家癌症中心腫瘤流行病學研究員代敏介紹,今後20年,我國癌症的發病數和死亡數還將持續上升:根據國際癌症研究署預測,如不採取有效措施,我國癌症發病數和死亡數到2020年將上升至400萬人和300萬人;2030年將上升至500萬人和350萬人。

發病率與世界水平接近但死亡率高於世界水平

我國癌症發病率接近世界水平,但死亡率高於世界水平。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說,這首先有人種和癌譜等客觀原因。歐美白種人最常見的是前列腺癌乳腺癌等生存率超過80%以上的癌症,而我們國家常見的是肺癌肝癌、消化道癌症這些生存率不到30%的癌症。

腫瘤防治專家認為,癌症死亡率居高不下,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我國癌症發現較多處於中晚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抗癌協會副理事長程書鈞說,美國近些年來癌症的發病率有所下降,其5年生存率大約在60%至70%,而我國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大約在30%左右。

「美國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高,因為他們早期癌症患者的比例較多。」程書鈞說,我國腫瘤治療的病人中晚期患者居多,早期病人比例較少,治療效果當然就差。例如肺癌,北京市確診的肺癌80%以上都是中晚期,而歐美早期肺癌患者約佔一半。

蘇州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時玉舫說,我國對腫瘤缺乏快速、特異早診手段。目前癌症的診斷主要通過實驗室免疫學酶學檢測、影像學檢測等,有些檢查費用昂貴,在一般健康體檢過程中無法普及。

「窮癌」「富癌」並存 防控難度大

生活條件改善了,為何癌症發病不減反增?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副主任陳萬青說,與國外比,我國現在屬於癌譜的轉型期,發展中國家的「窮癌」依然高發,但逐漸往發達國家的「富癌」譜轉變。「我國出現發展中國家癌譜和發達國家癌譜並存的局面。」

所謂「窮癌」,是過去一些貧窮地區的居民由於飲食、生活條件差等原因誘發的癌症,而現在由於高脂蛋白飲食、缺少運動等原因誘發的癌症被稱為「富癌」。

第三次全國居民死亡原因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城鄉居民的腫瘤死亡構成正在發生變化,與環境、生活方式有關的肺癌、肝癌、結直腸癌、乳腺癌、膀胱癌死亡率呈明顯上升趨勢。

國家癌症中心發佈的《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全國腫瘤登記地區惡性腫瘤發病第一位的是肺癌,其次為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和食管癌;死亡第一位的是肺癌,其次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

癌症高發,增加的不僅僅是患者的傷痛,還給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相關資料估計,每年全國因腫瘤造成的門診和住院花費數百億元,遠高於其他慢性病的醫療費用,是衛生總費用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發的肺癌被「氣」出來的病

2006年我國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樣調查結果顯示,30年來,乳腺癌死亡率上升了96%,而肺癌死亡率更是狂飆465%。目前肺癌佔全部癌症死亡的22.7%,已成為我國癌症死亡第一殺手。

記者到北京胸科醫院採訪,腫瘤一科123張病床收治的都是肺癌患者。病人中甚至有21歲剛畢業的大學生。北京胸科醫院主任醫師徐麗艷從事肺癌的診斷和治療20多年了,她說:「在病房裏經常能看得到30多歲到40歲的肺癌患者。」

「肺癌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大而升高,35歲開始人群肺癌發病率上升加速。」北京市腫瘤防治辦公室副主任王寧說,10年間北京市肺癌的發病率約增長了43%。

北京市腫瘤防治辦公室統計,2012年北京市共報告肺癌新發病例8220例,占惡性腫瘤新發病例的20.39%,其中男性5043例,發病率為77.94/10萬;女性3177例,發病率為49.59/10萬;男女比例159:100。

楊功煥說,肺癌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起,就成了我國第一位的癌症。現在肺癌死亡率我國是以每年4.45%的速度在上升。

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宣傳部部長、北京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非常注重肺癌的健康知識宣傳。他形象地比喻肺癌為被煙氣、大氣、油氣、生氣等「氣」出來的病。

向癌症宣戰

40多年前美國向癌症宣戰。1971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簽署《國家癌症法》,醫療界認為是吹響了向癌症宣戰的號角。當前,美國癌症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開始下降。

季加孚說,我國對癌宣戰的時刻到了。

「中國正面臨一場應對癌症的戰爭。」談及我國癌症現狀,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院士陳竺不久前表示。

季加孚、王明榮等建議,癌症防治工作國家應下定決心、加大力度、集中各方面力量,共同開展工作。需要樹立「大衛生」觀念,群策群力推行癌症綜合防控策略。各級政府應建立政府領導、衛生部門主導、多部門協作和社會廣泛參與的癌症預防控制工作體制。

針對「家底不清」的狀況,專家建議,應儘快健全腫瘤登記系統,擴大覆蓋面,提高數據質量,確保數據的可利用性,為制定與調整預防控制工作策略提供依據。

針對當前癌症患者看病貴問題,腫瘤防控專家建議,將更多抗腫瘤藥物納入醫保,與患者共擔藥品費用;引導慈善機構進入腫瘤防治領域,開展慈善贈藥、設立專項救助基金援助困難患者等活動;加強國產藥物研發,與進口藥開展良性競爭,降低藥品價格。

開展早診早治也是專家們的共同建議。支修益說,在肺癌高發地區鎖定肺癌高危人群,定期進行低劑量螺旋胸部CT篩查可以發現許多的早期肺癌患者,而早期肺癌通過微創外科手術可以達到臨床治癒。

季加孚、支修益等專家建議,可組建腫瘤專科防癌體檢中心及腫瘤防治研究中心,研防結合,醫防結合,加大預防力度,降低腫瘤發病率、提高早期腫瘤的檢出率;積極推進重點腫瘤早診早治項目,完善技術方案,探索有效的運行機制;注重基層社區醫生的培訓,提高其對腫瘤患者早期徵兆的識別。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新華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205/510058.html

相關新聞